劉翠
英語教材是英語課程的教學基礎,決定了英語教學的內(nèi)容與教學的形式。對教材的改革是英語課堂教育改革的基礎,同時也是英語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材料。隨著教學實踐的不斷深入開展,對英語教學開展話題型任務教學模式已經(jīng)成為課堂教學形式之一,具有極強的實踐意義。將任務型教學活動與教材進行結合,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向高效優(yōu)質教學模式轉變。
英語教學中的話題型任務教學主要是通過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中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理解,并通過對所學知識進行課堂交流的形式,以加強對知識的潛移默化。在課堂中向學生交付一定的交際任務,如描述學生的照片,安排學生相互交換名片等,以提高學生對與語言的理解以及運用水平。對語言的學習應當建立在對語言以及語境的利用的基礎之上,話題型任務教學模式主要從語言運用的角度出發(fā),通過積極地創(chuàng)設不同的語境,提升學生對英語的運用能力。
1. 提高話題型任務模式在人教版教材中的應用
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要堅持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遵循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面向全體學生,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精神與自主學習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在此,結合人教版中學英語教程,談談對話題型任務模式教育的分析與應用。
在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上冊教材中,通過對話題——功能——任務的一系列構建,使學生在對教材的學習過程中逐漸掌握英語知識的運用。例如,第七冊的單元話題主要有:(1) My name is Gina. (2) Is this your pencil?等從自我介紹階段開始,逐步到確認物主關系,再到家人與朋友之間的相互介紹。為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小組活動提供了話題與情景。
每單元中的任務形式多樣,活動豐富,其中有搭配活動、合作活動、游戲活動。教材中的活動任務具有不同的特點,且分布較為均勻。另外,所有話題任務在整本教材中循環(huán)出現(xiàn)。第一單元介紹人物的話題在第三單元中重復運用;第二單元中的語言目標是確認物主關系,這在第五單元中升級出現(xiàn)成為討論的話題并且就其話題給出提建議的功能目標;關于時間、事物喜好的話題也都在整本教材中重復出現(xiàn),且學習內(nèi)容與目標是循序漸進,由簡入繁。這些無不都體現(xiàn)了教材中任務設計的原則,不失為一本基于任務型教學的好教材。
2. 提高話題型任務教學模式的有效方法
2.1以教材為基礎,制定出具有一定真實性的教學任務
中學英語講學活動組要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要出發(fā)點,因此任務型教學活動就更加注重對學生生活經(jīng)驗以及興趣的探究,在課堂活動中盡量選擇具有真實性的情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參與活動并完成任務的能力。例如在第一單元的My name is Gina課堂活動環(huán)節(jié)中,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將帶有英文單詞的常用用具,圖片資料等,在課堂上對學生一一進行展示,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手中的常用用具進行情景交際,以互換物的開展應于交際活動。這樣就能夠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為未來的英語教育活動奠定基礎。
2.2加持活動的全面參與性
課堂活動的的設計主要目的是增強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因此教學活動的設計要堅持全面性,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對教學任務的設定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認知能力。針對學生興趣特點的不同設定不同難度的教學任務。
將教學活動設計為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難易程度,以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這樣既能夠提高不同程度學生的英語能力,這樣有效避免了課堂教學活動流于形式。
3. 總結
綜上所述,中學英語教學活動中的任務型教學主要是通過設置一定的情景教學模式,讓學生從語言運用的角度出發(fā),強化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逐漸強化學生運用英語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話題型任務教學法,結合中學人教版英語教材對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開拓思維等方面都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教師要在結合教學實際的基礎上加以善用。
參考文獻
[1] 羅少茜,徐鑫. 初中任務型英語教材使用情況的調(diào)查與分析[J]. 課程·教材·教法,2011(03).
[2] 廖曉青. 任務型教學的理論基礎和課堂實踐[J]. 中小學外語教學, 2010(03).
[3] 陸海曼. 運用任務型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J]. 學術論壇, 2012(12).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qū)第三中學)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1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