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吉慶 周 琦
(淮海工學院團委 土木工程學院)
論“四進四信”視域下高校紅色理論社團的發(fā)展方向
黃吉慶 周 琦
(淮海工學院團委 土木工程學院)
紅色理論社團是高校中的特殊學生組織,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在新形勢下,“四進四信”為高校紅色理論社團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高校紅色理論社團要轉變觀念、創(chuàng)新方法、明確定位,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更大作用。
四進四信;高校紅色理論社團;發(fā)展方向
高校學生社團是指為了實現(xiàn)共同的意愿或滿足個人興趣愛好的需求,由高等院校學生在自愿的基礎上自發(fā)組織而成、按照章程自主開展活動的群眾性學生組織。學生社團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高校第二課堂的主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高校中的學生社團也如雨后春筍一般迅速興起,并不斷擴大其在校園中的影響力。為此,黨和政府也越來越重視發(fā)揮學生社團的作用,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便明確提出,“要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論學習型社團,熱情鼓勵學術科技型社團,正確引導興趣愛好型社團,積極倡導社會公益型社團”。其中,高校紅色理論社團,即高校理論學習型社團,是在高校黨團部門直接指導下建立的學生自發(fā)組織起來學習、宣傳、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生社團的總稱[1]。紅色理論社團從本質而言屬于學生社團的一個分支,但是又有區(qū)別于普通大學生社團的獨特特征與功能。
首先,高校紅色理論社團既有政治規(guī)范性,又有興趣自主性。高校紅色理論社團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同時將這些黨的理論作為學習研究內容,通過黨的理論去分析認識有關國家的改革發(fā)展、黨的建設完善的政策方針,引導大學生積極投身于政治理論學習和實踐之中,以此來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實踐工作能力,使之成為黨和國家建設所需的合格青年后備力量。因此,高校紅色理論社團具有鮮明的政治性。為了保證紅色理論社團的“紅色本質”,高校黨團部門對于紅色理論社團的成立會進行嚴格的審核把關,將成立的紅色理論社團詳細注冊備案;紅色理論社團的學習內容與載體、活動的主題和形式,都有一定的規(guī)范要求,其掛靠部門與指導教師也會予以密切關注,并適時給予關心指導和幫助扶持[2];在社團的組織機構、管理制度、學習制度、考核制度及其成員的評價方面,紅色理論社團也較普通社團更加的嚴謹、嚴格、嚴肅。雖然與一般社團相比,紅色理論社團具有較強的政治規(guī)范性,但是其根本性質屬于社團,而學生社團正是學生體現(xiàn)自主意識、發(fā)揮個人才能的重要平臺,高校黨團部門對紅色理論社團的指導與引導終歸只是宏觀性和方向性的,社團的日常管理、活動的組織推進等具體事務還是要依靠學生自主、自發(fā)地去開展。而且,學生對于理論學習的興趣熱情、社團成員的轉移流動,都是由學生個人自主決定的,即便是興趣轉移、成員流失,也難以用強制手段進行約束。
其次,高校紅色理論社團既有歷史傳承性,又有突出時代性。高校紅色理論社團的學習研究范圍,不僅包括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還包含黨的歷史、優(yōu)秀的革命傳統(tǒng)、悠久的革命精神以及理論本身的發(fā)展歷史。對于大學生而言,從黨的歷史故事、革命先輩的事跡之中感悟真理、提高覺悟,會更加生動鮮活,也更具趣味性,而純理論的學習研究則顯得枯燥乏味。在活動載體方面,高校紅色理論社團普遍沿襲流傳下來的很多經典的紅色品牌活動,比如詩歌朗誦、主題征文、演唱紅歌等,這些活動與紅色理論的學習研究相輔相成,至今仍在不斷延續(xù)傳承。與此同時,高校紅色理論社團也在積極回應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與制度創(chuàng)新。紅色理論社團一直關注黨的建設與發(fā)展,是第一時間對黨的最新理論成果進行深入學習、討論與思考的大學生群體。不僅如此,紅色理論社團還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學習研究理論知識的同時,主動關心黨和國家的發(fā)展現(xiàn)狀,利用手中掌握的理論武器,剖析當代社會發(fā)展與政治改革的熱點、焦點問題,探索大學生服務國家、貢獻社會的途徑與渠道。此外,紅色理論社團的大學生們還積極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信息技術,通過開設社團網(wǎng)站、微信、微博等宣傳平臺,大力拓展紅色理論社團的活動空間,使社團向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發(fā)展。
再次,高校紅色理論社團既有影響普遍性,又有參與局限性。一般的學生社團都是基于部分大學生的某種興趣愛好而建立的,其受眾只能是有同樣興趣需求的學生群體,因而不具有影響全體大學生的普遍性。而紅色理論社團卻不同,從中學開始,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就貫穿于政治課程之中,到了大學階段,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也是基礎必修課之一,對于理論教育的常抓不懈使紅色理論社團在大學生中擁有堅實的群眾基礎。同時,大學生普遍要求思想進步,熱衷提高理論修養(yǎng),而紅色理論社團平等互動的學習研討方式和靈活多樣的實踐教育形式,更容易獲得廣大青年學生的認可與支持。這使得紅色理論社團在大學校園中具有廣泛的號召力和普遍的影響力。從另一方面來看,雖然高校紅色理論社團覆蓋面很廣、受益人群眾多,但是加入紅色理論社團、參與紅色理論活動又有一定的條件限制。作為社團,必然有社團成員的人數(shù)限制,而且在社團招新時,要按照社團章程進行考核考察,擇優(yōu)選拔社團新成員;紅色理論社團開展的學習宣傳、討論交流及實踐服務等活動,一般要求參與者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儲備和理論研究水平。普通大學生容易被紅色理論活動所影響熏陶,但是想親身參與其中,卻往往難以達到理論標準要求。
高校紅色理論社團是學生社團中的“旗幟”與“先鋒”,它將學校教育與學生自我教育有機結合,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首先,高校紅色理論社團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補充。當前,高校思想理論課程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載體。高校理論基礎必修課程擔負著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黨和國家發(fā)展問題、提高大學生政治鑒別力和敏銳性的重要職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課堂教學的形式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不僅授課教師擁有淵博的知識,能夠深入淺出地向學生傳授理論,而且理論教育體系更加嚴謹周密,能夠有效幫助大學生構建理論知識框架。其不足之處在于,課堂教學往往以教師的單方面灌輸為主,授課形式也比較呆板,缺乏學生的自覺參與與主動呼應。特別是在新形勢下,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時代的來臨,大學生的思想意識更加開放自主,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愈顯弱化。相比而言,紅色理論社團作為學生自發(fā)組織的理論學習平臺,是大學生群體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一種載體,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非是通過單向灌輸或是強制要求等外部力量來實現(xiàn)的,而是在學生自愿參加的社團活動之中潛移默化地完成的[3]。更為重要的是,高校紅色理論社團在校園中廣泛宣傳黨的理論成果和路線方針政策,吸引和培養(yǎng)了一批具有堅定信念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通過開展各種類型的實踐活動和服務工作,鍛煉提高了社團骨干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使他們成長為思想覺悟高、動手能力強的優(yōu)秀大學生。這些優(yōu)秀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又在學校中發(fā)揮著榜樣模范作用,團結帶領更多大學生投身到理論學習和實踐當中。因此,高校紅色理論社團是課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補充與延伸。
其次,高校紅色理論社團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成效。興趣是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重要動力,大學生是出于個人愛好和興趣加入紅色理論社團的,因此,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方面具有更強的主動性與自覺性。而且,在紅色理論社團之中,有相同志趣和需求的大學生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能夠激發(fā)出更大的學習熱情,并對周圍大學生起到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從而極大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同時,紅色理論社團能夠以學生自身的教育意愿為出發(fā)點,根據(jù)時代特點、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組織策劃社團活動。將學校教育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研習經典與關注時事熱點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通過調查研究、參觀考察、文體競賽、朗誦辯論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青年大學生不斷深化對黨的理論的認識與思考。在組織開展社團活動時,紅色理論社團還經常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內容融入其中,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全面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另外,紅色理論社團通過活動能夠收集最原始的學生反響和反饋意見,了解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最真實的想法,掌握最直接的學生思想動態(tài),并以此為依據(jù),適時調整工作思路,轉變教育方式,創(chuàng)新活動載體,使社團活動更加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從而加強紅色理論社團思想教育的針對性,進而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再次,高校紅色理論社團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創(chuàng)新。在價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環(huán)境已經比以往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課堂教學、報告會議、黨團活動等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越來越難以應對新形勢與新需求。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高校紅色理論社團在創(chuàng)新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一方面,紅色理論社團變革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主體。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主體是相關教育部門及教師,大學生則是受教育對象。教育部門和教師們決定了教育內容和形式,甚至對每一節(jié)課程的進度都進行了具體安排,大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紅色理論社團是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組織,教育實施主體和受教育者都是大學生自身。它突破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與受教模式,形成了大學生有組織、有規(guī)范的自主學習研究機制。另一方面,紅色理論社團革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與手段。與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中規(guī)中矩、固定不變的教育方式不同,紅色理論社團憑借其活動的多樣性與靈活性,不斷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而且紅色理論社團的活動更富有實踐性,能夠更為有力地推動理論與實踐的相互驗證與相互促進[4];更重要的是,紅色理論社團的大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聰明才智,將理論學習、社團活動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行對接,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獲得新的發(fā)展空間。而且,大學生們用自己的視角和語言去理解闡釋、宣傳傳播黨的理論知識,無疑是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內涵。由此可見,高校紅色理論社團從教育主體、手段和內容等多個方面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了創(chuàng)新發(fā)展。
高校紅色理論社團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出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其社團性質的限制,也不免存在著一些問題與弊端,比如,部分社團內部管理松散、社團成員穩(wěn)定性不強、掛靠單位或指導教師指導不得力、缺少專項經費支持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紅色理論社團的發(fā)展。當前,共青團中央圍繞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開展了“四進四信”活動,其中,“四進”是手段方法,“四信”是目標歸宿,即通過“進支部、進社團、進網(wǎng)絡、進團課”等形式,組織開展有形化、經?;墓ぷ骱突顒樱龑V大青年學生進一步牢固樹立對黨的科學理論的信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中國夢”的信念、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增進對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信賴?!八倪M四信”是新時期引導青年大學生學習黨的先進理論的重要指導思想,高校紅色理論社團應該以“四進四信”為指引,明確自身發(fā)展方向與重點。
(一)按照“四進”要求進行手段創(chuàng)新,豐富高校紅色理論社團的教育方法
“四進”,即“進支部、進社團、進網(wǎng)絡、進團課”,是青年大學生學習踐行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代表的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的主要途徑。高校紅色理論社團作為社團的其中一種,無疑也是“四進”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紅色理論社團又是社團中的特殊群體,“四進”的各方面內容均對其有借鑒意義。
“進支部”。 團支部是實現(xiàn)黨的先進理論全覆蓋的最基層組織,相比社團組織性更加嚴密,管理制度和人員更加完備。因此,高校紅色理論社團應該在學校團委的指導下,率先探索社團建團的有效途徑。紅色理論社團團支部能夠整合社團與團支部的不同優(yōu)勢,既突出社團的自主教育特點,又兼具團支部的組織管理之長,更好地發(fā)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進社團”。紅色理論社團要借助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有利契機,深入開展研討會、分享會和宣講會等活動,不斷加強自身理論研究水平,創(chuàng)造更多契合大學生學習需求的優(yōu)秀成果。更要發(fā)揮社團理論學習先鋒的作用,針對普通學生社團,設計符合社團特點的學習形式,通過開展社團之間交流、討論活動,帶領廣大學生社團成員共同提高理論修養(yǎng)。
“進網(wǎng)絡”。網(wǎng)絡信息平臺是當前進行理論教育的新陣地。高校紅色理論社團一方面要積極創(chuàng)建社團集體及個人的網(wǎng)絡學習載體,分享學習資料、心得體會;同時也要挖掘社團成員的創(chuàng)造力,加強新媒體的內容供給。另一方面要按照共青團中央的指示,在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紀念日及黨和國家的重要會議期間,主動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理論學習宣傳活動。
“進團課”。團課是大學生將理論學習成果鞏固拓展、學以致用的有效形式。高校紅色理論社團可以在學校黨團部門的幫助下,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舉行講座,強化對講話精神的學習領會;也可以組織動員各社團開展主題團課競賽,激發(fā)大學生的想象力,通過豐富多彩的表現(xiàn)形式,在團課中展示理論學習實踐成果。
(二)按照“四信”目標加強自身建設,明確高校紅色理論社團的發(fā)展定位
“四信”,即“引導廣大青年學生進一步牢固樹立對黨的科學理論的信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中國夢”的信念、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增進對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信賴”,是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所要達到的目標,也是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高校紅色理論社團的指導思想。它為高校紅色理論社團的發(fā)展建設指明了道路。
高校紅色理論社團要成為黨的科學理論的繼承者。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紅色理論社團的主要任務,其最終目的不僅僅是培養(yǎng)一批具有較高理論素養(yǎng)的青年大學生,更要使這批青年大學生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并能夠自覺地將黨的科學理論播撒、傳承下去。隨著中國改革建設的不斷深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也將有新的創(chuàng)造與發(fā)展,將不斷涌現(xiàn)出新的理論成果。紅色理論社團應該繼續(xù)研究、傳播這些新理論,并在將來有能力去豐富完善黨的科學理論,成為新的理論成果的締造者。
高校紅色理論社團要成為“中國夢”的追夢者?!爸袊鴫簟笔侵袊褡鍌ゴ髲团d之夢,也包含每個中華民族兒女的個人夢想。對于高校紅色理論社團而言,既要幫助社團成員實現(xiàn)他們渴望更多理論知識、追求更高理論水平的夢想,也要將黨的科學理論知識變?yōu)橹笇枷肱c方法論,去指引更多青年大學生明確人生航標,追逐他們的青春夢想。只有幫助廣大大學生尋夢、追夢,高校紅色理論社團才能體現(xiàn)自身價值,也才能圓滿勾畫出社團的夢想。
高校紅色理論社團要成為黨和政府的擁護者。在思想意識紛繁蕪雜、現(xiàn)實問題層出不窮的時代,高校紅色理論社團一方面要樹立主流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鮮明旗幟,通過開展社團文化活動引領青年大學生思潮。另一方面,也要勇于亮劍,敢于直面現(xiàn)實,用黨的科學理論分析社會問題,提出合理解決方案;帶領大學生客觀冷靜看待問題真相,弘揚社會正能量,為黨和政府的反腐斗爭、改革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持。
高校紅色理論社團要成為黨的歷史的見證者。中國共產黨黨史是高校紅色理論社團的重要學習、研究內容,紅色理論社團從中不僅能夠看到光輝業(yè)績和偉大成就,也能看到崎嶇挫折與痛苦教訓,更能夠看到近幾代黨的領導集體的智慧結晶。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以來,大刀闊斧的改革攻堅、轟轟烈烈的反腐治黨,用“中國夢”引領新常態(tài),用價值觀樹立新風尚,彰顯了新一屆黨中央的現(xiàn)代執(zhí)政理念。同時,習總書記還極具個人魅力,從大學生們親切地稱之為“習大大”便可見一斑。因此,高校紅色理論社團要帶領大學生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共同見證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造的新的歷史。
參考文獻:
[1]陳麗紅、于淑華、東野大鳴.高校理論社團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用分析[J].青少年研究,2006(01):46-48.
[2]王南生、湯孝錦.論高校理論社團的特點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10(03):68-70.
[3]李成超、孫武安.高校紅色社團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05):110-113.
[4]劉曉亮、孔德民.關于高校理論社團建設的幾點思考[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8(05):10-12.
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Red Theory Commun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View of “Four Entries and Four Faith”
Huang Jiqing Zhou Qi
(Youth League Committee,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ract: The red theoretical community is a special student organ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also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Four entries and four faith”indicat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red theory commun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d theory commun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hange their ideas, innovative methods, clear positioning, strengthen their own building, and play a greater rol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ds: Four Entries and Four Faith; the Red Theory Community;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G641
A
1006-1789(2016)04-0102-05
責任編輯 楊 毅
2015-12-23
黃吉慶,淮海工學院團委,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和共青團工作;周琦,淮海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和共青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