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云 孫道斌
【摘要】北師大版“§64多邊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1)”在整個教材編排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所蘊含的轉化、從特殊到一般等思想,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各種特殊四邊形、圓的相關內容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把這節(jié)課設計成一節(jié)探索活動課,通過將多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體會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并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學習方法,探索求得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從而讓學生經歷知識與技能形成與鞏固過程,經歷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過程,經歷應用數(shù)學能力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而形成積極的數(shù)學情感與態(tài)度.
【關鍵詞】多邊形內角和;數(shù)學思想方法;探索活動設計
目前,在教學中仍有不少教師囿于教材,按教材內容分配的課時進行教學.但新課程理念強調:教材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重要的是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種工具、方式和途徑.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用教材,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來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經歷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2015年6月25日,筆者隨牡丹區(qū)名師團隊送課下鄉(xiāng),牡丹區(qū)第二十一中學的田云老師在李莊中學執(zhí)教了一堂公開課,執(zhí)教的內容是“§64多邊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1)”(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田老師正是秉承了這樣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造性地把這節(jié)課設計成了一節(jié)探索活動課,通過將多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讓學生體會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并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學習方法,探索求得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從而讓學生經歷知識與技能形成與鞏固過程,經歷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過程,經歷應用數(shù)學能力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而形成積極的數(shù)學情感與態(tài)度.
教材分析
“§64多邊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1)”(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它是在學習了三角形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的基礎上,拓展研究多邊形的內角和.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為后續(xù)學習平面鑲嵌、各種特殊四邊形、圓的相關內容以及工程技術中的應用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完三角形的內角和,對內角和的問題有了一定的認識,加上八年級的學生好奇心、求知欲強,互相評價、互相提問的積極性高.因此對于學習本節(jié)內容的知識條件已經成熟,學生參加探索活動的熱情已經具備,所以把這節(jié)課設計成一節(jié)探索活動課是切實可行的.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能夠利用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數(shù)學思考:經歷探索多邊形內角和的過程,在活動中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問題解決:通過將多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體會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并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在數(shù)學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養(yǎng)成主動探究和合作交流的習慣,體會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多邊形的內角和;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新知識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探索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探索多邊形內角和時,如何把多邊形轉化為三角形.
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措施
1.教師自制教具,操作演示;
2.隨時總結學習幾何命題的一些規(guī)律,在得出結論前“引導分析”;
3.教學中既注重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又注意保持各部分知識之間相對的獨立性,使其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4.利用表格使所學知識形成網(wǎng)絡;
5.設計有目的、有梯度、循序漸進的練習題組,強化訓練.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手上都有長方形的紙片(如圖1).如果現(xiàn)在讓你任意地剪去長方形紙片的一個角,你可以有幾種不同的剪法,剪后剩下的圖形是什么形狀的?請大家動手做一做,然后和同學們交流自己的想法.
(學生獨立思考,操作;匯報交流)圖1圖2
生1:長方形紙片剪去一個角,我認為可以得到三角形或者是梯形.請大家看.
(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如圖2,3所示)
生2:長方形紙片剪去一個角,我認為除了可以得到三角形或者梯形以外,還可能是五邊形.
(生2展示,如圖4)
師:很好!通過大家動手操作,我們發(fā)現(xiàn)長方形紙片剪去一個角可以得到三角形或者梯形以外,還可能是五邊形.大家是否知道這些圖形的共同名字?
生眾:多邊形.
師:對,這些圖形就是我們前面學習的多邊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多邊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的相關問題,首先我們來學習多邊形的內角和.(板書課題:§64多邊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1))
點評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很快進人角色,同時還可以及時鞏固多邊形的定義和有關的概念.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師:大家學習了多邊形及其有關概念,那么你知道多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嗎?你能以四邊形為例來說明嗎?
生3:是360°.
師:請說明理由.
生4:因為正方形、長方形的每個內角都是90°,所以四邊形的內角和是360°.
生5:不對,正方形、長方形都是特殊的四邊形,這不能說明所有的四邊形的內角和都是.
師:你真能善于明辨問題.我們小學學過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它們的內角和都是360°,由此我們猜測一般四邊形內角和也是360°.這個結論是否正確呢?我們要從理論上加以驗證.
點評以小學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每個內角都是90°為依托,猜想一般四邊形內角和的度數(shù).向學生滲透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師:我們知道處理復雜問題普遍實用的方法,就是把未知轉化為已知,用已有知識研究新問題.所以,研究四邊形的問題可轉化為已學過的知識去解決.
生眾:轉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解決.
師:對!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把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知識解決.
師:轉化的關鍵?
生眾:作輔助線.
點評研究四邊形的問題可轉化為三角形知識去解決,向學生滲透“化歸”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師:請同學們考慮說明的方法.
(學生動手畫圖,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不少同學都給出了把四邊形分割成幾個三角形的辦法,歸納起來,有三種,如圖5,6,7)圖5圖6圖7
師:請三位同學(代表三種不同的分割方法)到黑板上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并說明探索思路.
生6:如圖5,把四邊形分成兩個三角形,可得四邊形的內角和是360°.
生7:如圖6,把四邊形分成四個三角形,可得四邊形的內角和等于四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減去一個周角的度數(shù),也是360°.
生8:如圖7,把四邊形分成三個三角形,可得四邊形的內角和等于三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減去一個平角的度數(shù),也是360°.
師:很好,同學們對四邊形內角和問題的解決已經有了三種方法.請同學們觀察圖6,點O是AC與BD的交點,點O自由嗎?如果讓這個點動起來,結論還成立嗎?(打開幾何畫板如圖6的圖形)讓我們觀察點O動起來的情況(把點O拖動至如圖8).圖8圖9
生眾:仍然成立,這與圖6的情況是一樣的.
師:點O不在線段AC上可以嗎?(拖動點O,如圖9)
生眾:可以,還是與圖6的情況是一樣.
生9(像是有了重大發(fā)現(xiàn),激動地):點O可以是四邊形內部的任意一點.
師:對,看來點O還是很自由的,那么點O的自由度有多大呢?它還能運動到別的地方去嗎?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再交流討論.
(學生討論交流后,紛紛舉手)
生10:點O可以運動到四邊形的邊上,就是圖7的情況,點O也可以與四邊形的一個頂點重合,像圖5的情況.
師:好,同學們對四邊形內角和的研究又深入了一步.以上我們研究了點O在四邊形的內部和邊上運動的情況,點O能否沖破“禁區(qū)”運動到四邊形的外部呢?
眾生猶豫不決.
師:請同學們先思考,再討論.(教師拖動點O,如圖10)
(學生思考,討論)
生11:在圖10中,△AOD、△DOC、△COB三個三角形內角和減去△AOB的內角和就是四邊形ABCD的內角和也是360°.
生12:點O還可以再運動,點O在邊DA的延長線上時,只有兩個三角形了(教師拖動點O,如圖11),這時也能說明四邊形的內角和是360°.
師:你的想法完全正確,先別忙回答,讓同學們先想一想好嗎?
(思考、討論后,有很多學生舉手.)
師(對學生12):這種情況是你先發(fā)現(xiàn)的,老師知道你能正確地說明理由,能否發(fā)揚一下風格,讓其他同學說說理由.
生12(高興地):當然可以.
生13:△OCD與△OCB的內角和共是360°,但這中間不包括四邊形ABCD的∠DAB,而∠AOB與∠ABO又不是四邊形ABCD的內角,但根據(jù)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和可知∠DAB=∠AOB+∠ABO,這樣就可以得出四邊形ABCD的內角和是360°了.
(在生12的帶領下,學生一起鼓掌)
生14(急切地):老師,點O也可以是AD與BC延長線的交點(教師拖動點O,如圖12),這時∠O+∠A+∠B+∠ODC+∠ADC+∠OCD+∠BCD=540°,再減去△ODC的內角和,就可以得出四邊形ABCD的內角是360°了.
(學生又一次自發(fā)地鼓掌)
師:生14回答得很精彩,點O的確很神奇,它點到哪里都成金??!以上,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探究四邊形內角和的八種方法,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特點嗎?
生眾:都是把四邊形分割成了三角形.
師:也就是把未知轉化成了已知.轉化是研究數(shù)學問題最常用的方法.
點評四邊形內角和這一結論的解釋說明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添加輔助線是關鍵.本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探索了多種的說明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不拘一格,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使學習數(shù)學成為再發(fā)現(xiàn)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
三、類比遷移、得出結論
師:同學們通過探索,知道了任意四邊形的內角和都是360°.那么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等多邊形的內角和又是多少度呢?請同學們選擇你所喜歡的方法進行探索,并將探索的結果填入下表,猜想n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
師:真了不起.人們經過多年的探究,才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同學們在短短的一節(jié)課就解決了.不過,數(shù)學家往往愿意用字母公式來表示他們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因為這樣能把規(guī)律更簡單地呈現(xiàn)出來,請大家也自己嘗試一下,看能不能用一個數(shù)學公式把多邊形內角和的規(guī)律用字母表示出來.
生眾:(n-2)·180°.
師:對!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容:n邊形的內角和等于(n-2)·180°.(板書)
點評從探索四邊形的內角和,到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乃至n邊形,通過增強圖形的復雜性,學生借助表格,自己觀察總結規(guī)律,猜想出n邊形的內角和,讓學生體會由簡單到復雜,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再一次經歷轉化的過程,同時在分組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四、應用新知,嘗試編題
師:我們已經得到n邊形的內角和等于(n-2)·180°,下面我們圍繞這個公式,自編自解一些習題,好嗎?
(學生情緒高漲,紛紛動起手了)
生21: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等于1260°,它是幾邊形?
生22:八邊形.
生23:正五邊形與正六邊形的每一內角分別是多少度呢?
生24:108°,120°.
師(對生24):你能給出正邊形的其中一個內角的度數(shù)嗎?
生24(略作思考):能,n邊形內角和是(n-2)·180°,正n邊形每個內角都相等,所以正n邊形的一個內角是(n-2)·180°[]n[SX)].
師:太好了!大家再想一想,如果已知多邊形的內角和,看能不能求出這個多邊形的邊數(shù)?
(學生思考議論,然后口述編出的題目)
生25:已知多邊形的內角和是900°,它是幾邊形?
生26:七邊形.
師:看樣大家對公式不但掌握熟練,而且還會靈活運用,很了不起.
點評請學生應用公式計算,使他們體會到公式的便利作用,及應用自己研究成果的愉悅;讓學生利用公式進行編題自解,這樣設計不但體現(xiàn)新知的應用價值,而且也讓使學生獲得成功感.
五、達標練習,鞏固提高
師:今天的新課已經學完了,在學案上還有一個達標練習,請同學們迅速完成,看你能達到哪一級的目標.
A級:
1.正五邊形的每個內角分別是度.
2.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等于1800°,那么這個多邊形是邊形.
3.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可能是().
A.270°B.560°C.1800°D.1900°
B級:
4.如果一個正多邊形的一個內角等于150°,則這個多邊形的邊數(shù)是().
A.12B.9
C.8D.7
5.在圖13中AB∥CD,求x的值.
C級:圖13圖14
6.求圖14中x的值.
7.一個n邊形除了一個內角之外,其余各內角之和是780°,則這個多邊形的邊數(shù)n的值是多少?
(學生分組,比一比哪個組完成的又快又好;每個小組派代表來抽取一組題目;每個小組答完題后,派代表給其它小組講解本組做的題目,評講完,其它小組的同學如果有疑問可以提出,由該小組答疑)
點評通過競賽的方式,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引導他們在做練習的過程中,通過小組協(xié)作來鞏固知識和獲得技能.尤其是“小組答疑”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從教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對所學知識能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六、課堂小結,體驗收獲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談談你有什么收獲?
生27:掌握了探索多邊形內角和公式的方法.
生28:通過探索多邊形內角和公式,我知道了由特殊到一般的學習方法,還了解了轉化的思想.
生29:我知道了方程的思想在幾何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生30: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增強了我與其他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不但掌握了知識,還學會了與他人交流,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師:真精彩!看來同學們今天都動了腦筋.不僅學會了轉化的方法而且還能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同時也能把以前學過的知識運用在解決新的問題上.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也能像今天這樣,勤動手、多思考.
點評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對本節(jié)課的收獲和體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
總評
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田老師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始終扮演著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在課堂上,田老師通過組織學生動手實踐,在形成感性認識的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奠定基礎.具體說來,本節(jié)課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巧妙抓住了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三次突破,層層推進教學
第一次突破:教學一開始,田老師以一個開放性的數(shù)學問題(如果現(xiàn)在讓你任意地剪去長方形紙片的一個角,你可以有幾種不同的剪法,剪后剩下的圖形是什么形狀的?由此,聯(lián)想到剩下的圖形的內角和是幾度?是比原來的長方形內角和增加了還是減少了?)直接進入這節(jié)課的主題,讓一個看似很容易的問題引起了學生的認知沖突,也引起了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在自覺或不自覺的狀態(tài)下把眼光集中在“四邊形的內角和”上,自然的實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的第一次突破.這說明田老師對數(shù)學問題本身的魅力領悟到位,問題運用合理.
第二次突破:當學生在“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時,把重點“鎖”在四邊形內角和這個焦點上的時候,田老師沒有急于求成,反而引導學生先考慮起數(shù)學方法來了.田老師從數(shù)學方法入手去引導學生解決新的數(shù)學問題,這在一般的課堂教學中是不多見的.事實上,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關鍵就在引出“轉化”的數(shù)學方法.對于“轉化”的數(shù)學方法教師點到為止,至于如何去運用仍由學生自己去完成.這樣,本節(jié)課的第二次突破也是由學生完成的,由此不難看出田老師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有了這個環(huán)節(jié)方法的研究,就使接下去研究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等過程“有法可依”了.
第三次突破:以四邊形為研究對象,在知識和方法上有了突破之后,順勢提出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八邊形的內角和問題,這既是數(shù)學本身發(fā)展的需要,更是滿足學生剛剛燃燒起來的探究欲望的需要,學生對教學的第三次突破也就自然不期而至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說對四邊形的研究帶有很濃的“摸著石頭過河”的感覺,那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探究就顯得很開放了,學生的自主地位很明顯,而這正是數(shù)學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學生認知發(fā)展的規(guī)律.可以看出:“讓學生經歷數(shù)學發(fā)展的過程”這是田老師努力追求的.
課堂上,當實現(xiàn)這三個突破后,學生還沒有滿足,這時田老師順勢再加“一把火”,巧妙地讓學生的認識再提高一個層次.這節(jié)課的精彩也就出現(xiàn)了!田老師以新的具體的學習任務(求20、100邊形的內角和),引發(fā)了學生新的認知沖突,而且這種沖突是由學生自己揭示出來的,當然學生解讀沖突的欲望也是最強烈的.可以感受到,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再次突破過程中,師生都是充滿激情的!
2.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思考、交流的時間,教師甘心沉默
學生在討論四邊形的內角和時各持己見,可以看到以上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展開了積極的交流,交流是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提高、思維相互碰撞的過程,盡管交流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想法有錯誤,還沒有討論出最正確的結果,但田老師始終在保持“沉默”,好一個“無聲勝有聲”,這樣的教學等待是我們教師應該提供給學生的.教師甘心沉默才會有后來學生的精彩發(fā)言.這樣的“沉默”還有好幾處,比如到最后田老師要引導學生總結了,還是發(fā)現(xiàn)有學生要補充發(fā)言.看來在課堂教學中,全面的信息反饋、給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意見的機會是多么的重要!
3.有意識地滲透學習方法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積累一些說明幾何問題的事實、方法和經驗,為了幫助學生迅速找到新舊知識的結合點,田老師向學生傳遞、滲透一種信息:處理復雜問題普遍實用的方法,就是把未知轉化為已知,用已有知識研究新問題.所以,研究四邊形的問題可轉化為已學過的知識去解決.這樣容易引起學生的聯(lián)想,有利于學生梳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接下去對于“怎樣轉化?轉化的關鍵是什么?”田老師沒做更多的引導,只是提出問題.這樣做,一方面是為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情境,另一方面是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按既定方向將已有知識、經驗和方法進行重組,從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和自主運用.從課堂教學實際效果看,這個引導是符合多數(shù)學生的認知基礎的,既沒有超越學生的認知能力,又能促進學生積極探索.在探求結論的推導過程中,集中體現(xiàn)了數(shù)學轉化思想的應用.在這里,教師有意識地進行了滲透,這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這種思想方法對解決問題的作用.
本堂課不足之處主要是因材施教、分類指導方面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后進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特別在練習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加強對后進生的學法指導.
中學數(shù)學雜志(初中版)2016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