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亢
(北京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 紀檢監(jiān)察處,北京 100053)
依托微信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使用與滿足”理論視角的分析
劉亢
(北京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紀檢監(jiān)察處,北京100053)
微信便捷強大的傳播功能,已經(jīng)成為高職學生最受歡迎的傳播媒介,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是向學生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念,“使用與滿足”理論是傳播學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理論學說,其從客體是否真正的需要、能否獲得滿足的角度評判傳播的效果。作者以該理論為基礎,從教育的主體、客體、教育環(huán)境等角度分析微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求給出有針對性的、有效的對策。
微信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職院校學習階段,思政教育起到了尤為重要的作用。教育的發(fā)生不僅是接受思想政治洗禮的過程,更是由于該階段是學生樹立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關鍵期,同樣是學生逐步從個體化過渡到社會化的關鍵期。微信作為智能手機使用率很高的手機應用,其在學生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早已不可或缺,這是高校思想教育者能利用的一個天然平臺,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進一步發(fā)展,微信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影響自然是深遠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傳播學的聯(lián)系
伴隨科技的發(fā)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微信憑借語音聊天、信息共享、免費體驗(僅收取運營商流量費用)等強大的功能,迅速占領社交網(wǎng)絡。高職院校學生正處在對新鮮事物好奇、渴望的階段,微信對于他們而言,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用。微信已經(jīng)成為高職院校傳播思想和理念的新陣地。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歸根結底,思想政治教育其本質是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念,形成社會主義要求的思想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進而順利地實現(xiàn)社會化[1]。因此,對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同樣適用于傳播學的一般原理與規(guī)律。充分利用傳播學的規(guī)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二)使用與滿足理論
使用與滿足理論,強調媒介對人們能夠發(fā)揮的作用,利用媒介能夠滿足人們的特定需求,以受眾的視角對使用媒介能否滿足受眾需要作為評價標準,改變以往“使用媒介對人們產(chǎn)生何種影響”的觀念,是傳播學領域的一項重大理論突破。使用與滿足理論認為,受眾對于媒介的選擇具有主動性,其目的是得到需求的滿足[2]。該理論的運作過程簡單概括為: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形成個體的需要→媒介的選擇和使用→需求得到滿足??梢钥吹皆谶x擇媒介的過程中,受眾具有主動性。媒介能否被選擇和使用,關鍵在于能否滿足受眾的需求。
“班主任在微信群里發(fā)了一則考試通知”、“某某同學在朋友圈里‘曬’社團活動照片”,這些現(xiàn)象每天都發(fā)生在校園里,微信強大和便捷的功能為教師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提高效率,而大受歡迎最本質的原因是微信作為傳播媒介,滿足師生在教學和生活中的需求,其也正逐步影響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對受教育者的影響
高職學生作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微信使得學生成為社交關系、流行文化的學習者和傳播者,其影響是深遠的,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直觀性和互動性
微信作為智能手機的重要應用,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小覷,特別是隨著各大高職院校微信公眾號的建立,真正實現(xiàn)思想政治從“一對一”到“一對多”的教育,文字、圖像、視頻多樣化模式的轉變。微信使得抽象的、繁雜的信息變得具體而直觀,這得益于微信多種交流功能提供的平臺,進一步實現(xiàn)客體對教育內容的實時傳播和即時互動。
2.有效性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大多以羅列事實為主,希望以這樣的方式對高職學生進行啟發(fā)教育,往往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應具有的生動性和可接受性。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應該順應自媒體時代,做到寓教于樂,利用微信平臺和朋友圈的私密性讓高職學生在身心完全放松的狀態(tài)下,接受教育內容的良好熏陶和有效感染,真正達到有效接受的目的。
3.廣泛性和高效性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所針對的教育客體往往有限,在限定的時間內涉及的群體和受眾有限。微信作為目前使用率最高的社交軟件,受眾群體非常廣泛。大到企業(yè)、單位公眾號,小到微信群、多人聊天群,無論從群體大小還是素質層次都做到全面覆蓋廣泛傳播。由于微信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傳輸,打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真正做到廣泛和高效,最大限度地增強教育內容的影響力。
(二)對教育者的影響
1.班級管理方面
微信平臺便捷的功能滿足了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快速、高效傳遞信息的需求。在對高職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幾乎每一個班級都有屬于自己的班級群聊,班級群聊的建立,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廣闊平臺。利用群聊,教師可以向學生發(fā)布社團活動通知,分享倡導社會正能量文章,傳遞就業(yè)招聘信息,進行職業(yè)規(guī)劃指導等,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高職學生進行了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微信群和學生隨時溝通交流,答疑解惑,傳遞思想,實時了解學生的動態(tài),不同于原本僵硬、灌輸式的教育方式。
2.便于教育者關注學生內心活動
高職階段,學生正處在易受外界影響、心理波動幅度較大的階段,班主任、輔導員很難在短時間內了解每一名學生的性格特點及思想動態(tài)。微信不僅是師生交流信息的一種有效媒介,而且為學生表達觀點看法、情緒宣泄搭建平臺。在微信中,學生有足夠的自由和空間表達自己內心情感的糾結和疑惑。教師可以透過微信,迅速觀察到學生情緒變化,甚至發(fā)現(xiàn)心理問題,可以及時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和介入。
3.對教師主導地位的影響
在傳統(tǒng)的教育觀和教育環(huán)境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句話是一條黃金準則,而在當下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以微信為平臺的思想教育模式,突破了這一限制,使得學生和教師在教育中的對話更為平等,教師和學生在微信中享有平等的話語權,增強教育的親和力。
(三)對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
用“雙刃劍”形容微信在高職學生中的推廣再合適不過。微信對于信息傳播速度很快,一則消息,經(jīng)過多次轉發(fā),就可以迅速產(chǎn)生連鎖反應,給校園輿情的把控和管理增大難度,尤其是對通過微信流露出的思想政治教育負面輿論,教師很難排除和處理。正如“蝴蝶效應”,南美洲熱帶雨林的蝴蝶煽動下翅膀可以引發(fā)美國的龍卷風,同樣微信平臺發(fā)布的一張普通的照片,配上簡單的文字描述,都可能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一)立足高職學生需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使用與滿足”是從受眾是否需要、是否滿足的角度評判傳播的效果。尤為關注學生的接受和理解情況,這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高度一致的。而微信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產(chǎn)物,很好地起到連接教師和學生的橋梁作用,這座橋梁恰恰是傳播主流價值觀、社會正能量的高速通道。
首先,教師在選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時,應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現(xiàn)階段高職學生的身心特點,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從而對教育的內容更容易接受。其次,高職學生更樂于接受新穎、幽默的教育方式,以微信為載體的線上教育,相較于傳統(tǒng)填鴨式的線下教育,具有先天的優(yōu)勢。例如,可以利用微信群聊的功能,開展時事討論,分享社團活動經(jīng)驗,在溝通和交流中,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加強對輿情的引導和把控
信息通過微信能夠在學生群體中迅速傳播,學生群體年齡相似,在學習和生活方面有很多共同話題,很容易引起共鳴,增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于輿情把控的難度。
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及時關注觀察學生思想動態(tài),保持對學生思想問題的敏銳性和機警性,及時遏制消除負面輿論,更要采取積極措施,主動地宣傳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微信特有的功能為形式多樣的宣傳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便利,例如通過公眾賬號或班級群平臺,制作小視頻或動圖,既能滿足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又達到教育的效果。
在教育過程中,朋輩之間的教育影響力比師生間教育影響力更大,社會學習理論代表人物班杜拉強調榜樣學習的重要性,同輩中榜樣的力量更能喚起學生對于先進典型學習的意識。因而,及時發(fā)現(xiàn)典型,樹立榜樣,利用微信平臺宣傳榜樣的優(yōu)秀事跡,創(chuàng)造正面的輿論環(huán)境。
(三)引導學生合理使用微信
如今是一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高職學生更是人人都離不開微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轉變思路,引導學生如何正確使用微信,使微信成為學生生活和學習的 “服務者”,而并非絆腳石。微信詐騙現(xiàn)象,利用微信敲詐勒索學生等一系列問題頻發(fā),微信作為一種社交軟件,讓陌生人可以通過“搖一搖”或“搜索附近的人”彼此成為好友,在給溝通提供便利的同時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首先,高職院校學生需要網(wǎng)絡安全教育,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應該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并將此安全意識逐步滲透到微信生活當中。朋友圈將個人信息和動態(tài)更透明化,學生要學會在網(wǎng)絡中保護自己,合理篩選發(fā)布的內容。
其次,防止學生沉迷微信。網(wǎng)絡讓人們的時間和知識都變得碎片化,對高職學生而言,面對誘惑和新鮮事物,更是缺乏自控能力。調查發(fā)現(xiàn),80%的學生都曾有在課堂上刷朋友圈的現(xiàn)象,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一系列負面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討論,辨析微信使用對學習的利與弊,學會合理使用微信。
(四)教師能力提高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有一套很精致的鉗工工具,它們都放在那里,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用途。當人的手還沒有接觸它們的時候,所有這些工具是什么呢?是一堆金屬。只有到了匠師的手里,才能變成工具?!保?]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有效地利用微信這一傳播媒介,在工作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信的普及,給教師帶來挑戰(zhàn),一方面教師要迅速了解和使用微信的功能,運用到教育教學工作,另一方面要通過微信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問題,及時溝通和疏導,以及對班級和校園輿情的監(jiān)控,這對教師而言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提高的過程。
[1]徐鋒.“使用與滿足”理論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3):113.
[2]郭光慶.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84-185.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1984: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