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曉玲
(南京曉莊學院外國語學院,南京211117)
?
學分制下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重構——融合基礎英語和專門用途英語的改革與實踐
游曉玲
(南京曉莊學院外國語學院,南京211117)
摘要:要完成從學年學分制的轉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需要重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1)改變分級時間節(jié)點和分級依據;(2)取消對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學生予以免修不免考的規(guī)定;(3)本二和本三學生實施不同的課程培養(yǎng)方案;(4)對藝體類學生進行大學英語分層教學改革。
關鍵詞:課程設置;大學英語教學;專門用途英語
完全學分制作為一種更為科學合理的學分制教育模式已經被國內很多高校所采用,曉莊學院2008年開始推行學年學分制,2011年試行完全學分制,目前正努力推進從學年學分制向完全學分制的轉型。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和通識文化課,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成效直接影響到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影響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在曉莊學院推進完全學分制背景下,如何構建適合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成為本文研究的要務。
《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在課程設置上明確規(guī)定:“根據實際情況,按照《要求》和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設計出各自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將綜合英語類、語言技能類、語言應用類、語言文化類和專業(yè)英語類等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有機結合?!蔽墨I研究表明,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研究已經成為近年來外語專家和教師們關注的主要問題。蔡基剛依據社會需求和學生英語基礎分析,提出目前大學英語的基礎教學(General English)的目標在高中基本實現,大學英語應調整課程設置,把專門用途英語教學(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作為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發(fā)展方向[1]。各學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組織實施EGP教學和ESP教學或通識課程類英語教學[2]。
2011年項目研究之初,可供學生修讀的只有《大學英語》一門公共基礎課和《跨文化交際》《交際口語》等兩三門公共選修課。教學資源緊張,大學英語課程生師比大約為90:1,課堂教學多為大班授課。由于大學英語缺乏系統(tǒng)的課程體系,難以達到完全學分制的選課條件,無法滿足學生自主選擇和專業(yè)相關的英語課程的要求。要完成從學年學分制到完全學分制的轉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是依據學生的需求和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構建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在原有的基礎英語課程上,開設ESP后續(xù)課程,以滿足已經達到《大學英語課程要求》規(guī)定的“一般要求”學生的進一步提高其英語水平和實際應用能力的需求。ESP后續(xù)課程是基礎英語的延伸,選修的學生必須達到《課程要求》中規(guī)定的教學指標。曉莊學院學生英語語言基礎較弱,2010和2011級大學英語四級一次通過率低于60%,基礎英語教學幾乎占據大學英語教學計劃的全部課時,導致后續(xù)課程沒有課時開設;另外,曉莊學院后續(xù)課程開設存在師資匱乏的問題,教師大多為語言文學出身,跨學科知識結構方面先天不足;加之,大學英語教師工作量大,很少有機會進修來改善自身知識結構,ESP后續(xù)課程不具備開課條件。課題組采用調研、問卷調查和實證研究等方法探尋構建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解決方案。
(1)在2013年5月南京召開的“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高層論壇”上,我們發(fā)放并回收《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現狀問卷調查》有效問卷42份,了解到211高校和一些資深本科院校的大學英語ESP后續(xù)課程的開設情況,他們的課程開發(fā)和研究都先于一般本科院校,當時已經開設了語言技能類、文化素養(yǎng)類、語言應用類、專門用途類等ESP后續(xù)課程[3]。數據調查顯示,一般本科院校由于受限于各種辦學條件,在課程設置、教學管理和師資力量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大部分ESP課程無法開設,新建本科院校面臨著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改革的嚴峻挑戰(zhàn)。
(2)申建軍以南京曉莊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為例,分析了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的尷尬處境及其原因,提出ESP后續(xù)課程可以作為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4]。研究認為大學基礎英語教學的重復低效已不能完全滿足大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和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應用性和針對性更強的語言與內容相結合的后續(xù)課程必將成為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課題組教師通過問卷分析、訪談和實證研究,全面了解現階段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方面存在的問題,分析影響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相關因素,厘清學分制下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原則和理論依據,明確了基礎英語教學和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關系,通過征詢曉莊學院教師和學生對課程設置的意見,確定了曉莊學院“基礎英語+ESP后續(xù)課程”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框架。
針對文科、理科和藝體類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能力的不同,為學生選用不同的教材,建立分層教學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趯W生的英語語言水平和能力,設定兩種不同的目標定位:基本要求和較高要求。對于低起點的學生重點進行基礎英語的學習,循序漸進地修讀大學英語一至四級;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在他們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之后,依據學生的專業(yè)興趣和發(fā)展方向,為其開設語言提高類和應用能力類課程,便于學生自主選課以修滿學分。
(1)改變分級時間節(jié)點和分級依據。考慮到各地高考成績不可比性,以及入學分級測試的一次成績并不能客觀反映學生英語水平,第一學期不分級;第二學期開學后,依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綜合表現,分A級和B級兩個層次;
(2)取消對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學生予以免修不免考,以及給予2個獎勵學分的規(guī)定。為通過四級考試的學生開設《中級英語寫作》《中級英語翻譯》和《中級英語視聽說》三門提高類課程,要求學生選擇1門提高類英語課程的學習,修滿并成績合格后獲得必修學分。
(3)本二和本三學生實施不同的課程培養(yǎng)方案:曉莊學院于2012年本三實行“分類招生,分流培養(yǎng)”改革。該模式下的大學英語學習周期壓縮為一年內完成本科階段的學習。課題組討論決定調整教改方案,將“4+4+2+2”兩年模式調整為“6+6”模式,12個學分在一年內修讀完。
(4)嘗試對藝體類學生進行大學英語分層教學改革。大學英語四級成績對比分析發(fā)現,藝體類學生四級一次通過率在20%左右。課題組分析了藝體生的英語基礎非常薄弱,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共性,決定自2014級起對藝體生實施分層教學改革。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在第一學期加強語法和詞匯針對性輔導和訓練,對于基礎較好并通過四級考試的學生允許選修大學英語ESP后續(xù)課程。
調整后的分級教學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大學英語整體教學質量顯著提高,2012級本二文科課改班一次通過率達到79%,理科62%,比2011級本二學生的平均通過率提高5至12個百分點;2012級本三一次通過率為55%,修讀一年大學英語后的累計通過率達75%,在江蘇省本三院校評估中名列前茅;2013級全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四級考試一次通過率又比2012級增長了7個百分點,其中2013級本二文理科課改班四級一次通過率均達到79%;2013級本三達到77%;2014級本二文科大類通過率為84%,理科81%。二是調整后的分級教學方案改變了單一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增加了6門語言技能類提高課程,為構建多層次和多樣化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開辟了新思路,并為ESP后續(xù)課程的開發(fā)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三是基礎英語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升,減少了基礎階段學習的課時比例,保證了后續(xù)課程的課時數。
大學英語教學團隊開展了多輪專題教學研討并達成共識:通過問卷調查、調研和訪談,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和各高校ESP課程的開發(fā)情況;深入各二級學院了解人才培養(yǎng)對大學英語的需求,結合社會需求、學生專業(yè)學習需求,最終選定學生需求較高的《商務英語》《職場英語》《旅游英語》和《跨文化交際》等四門ESP后續(xù)課程,并為2013級和2014級通過四級的學生成功開設,初步構建了曉莊學院“基礎英語+ESP后續(xù)課程”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新的課程體系尊重每一類學生的個體差異,既滿足了理科類學生的語言學習需求,也適應了文科類、藝術類學生的應用技能需求,兼顧生源質量、學生需求及社會需求,利于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
(1)2013年6月項目組成員對全校2012級課改班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途徑和學習需求,以及對ESP后續(xù)課程的開課意見和建議,共收到有效問卷808份。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56.8%的學生希望能分層教學、因材施教;68%的學生希望在達到大學英語一般要求后能選修和專業(yè)相關的英語課程;40%的學生認為,大學英語除培養(yǎng)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外,還應培養(yǎng)服務于專業(yè)的能力。問卷調查中發(fā)現最受學生歡迎的是職場英語、商務英語、生活口語和各類考試考證類課程,表明學生們既考慮就業(yè)需要、個人興趣,也非常關注雅思、考研類英語課程,希望為自己將來出國學習或學歷深造做準備。
(2)吳婷采用問卷調查方式,了解到曉莊學院3個年級的在校學生對英語教學的評價、對ESP后續(xù)課程的需求,以及對英語學習內容的期望。調查結果表明,46%的學生對自己目前的英語水平不滿意,近五分之一的學生很不滿意自身的英語水平;近八成的學生希望學校能為達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一般要求的學生開設一些ESP后續(xù)課程,其中包括利于學生考研和出國深造的語言提高類課程,利于學生專業(yè)學習和就業(yè)發(fā)展的專門用途類課程,以及利于學生提高人文素質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文化素養(yǎng)類課程[5]。
(3)ESP課程學習問卷調查。2015年6月,課題組利用“問卷星調查平臺”對本校2013級和2014級修讀ESP后續(xù)課程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共有1302名學生提交問卷,所有學生都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其中11.14%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學生對自己目前英語水平仍不滿意或很不滿意,認為有必要利繼續(xù)修讀英語課程的占33.64%,反映出他們不滿足于只達到《大學英語課程要求》中規(guī)定的一般要求;56.61%的學生認為基礎英語和專門用途英語同等重要,26.8%的學生認為對于基礎不好的學生來說,基礎英語課程更為重要,14.29的學生認為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ESP課程更為重要;有關選修ESP課程的原因調查中,49.31%的學生出于對課程的興趣,67.9%的學生目的是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其它原因依次為修學分、就業(yè)、學習與專業(yè)相關知識等;對于ESP課程與大學英語六級之間的關系問題,有42.4%的學生認為對六級考試有幫助;關于修讀ESP課程的主要收獲,79.42%的學生認為ESP課程拓展了文化視野,48.62%的學生認為提高了英語運用能力,44.47%的學生認為了解了專業(yè)知識,36%學生認為提高了英語學習興趣。
問卷分析發(fā)現,ESP后續(xù)課程作為基礎英語教學的延伸或擴展,從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針對社會和學生的實際需求,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拓展了學生的文化視野,滿足了已經達到《大學英語課程要求》規(guī)定的“一般要求”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發(fā)展的進一步需求。
與預期計劃和目標比較,所有預期目標基本上實現。課題組制定了“基礎英語+ESP后續(xù)課程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方案,編制了四門專門用途英語課程的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目前,基礎階段的英語教學成果顯著,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通過率逐年上升。在學生達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一般要求后,為其開設《實用英語翻譯》《實用英語寫作》等語言類提高課程,以及《商務英語》《職場英語》等ESP后續(xù)課程,初步構建了適合曉莊學院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順利實現了大學英語從單一課程向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多元文化、多科性方向發(fā)展的課程體系的轉變,并為曉莊學院實施完全學分制下學生自主選課提供了充足的課源,成為本研究的主要特色之一和創(chuàng)新點。
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研究預期目標之一是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逐步實現學生自主選課、選教師和彈性學制,在完全學分制下實現人才培養(yǎng)目標。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打通大學英語基礎課程和應用提高階段課程之間的必修及選修課之間的界限,使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直接選修技能課程,提高語言學習效率。該預期目標在課題研究伊始就頗受爭議,經過反復研討,認為現階段處于從學年學分制向完全學分制轉型期,首先,教學資源緊張,大學英語課程生師比超過90:1,課程少,彈性學制遭遇各種困難,缺乏學分制的選課條件,無法滿足學生自主選擇專業(yè)、教師和課程的需求。2011年項目研究之初,可供學生修讀的只有《大學英語》一門公共基礎課和《跨文化交際》《交際口語》等兩三門公共選修課。其次,導師制沒有完全建立和有效地發(fā)揮作用,無法做到在本科階段全程負責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選課和學習,幫助學生了解大學英語整體的課程設置和教學目標,加之,學生對完全學分制的內涵和意義認識不足,對自身的職業(yè)規(guī)劃和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沒有清晰的思路,沒有正確的自主選課意識。課題組認為在學校沒有真正具備實施完全學分制的條件下,大學英語繼續(xù)維持12個必修學分,為通過四級考試的學生開設語言技能類提高課程。實踐證明,課程設置和培養(yǎng)目標的重新調整和定位更符合曉莊學院現有的辦學條件和發(fā)展思路,大學英語基礎課程的分級教學改革保障了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ESP后續(xù)課程的開設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yè)興趣和發(fā)展需要自主選課獲取學分,利于學分制背景下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
以上是曉莊學院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重構和教學改革項目研究的總體概況、實施過程、改革措施及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大學英語教改項目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大學英語基礎階段教學質量穩(wěn)步提升,分級教學效果良好,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達到了預期目標,ESP后續(xù)課程有序開設,相關研究將持續(xù)深入開展研究。研究組成員對此研究結果持認同態(tài)度,并希望此研究成果能夠為今后完善和推進曉莊學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完全學分制改革有待于深入研究,我們將積極探索適合曉莊學院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大學英語完全學分制改革模式,進一步深化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和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方向[J].外語界,2004(2)22-28.
[2]王守仁.全面、準確貫徹《大學英語課程要求》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中國外語,2010(2):4-7.
[3]申建軍.普通本科院校開設大學英語后續(xù)課程的必要性研究——以南京曉莊學院為例[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2014(11):80-82.
[4]蔣領敏.河南高校大學英語后續(xù)課程開設現狀調查[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5(1):16-19.
[5]吳婷.通識教育背景下大學英語后續(xù)課程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2):27-29.
[責任編輯:葛春蕃]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under Credit System: Report of the Integration of Fundamental English and ESP Practice
YOU Xiao-ling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1117)
Abstract:To finish the transform from academic year credit system to complete credit system,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should re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system: (1) to change the grading time and basis; (2) to conceal the regulation of learning and testing for the students who pass CET-4; (3) to use different curriculum system for sophomores and juniors; (4) to carry out different level teaching for students of art and PE majors.
Key words:curriculum setting;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ESP
作者簡介:游曉玲(1967-),女,安徽黃山人,南京曉莊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應用語言學研究。
基金項目: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語類課題(14jsyw-16)
收稿日期:2015-10-20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831X(2016)01-00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