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梁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人文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
論儒勒·凡爾納的海洋意識
杜 梁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人文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儒勒·凡爾納是西方海洋文學史上的一座重鎮(zhèn),他的作品體現(xiàn)了19世紀下半葉歐洲的海洋意識。在經(jīng)歷了早期工業(yè)革命和浪漫主義的狂飆突進之后,追求個人自由和民族獨立成為時代發(fā)展的主旋律。地理大發(fā)現(xiàn)時代開辟的海上航道成為實施殖民統(tǒng)治的海上通衢,地球上的藍色文明為發(fā)現(xiàn)海洋的豐饒歡欣鼓舞。海洋的闊大與純凈影響了凡爾納的性格,也深度介入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海洋意識是解讀凡爾納文學作品和精神世界的一把鑰匙。
儒勒·凡爾納;海洋文學;海洋意識;自由
儒勒·凡爾納一生與海洋關(guān)系密切。他的出生地南特市是當時法國最繁榮也是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南特在法國西南部,坐落在布列塔尼半島上,瀕臨大西洋。皮埃爾·洛蒂《冰島漁夫》寫的就是布列塔尼人到冰島捕魚艱苦而浪漫的生活。生長在這樣一個城市,凡爾納從小就迷戀大海,向往海上生活。11歲那年,有一天一心想當見習水手的凡爾納瞞著家人買通了一位少年水手,偷偷登上了一艘開往印度的遠洋三桅帆船。心急如焚的父親及時獲悉這個消息,在大船的下一個??看a頭將凡爾納截獲下來。他的弟弟保爾后來當上了水手,凡爾納卻秉承父意必須當律師,這讓他耿耿于懷很長時間。后來他對父親說當律師一定會讓他短壽,決意改行。成名之后,凡爾納先后購買和改裝了三條海船,他稱之為“圣米歇爾號”“圣米歇爾2號”和“圣米歇爾3號”,駕船出海遠游始終是他人生的最大樂趣之一,也算是圓了幼時的航海夢。
有了對海洋的這份狂熱,在創(chuàng)作中屢屢涉及海洋題材也就不足為怪了。比如早期的《哈特拉斯船長歷險記》,主題是北極探險;《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們》中,主要描寫格里那凡爵士帶領(lǐng)眾人駕駛“林肯號”營救失去音訊的格蘭特船長;《海底兩萬里》,阿龍納斯教授一行三人跟隨尼摩船長駕駛“鸚鵡號”潛艇周游世界;《神秘島》是另一個版本的《魯濱遜漂流記》,寫工程師史密斯等五人荒島求生;《十五歲的小船長》事關(guān)一艘叫“流浪者號”的雙桅帆船,船長和所有船員捕鯨遇難,年僅十五歲的少年迪克·桑德臨危受命,率領(lǐng)剩余人等逃出生天……
凡爾納一生創(chuàng)作了一百多部小說,他如何完成這一壯舉,至今仍讓人難解。有些人說凡爾納靠躲在圖書館里查找資料進行創(chuàng)作,這個說法顯然不可全信。它給人一種錯覺,寫科幻小說似乎只要有源源不斷的材料和豐富的想象力就可以了,前者可以通過圖書館查資料獲得,后者當然是天生的?,F(xiàn)在我們知道,事實并非如此。凡爾納很多重要作品都與現(xiàn)實生活有密切的關(guān)系,他或者從生活中某件事情受到觸發(fā),或者從某一個科學研究得到靈感,然后才得以展開想象的翅膀。比如他的成名作《氣球上的五星期》,這部小說以非洲探險為題材,其中對尼羅河的源頭作了精確的描述,這一方面的地理知識是由英國人斯佩克獲得的。斯佩克在1862年7月28日首先發(fā)現(xiàn)河源,而《氣球上的五星期》發(fā)表于1863年元旦!英國航海家約翰·富蘭克林是一個狂熱的探險家,熱衷征服西北航道,多次在極北地區(qū)出生入死。他最后一次探險是在1845年,率領(lǐng)兩艘船從英國利物浦出發(fā),最后船在極地地區(qū)被流冰夾住,138名船員全部罹難。凡爾納被這個真實的故事深深吸引,寫出了《哈特拉斯船長歷險記》。
其他還有很多,比如寫《地心游記》主要受他的一個朋友塞恩特·克萊爾·德維爾的啟發(fā)。德維爾是一個地理學家,熱衷于火山探險。他給凡爾納講解火山噴發(fā)的原理和噴發(fā)時的壯麗景象。通過與德維爾交談,凡爾納開始構(gòu)思一個到地心旅行的故事。除此之外,他很多小說也對火山噴發(fā)濃墨重彩,將之設(shè)置為重要情節(jié)。我們應(yīng)該記得,《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們》中,格里那凡等人在智利的一座高山上遭遇火山爆發(fā),隨即引發(fā)的地震竟然使他們所在的山頭一路飛馳,大家乘坐了驚魂的“地震快車”。《冒險島》的結(jié)尾也是動人心魄的火山噴發(fā),它把荒島諸人幾年辛苦經(jīng)營的世外桃源毀于一旦。凡爾納創(chuàng)作《海底兩萬里》的念頭是受法國“潛水鳥號”潛艇的模型啟發(fā)而萌發(fā)的,這個巨大的潛艇模型在1867年的巴黎博覽會上展出。
所以凡爾納雖然主要寫科幻小說,但這些作品的產(chǎn)生與現(xiàn)實都有密切的聯(lián)系。他的海洋小說也一樣。沒有凡爾納對海洋的熱愛,我們很難想象他能寫出那些精彩絕倫的作品。他的外甥莫里斯曾說:“我的舅舅心中只有三種愛好,自由,音樂和海洋?!盵1]110我們注意到,凡爾納把這三種喜好賦予了《海底兩萬里》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長。尼摩船長與儒勒·凡爾納之間有一種復雜、難以言喻的映射關(guān)系。這部小說結(jié)尾,“鸚鵡號”擊沉了敵艦,阿龍納斯教授親眼目睹一場屠殺,無數(shù)海員和士兵與戰(zhàn)艦一同沉入海底。這時阿龍納斯對尼摩船長的情感經(jīng)歷了一個非常復雜的轉(zhuǎn)變過程,一方面因其殘忍而痛恨,但另一方面:“這時,尼摩船長在這離奇古怪的布景中突然變得高大起來,他的特點也被放大了,他成了超人,已經(jīng)不再是我的同類,他是水中人,是海中神?!盵2]340
據(jù)莫里斯所說,凡爾納的愛好除海洋外,還有自由。自由是凡爾納的精神底色,是他畢生的追求。尼摩船長躲避陸地和人類,在海底追尋自由的生活,在我們看來,難保凡爾納沒有相同的愿望。他對世俗生活有明顯的厭倦之情。自由與海洋這兩大愛好,對凡爾納來說其實難以截然分開。他對海洋的看法,兼有感性和理性兩個方面,但無論哪一條支流,最后都匯入到自由的精神之海。感性的方面不難理解,從小到大的生活環(huán)境,個人的氣質(zhì)愛好等等,前文也都有所涉及。理性的方面,凡爾納被稱為科學家中的文學家和文學家中的科學家,對與海洋有關(guān)的自然科學、人文動態(tài)密切關(guān)注。以文學家和科學家的雙重身份始終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俯瞰海洋,他對海洋的看法能夠代表19世紀下半葉歐洲的海洋意識。
研究凡爾納的海洋意識是解讀他的文學作品和精神世界的一把鑰匙。人類海洋意識的發(fā)展變化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自有其連續(xù)性,但也往往會打上時代特征和個人氣質(zhì)的鮮明烙印。前人或同時代杰出作家的海洋題材小說,對凡爾納而言既是學習榜樣又是亟待超越的影響焦慮。我們幾乎可以斷定,他寫作《冒險島》的時候,案頭上一定放了一本《魯濱遜漂流記》。雨果是略早于凡爾納的同胞作家,當前者埋頭創(chuàng)作《海上勞工》的時候,凡爾納剛剛寫出《哈特拉斯船長歷險記》。他們關(guān)注海洋題材幾乎同步,但是我們看到兩者的海洋意識多么不同。雨果對航海的看法是:“由于風力關(guān)系,大海是一個多種力量的結(jié)合體。一條船則是各種機器的組合體。自然力是無限的機器,而機器則是有限的力。前者取之不盡,后者機智靈巧,兩者之間的斗爭,就叫做航海?!盵3]雨果把海洋放在人類的對立面,人們與之斗爭并顯示自己的力量,體現(xiàn)的是昂揚的浪漫主義精神。我們在凡爾納筆下看不到這種描述,他可能把海洋與陸地對立起來,但不會把海洋與人類對立,原因很簡單,他狂熱地向往大海。同樣,寫出《海底兩萬里》的也只能是儒勒·凡爾納,不可能是維克多·雨果。
概而言之,凡爾納的海洋意識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凡爾納之前四個世紀,歐洲人都沉浸在地理大發(fā)現(xiàn)帶來的喜悅之中?!陡裉m特船長的兒女們》在這方面給予了最多關(guān)注,其中的人物對一波又一波的大發(fā)現(xiàn)津津樂道。他們崇拜的是勒美爾和庫克這樣的航海英雄。勒美爾1616年2月16日繞過阿根廷火地島,發(fā)現(xiàn)了從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新航道。庫克進行了三次前往南太平洋的航行,把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納入了英國的版圖。他1779年2月在與夏威夷土著人的沖突中被殺,更讓英雄人物帶上了悲壯的色彩。為了方便講述這些歷史掌故,凡爾納特意在小說中安排了一個地理學家巴加內(nèi)爾。巴加內(nèi)爾在生活瑣事上稀里糊涂,他搭錯了船,上了格里那凡等人營救格蘭特船長的“鄧肯號”,從而成為一個小說角色。但他在地理學方面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百科全書,他的狂熱帶動了身邊所有人,“想一想吧,作為一個航海家,一點一點地在他的航海圖上標出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天下還有什么事比這更快樂的呢?”[4]53
巴加內(nèi)爾講述歷史掌故體現(xiàn)的是小說在時間方面的縱向延伸,格里那凡爵士率領(lǐng)的營救隊伍從歐洲到南美洲到澳洲再到新西蘭的漫長旅行,則是故事在空間方面的橫向拓展。兩者結(jié)合,經(jīng)緯縱橫,使整部小說融合知識性、趣味性步步推進。與雨果不同,大海給格里那凡等人的感覺是家鄉(xiāng)般的溫暖?!班嚳咸柧褪乾斂寄犯蠛>褪菢窛骱??!盵4]33這是爵士對大海的評價。樂濛湖是他的家鄉(xiāng),瑪考姆府是他的家。一離開大海踏上陸地,無論是在智利,還是在澳洲或者新西蘭,一行人總是提心吊膽舉步維艱,與險惡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作雙重斗爭。離開南美洲大陸,重新回到鄧肯號上的巴加內(nèi)爾有感而發(fā):“今天,我在一片汪洋大海中航行,比穿過一個最小的撒哈拉沙漠也要容易得多。因此,有了海洋,世界陸地之間才建立了友好的聯(lián)系?!盵4]198
其實這種聯(lián)系并非總是那么“友好”。格里那凡爵士一行人備嘗艱辛的目的是營救素不相識的落難者,見義勇為當然很崇高,也與他們根深蒂固的人種優(yōu)越感相符。整部小說對這一義舉進行了充分的渲染,格蘭特船長的一兒一女每當意識到這點也總是熱淚盈眶。但是格里那凡的慷慨仁慈是有條件的,那就是格蘭特船長是蘇格蘭人,格里那凡家的大門永遠只朝蘇格蘭人敞開。在他心目中,蘇格蘭人天下第一。連接各個陸地的海洋運送了格里那凡爵士的“林肯號”,也源源不斷地給落后的地方運送了士兵和槍支彈藥,給當?shù)厝藥砹松钪氐臑?zāi)難。
一行人踏上澳洲之后,巴加內(nèi)爾炫技般一口氣列出了56個前往澳洲探險的歐洲人,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狂熱依然繼續(xù)。他們深入澳洲腹地,進入廣袤的“墨人區(qū)”,見到了當?shù)氐陌闹尥林?,對他們的悲慘生活深表同情。英國占領(lǐng)澳洲之后,在偏僻的荒原地帶和常人無法涉足的森林里為土著人劃定了若干區(qū)域,然后把土著人趕到那里,讓他們慢慢消亡。格里那凡等人遇見的就是這樣一群人。當?shù)赝林用駪K遭大英帝國種族滅絕,毫無還手之力。澳洲殖民地創(chuàng)建之初,新移民把黑人當作野獸,“他們驅(qū)趕土著人,槍殺土人,還引經(jīng)據(jù)典,振振有詞地辯白:澳洲土人是冥頑不化之人,殺死這些賤民當然不是犯罪。在悉尼的報紙上,甚至有這樣的建議,消滅獵人湖一帶的土著人的有效方法是大規(guī)模地施毒,將他們毒死?!盵4]281
憑借海洋提供的連接功能,英國人的殖民制度給落后地區(qū)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和文化,凡爾納和格里那凡們引以為傲的那些東西,但是也帶去了慘絕人寰的罪行。地理大發(fā)現(xiàn)對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義。對巴加內(nèi)爾來說,這是一種專業(yè)方面的熱情,渴望在自己的專業(yè)領(lǐng)域有所建樹,青史留名;對格里那凡等人而言,對未知領(lǐng)域探險揭秘的興奮往往摻雜著對大英帝國興盛強大的自豪感,它們不知不覺演變成人種優(yōu)越感;對進行殖民的宗主國來說,它代表國家利益;對土著人原住民來說,被人當作賤民屠殺甚至不能以犯罪論處。
巴加內(nèi)爾還在歷數(shù)英國人的種族滅絕行為,這讓與他同行的英國朋友們感到難堪。“對巴加內(nèi)爾這番話,格里那凡、少校、孟格爾無言以對。他舉的都是盡人皆知、證據(jù)確鑿的事實。盡管他們都是英格蘭人,但他們根本不能辯護一句?!盵4]281如此種種,應(yīng)當可以看作同為歐洲白種人的儒勒·凡爾納的自我反省。如果對《冒險島》也做殖民主義的解讀,同樣可以看出這一傾向,凡爾納確實希望海洋能夠成為“友好聯(lián)系”的天然通衢。在這部小說里,他幻想了一個純粹由好人組成的世界(連艾爾通都變好了,大概世上確實不再有惡人),他們有對宗教的虔誠信仰和對祖國深沉的愛。通過艱苦努力,一群人把荒無人煙的孤島開發(fā)出來,成為祥和、富饒、平等、讓人眷戀的人間天堂。以如此美好的方式進行殖民,凡爾納依然在曲折表達他對歐洲殖民暴行的不滿?
《冒險島》最讓人驚異之處是流落荒島的幾個人就地取材,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幾乎生產(chǎn)出了當時所有的現(xiàn)代工業(yè)產(chǎn)品。他們先后制作出刀、弓箭、磚頭,用磚頭砌出一座磚窯,燒制出陶瓷,焙燒了無數(shù)精美的瓷器。從當?shù)氐狞S鐵礦中轉(zhuǎn)化出硫酸鹽,提取了硫酸。動物油脂經(jīng)過皂化作用制成了甘油,再經(jīng)過蘇打加工,獲得了可溶性肥皂。他們還從硝石礦里得到了硝酸,提煉出硝化甘油,做成了炸藥。他們種植糧食,馴養(yǎng)島上的禽類和畜類,建立了肉食品的穩(wěn)定來源;處理某種特殊的植物制成了煙草;甚至建成了一艘帆船。他們制作了一個縮絨機,從中拉出了鐵絲,然后又制作出直流電池,最后,竟然做出了用于通訊的收發(fā)報機!
凡爾納一直把笛??醋魉膹娏Ω偁帉κ?。他告訴我們魯濱遜一人流落荒島生存下來,這是不可信的,因為孤獨最終會使他退化成野人?!陡裉m特船長的兒女們》中壞蛋艾爾通在《冒險島》中再次出現(xiàn)時,就是一副野人模樣,他甚至完全失去了語言功能。凡爾納對笛福的否定遠不止這一點?!睹半U島》建立的荒島版現(xiàn)代生活絕不可能出現(xiàn)在魯濱遜的夢中,工程師史密斯打敗了魯濱遜,凡爾納打敗了笛福。凡爾納告訴我們,知識才是力量。在他卷帙浩繁的著作中,他自始至終強調(diào)這一點。
“冒險島”畢竟只是一座小島,海洋的豐饒豈止于此?自絕于陸地和人類的尼摩船長成了水中人、海中神,他的一切用度全部來自海洋。他用一種貝殼類的足絲制作布料,從地中海海兔毛中提煉顏料,蒸餾某種海產(chǎn)植物提煉香料,用大海中最柔軟的大葉藻制作褥子,用鯨魚的觸須作筆,用墨魚或者烏賊分泌的體液作墨汁。他用一種富于煙精的海藻制作了雪茄,阿龍納斯教授抽過這種雪茄后說,來自哈瓦那的優(yōu)良雪茄在他眼里從此什么也算不上了……聽起來簡直就像神話。船長不無得意地對教授說:“海洋供應(yīng)我一切需要的東西。有時我撒下網(wǎng),等到收網(wǎng)時,里面捕獲的東西都快把網(wǎng)拉斷了。有時,我去一般人看來無法生存的大海中狩獵,追逐那些居住在海底森林中的獵物。我的牛羊家畜就像尼普頓的老牧人那樣多,它們無憂無慮地在那廣闊的海底牧場上游玩。在海底,我擁有一筆巨大的產(chǎn)業(yè),供我開發(fā)利用,這些產(chǎn)業(yè)是由造物主親手播種的?!埣{斯先生,海洋奇妙無比,有取之不盡的生命源泉……”[2]65-66
凡爾納生活的時代距今已有一百多年,那時候人類對海洋的認識還相當有限,無論他的想象多么豐富,與我們今天看到的相比,某些方面也可能顯得微不足道。例如“鸚鵡號”最神奇、最了不起的地方——電力,它通過鈉和汞進行化學反應(yīng)獲取電能提供動力,這讓阿龍納斯教授乍舌不已。今天我們進行海洋發(fā)電,已經(jīng)開發(fā)出溫度差發(fā)電、鹽度差發(fā)電、潮汐能發(fā)電、波浪能發(fā)電、海流能發(fā)電等多種方式。與這些方式相比,“鸚鵡號”只能算小巫見大巫了。
在追隨“鸚鵡號”進行海底探險的時候,有一次阿龍納斯等人看到一大群長須鯨,阿龍納斯的同伴尼德·蘭是一名捕鯨手,看到鯨魚不免手癢,卻被尼摩船長阻止。船長說:“現(xiàn)在卻只是為了殺害而殺害,我知道這是人類的特權(quán),可以隨便地傷害其他生命,但我無法容忍這種隨便殘害生命的消遣方式。濫殺這些溫和和無害的南極鯨魚,您的同行,蘭師傅,他們的行為應(yīng)該受到譴責。就是他們的行為讓整個巴芬灣沒有一條鯨魚了,并且使這種珍稀的動物瀕臨滅絕?!盵2]260-261
這體現(xiàn)了凡爾納樸素的海洋生態(tài)意識,但是據(jù)此推測凡爾納具有海洋生態(tài)思想可能對他估計過高。就在上面這段文字之后,凡爾納描寫了一場針對大頭鯨群的血腥屠殺,而這是經(jīng)過尼摩船長允許的,其原因僅僅在于船長斷定大頭鯨與長須鯨不一樣,它們是海洋中有害的動物?!陡裉m特船長的兒女們》始于捕殺一條天秤鯊,其場面也很血腥,凡爾納判它死刑的依據(jù)同樣是“危害極廣”。把海洋生物簡單地區(qū)分為有害和有益兩種并對有害的加以毫不留情的捕殺,并不符合今天廣為流行的海洋生態(tài)觀點。所以生態(tài)意識并不是凡爾納的海洋意識,它還需要時間的孕育。
艾爾通和尼摩船長出現(xiàn)在《冒險島》中,使《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們》《海底兩萬里》和《冒險島》成為一個更加緊密的“海洋三部曲”。艾爾通棄惡從善符合凡爾納的人性觀,但在藝術(shù)的角度讓人遺憾。我們把《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們》中的艾爾通看作與莎士比亞筆下的伊阿古并肩的人物。在《奧塞羅》中,強大的伊阿古陰謀敗露之后,只說了一句話:“什么也不要問我,你們所知道的,你們已經(jīng)知道了。從這一刻起,我不再說一句話?!盵5]而艾爾通在《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們》中的結(jié)局是流放荒島,他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愿上帝保佑您,閣下!”[4]496這句話是對格里那凡爵士說的。一直到最后,他沒有在勝利者面前意志崩潰。在《冒險島》中,凡爾納揭去蒙在尼摩船長臉上的神秘面紗,指出他的前半生竟然是印度達卡王子!艾爾通的人性轉(zhuǎn)折和尼摩的去魅都是藝術(shù)的敗筆。我們面對兇惡的艾爾通和天神般仇恨著的尼摩船長心驚肉跳,但沉默的好人艾爾通和奄奄一息的尼摩卻讓人無動于衷。
人性的扁平甚至貧乏是凡爾納小說最讓人遺憾之處,但對偏執(zhí)于人性至善至美的眼睛來說,卻能從中看到純凈的美。1884年7月7日,駕駛“圣米歇爾3號”出游的凡爾納抵達羅馬,受到羅馬教皇的接見,教皇說:“我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學價值,但我珍視的是作品的純潔性、道德價值和精神力量?!盵1]113
“純潔性、道德價值和精神力量”與凡爾納對海洋的狂熱,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我們可能永遠都不能證明。最能領(lǐng)略海洋純凈的小說應(yīng)當是《海底兩萬里》。潛艇在水下穿行,陽光從天空中傾瀉而下,觀察者獲得與陸地看海不同的視角,這是一種奇特的體驗:“我們知道海水的透明性,也知道海水的清澈超過山中清泉。海水中所含有的礦物質(zhì)和有機物質(zhì),增加了它的透明性。在大海的某些部分,比如在安得列斯群島一百四十五米深的海水下,沙床清澈可見,而陽光的穿透力好像可以達到三百米的深度。可是,在鸚鵡號所行經(jīng)的海域,電光就像在水波中間照耀,這已經(jīng)不是明亮的水,而是流動的光了?!盵2]89
只要時間和地點合適,任何人面對大海都能發(fā)現(xiàn)大海的純凈,只是這種純凈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精神那就因人而異了??赡芊矤柤{所受的影響更大一些。他的筆下不是沒有壞蛋,但是壞蛋會影響純凈的程度,對他們的排放要加以控制。艾爾通算一個,當然僅僅局限于《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們》?!妒鍤q的小船長》中的內(nèi)格羅也算一個,他也是一個相當強大的壞蛋,在沒有來得及變好之前就被大狗丁戈咬死了。除此之外,在凡爾納的天空下,更多地齊刷刷站立著好人,男人永遠彬彬有禮紳士風度,女人永遠善解人意溫柔大方。閱讀凡爾納小說是一次精神完全放松的旅行。讀者不用擔心結(jié)局,結(jié)局在那明擺著,正義的力量獲勝,邪魔歪道屁滾尿流。偶爾他會寫到蠻荒地帶原住民的悲慘生活,揭開一角讓我們看看。但也僅是遠遠地瞄一眼而不深入到苦難者的內(nèi)心,依然不傷大雅。受到來自文明社會的男子和女子的熏陶,我們也可能變成文明人,這就是凡爾納小說的“道德價值”和“精神力量”,是它們的“純潔性”。
“純凈”與“單調(diào)”是一對鄰居,在缺乏運動元素的背景中,彼此難以辨認。比較《十五歲的小船長》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們》,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相似之處!從角色設(shè)置來說,昆蟲學家對地理學家一邊一個,兩個沉默、陰險、狠毒的反面角色遙相呼應(yīng)。從情節(jié)安排來說,都是航海過程中導向性失誤,到達一個錯誤的地點遭受磨難。海、陸探險交替進行,而且,更容易惹人注意的是,韋爾登夫人和海倫夫人的背影多么模糊,隨便拎出一句話來你能分得出是誰說的?凡爾納的小說世界中女性是稀世珍寶。他曾向他的編輯赫澤爾先生坦言,他對于表達愛的情感非常笨拙,甚至連“愛情”這個詞也不敢寫。
自由是最古老的海洋意識之一。地球表面超過三分之二的面積被海水覆蓋,從太空中看,地球就是一個藍色的水球。陸地高低起伏,即使平原地帶,一個土丘就能阻斷目光的馳騁。大海卻一望無垠,無遮無攔,能夠讓人們的心胸變得寬廣,也能使痛苦得到緩沖和解脫。海洋民族往往生性瀟灑,自由隨性,這與海洋的熏陶密不可分。古希臘神話中的海神波塞冬總是駕著馬車,如同一個翩翩的俠客,在海上呼風喚雨,獨立不羈,他的性格特征就是崇尚自由和力量,富有冒險精神,永遠充滿生命的激情。
凡爾納生長在海邊,對大海飽含狂熱的愛,自由的個性從小根深蒂固。他的父親是一個頗有名氣的律師,作為長子的凡爾納被家庭寄予厚望,繼承父業(yè)。1848年,20歲的凡爾納離開南特來到巴黎,他懷揣的就是一個律師夢。他甚至在巴黎拿到了法學學士學位。但是年齡越大他越感到律師這個職業(yè)與自己的性格背道而馳,法律條文不僅扼殺性格,甚至威脅他的生命。最后他決心改行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在文學的天空下自由放飛想象的翅膀。
凡爾納小說中,最充分展現(xiàn)自由這一精神底色的是《冒險島》和《海底兩萬里》?!睹半U島》和《魯濱遜漂流記》題材相似,但主題迥異??傮w來說,魯濱遜無時不刻不想離開他落難的小島,重新返回人類社會。但是“冒險島”上的新居民把荒島開發(fā)出來之后,深深迷戀上了這里避世獨居的生活,在他們看來,這里成了桃花源。書中人物不止一次提到,即使將來有機會回到祖國,最終也還要返回“冒險島”,在此終老。對尼摩船長來說,“鸚鵡號”就是他的“冒險島”,是他的自由王國?!胞W鵡號”性能卓越,在海底來去自由,速度極快,幾乎沒有任何自然和人類力量能阻止它的遨游。在不到十個月時間里,它穿越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和地球南北兩極。尼摩船長把陸地與海洋對立起來,在他看來,陸地是牢籠,是監(jiān)獄,只有在海洋里他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他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充分開發(fā)海洋物質(zhì)資源,“鸚鵡號”和船上的人們獲得了永不枯竭的生活保障。
空間和物質(zhì)自由只是尼摩船長精神自由的外化形式?!逗5變扇f里》是凡爾納自由精神的豪放宣言。尼摩船長表面看起來遺世獨立,但他暗地里一直默默支持被壓迫國家和民族的獨立斗爭。船長在海底發(fā)現(xiàn)了一艘西班牙沉船,這艘船原本裝載著大量金銀,被英國艦隊擊沉,不可計數(shù)的金銀珠寶沉到海底。后來尼摩船長得到這批珠寶,這是他富可敵國的財富主要來源。有一次阿龍納斯親眼目睹船長把一整箱金條送給正在發(fā)生起義的克利島人。通過這件事情,教授加深了對尼摩船長的了解,知道他那顆追求自由的心還在為人類的苦難而憂傷。
后來在《冒險島》中,凡爾納解開了尼摩船長的身世之謎。他原本是印度達卡王子,率領(lǐng)印度人民起義反抗英國殖民統(tǒng)治,失敗后獨自逃到異國,妻兒都被英國人殺害。滿腔憤怒和傷痛的達卡王子在一座荒島上建造了“鸚鵡號”,選擇遠離人類到海底避世,成了尼摩船長?!逗5變扇f里》開篇不久,教授和他的朋友們落到“鸚鵡號”上,尼摩船長向他們介紹船上的生活,希望他們能永遠留下來,他用下面這句話結(jié)束他的演講:“先生,您要生活,就請生活在海中吧!只有在海中才能做到名副其實的獨立!在海中,不需要承認有什么主宰;在海中,我完全自由!”[2]66-67
[1]崔旭.凡爾納傳[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2.
[2][法]儒勒·凡爾納.海底兩萬里[M].趙啟東,譯.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5.
[3][法]雨果.海上勞工[M].陳筱卿,譯.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137.
[4][法]儒勒·凡爾納.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們[M].鄧小紅,譯.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5][英]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全集:第五卷[M].朱生豪,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511.
(編校:李一鳴)
On Jules Verne’s Ocean Consciousness
DU Liang
(School of Humanities,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22, China)
Jules Verne is an important person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sea literature. His works reflect European ocean consciousness of the last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After the early stage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romanticism, the pursuit of personal freedom and national independence has become the main theme. The Great Discoveries of Geography provided seaways which later become the marine thoroughfare of colonial rule. The mother countries were jubilant for the marine abundance. The wideness and purity of the sea influenced Verne’s character and his literary creation. Ocean consciousness leads a way to interpret Verne’s literary works and spiritual world.
Jules Verne; sea literature; ocean consciousness; freedom
2016-04-26
杜梁(1977-),男,江西樟樹人,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文藝理論與文學批評。
I206
A
1008-6722(2016)04-0075-06
10.13307/j.issn.1008-6722.2016.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