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雷(肇慶學院 外國語學院,廣東 肇慶 526061)
?
大學英語網絡課程建設體系下的校本資源庫建設探討
黃 雷
(肇慶學院 外國語學院,廣東 肇慶 526061)
摘 要: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進實際上與現(xiàn)階段突出的網絡信息潮流有著較大的合作空間,英語作為一門實用型語言,與之相關的文化背景、語言歷史、以及各種持續(xù)性的學科發(fā)展,都有著巨大的關聯(lián)性。校本資源庫是一個現(xiàn)階段網絡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大背景下催生的產物,校內的老師和學生是其維護和充實的主要力量。想要在網絡課程體系下實現(xiàn)對校本資源庫的合理規(guī)劃和應用老師們,還需要結合大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實需求,進行耐心的試驗與探索。
關鍵詞:大學英語;網絡課程;校本資源庫
信息網絡飛速發(fā)展的環(huán)境之下,相關的英語教學活動應該在硬件教學設備以及教學模式、方法等軟件上進行適應性的調整。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在教學大綱以及宗旨上,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老師們更應該認識到經濟社會大環(huán)境對大學生英語水平和能力較高層次的要求,并積極的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符合現(xiàn)實要求的教學改進。包括大學英語在內的各個階段、各個科目的教學,都需要在信息網絡技術的支持下,實現(xiàn)一定程度的調整,才能夠適應現(xiàn)階段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人才培養(yǎng)的發(fā)展方向。而這種改變需要人們在長期的教學改革實踐中不斷總結和試驗,具有進步性的模式或者方法,才能夠逐漸清晰和成熟,從而作用于老師們的日常工作以及學生們的學習活動之中。
(一)資源共享平臺有限,應用覆蓋性較差
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與初高中階段的教學活動相比,已經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基礎教學層面,其中的教學內容、宗旨以及課程模式和層次,都更加貼近現(xiàn)實情境和實際的社會需求。人們不僅希望大學生有基礎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還要求他們能夠自由的在英語語言環(huán)境中,解決日常生活與工作事務上的問題,以英語能力為基礎的應變能力培養(yǎng)是老師們這一階段又一新的任務。目前,大多數(shù)的高等院校都有其校內數(shù)據庫,但是基本都是綜合性的,內容涉及十分廣泛,也導致其針對性相對較弱,單從英語角度看,多數(shù)的資源共享平臺過于有限。另外,從形式上看,平臺形式少有創(chuàng)新,多數(shù)的院校為了方便基本都是在數(shù)據網站購買的平臺使用權,至于使用期限、資料檢索范圍、查詢下載權限等等還受到資金限制,各個院校所做出的選擇也不盡相同。每所高等院校在開展教學活動或者進行教學研發(fā)的過程中都需要大量的文本或者數(shù)據資料作為參考,不論是學生還是老師想要獲得本專業(yè)或者領域內的進步都需要依托這些客觀的書籍、期刊資料,可見校內資源庫、數(shù)據庫的重要性。但是結合多數(shù)院校的實際情況,人們發(fā)現(xiàn)各個院校存在很大的差異,特別是一些規(guī)模相對較小、師資條件較差的院校在數(shù)據庫建立方面的工作更是差強人意,這也是造成一些院校教學差異較大的原因之一。另外,人們發(fā)現(xiàn)越是不重視本校數(shù)據網絡建設和完善的院校,其內部師生對資源庫的使用率越低,人們對其的重視程度也就越差。由此而形成的惡性循環(huán)不僅會直接影響在校師生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習效果,還會對學風建設形成負面影響,進一步拉大本校與其他優(yōu)質院校在辦學質量以及教學水平上的差距。
(二)數(shù)據庫使用率低,持續(xù)維護較差
在網絡課程建設過程中,網絡技術應用以及系統(tǒng)維護的重要性被凸顯出來,現(xiàn)在老師們的教學活動不再是簡單的用黑板和粉筆組成的課堂教學,而是包括了更加多元化的技術應用和設備操作。校內的數(shù)據資源平臺同樣如此,學校引進這些先進的技術成果并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而是需要更加完善和精準的對這類資源、系統(tǒng)以及網站進行管理、推廣與定期維護。結合現(xiàn)階段大多數(shù)師生對資源庫的使用情況,人們會發(fā)現(xiàn)教師的使用率略高于學生,而學生對于數(shù)據庫的應用幾率非常小。部分學生都是在大四寫畢業(yè)論文的時候才開始知曉校內的數(shù)據庫,并嘗試應用,而他們的應用效果又十分有限,多數(shù)是走馬觀花、囫圇吞棗的為論文以及畢業(yè)設計吸收一些素材,而不能夠將它作為一個能夠長久應用的學習輔助工具。由此,學校方面、老師們以及數(shù)據庫的維護管理人員是否應該回顧一下自己的工作,是否向學生們介紹或者推薦過校內的數(shù)據資源平臺,是否為學生的日常學習提供了輔助性的指導。另外,通過對學生較少應用數(shù)據庫的原因的調查,人們又能夠找到一個比較主要的原因,校內數(shù)據庫中可參考文獻更新不及時、信息資源來源不全面,使用或者操作步驟比較繁瑣等等都是影響學生們選擇校內數(shù)據庫資源的因素,這些問題也實實在在的存在于一些院校之中。類似問題得不到及時的反饋和解決,自然使其不再是師生的首選,而導致一系列的資源閑置以及維護缺失問題。
(三)網絡課程體系不健全,相關教學改革實踐性差
良好的網絡資源支持以及暢通的信息交流渠道能夠為其教學活動實現(xiàn)比較明顯的提升和優(yōu)化,老師們對這些技術以及課程教學創(chuàng)造性的改革將會為學生提供嶄新的課堂體驗,也將為以后的課堂形式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供思路。如今有了日漸完善的網絡課程體系以及強大的數(shù)據共享平臺作為依托,與之有關的教學模式改革就顯得更加迫在眉睫。這些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以及教學資源與人們的實踐和應用之間只是差了一座橋梁來連接,而融合原有教學體系和先進網絡技術的教學方法或者課堂模式就是這種橋梁。因為,由于師生在信息獲得上的不全面性以及滯后性,再加上人們在學習和工作中難以避免的惰性,具有一定引導性甚至強制性的框架式要求,能夠幫助人們進一步的去認識和接納新的技術手段,并在使用過程中了解其性能上的優(yōu)越性,由此而產生的大面積應用和推廣也就水到渠成了。然而,結合現(xiàn)階段大學英語教學情況,基于網絡課程背景下的、具有較強針對性的課程改革還并不成熟,比較健全的體系和制度上的改革還尚未形成,它們大多還處在試點階段,其實踐性還有待長時間的考察和調整。因此,想要將校本資源庫的應用作為網絡課程推進的主要形式,老師們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大學英語教學要求和實踐流程,用科學合理的方式來把控先進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積極作用。
(一)積極引入校本資源庫概念,完善硬件支持
校本資源庫的內容包括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學生成績檔案、以及老師們的教改方案等等,只要是與學科教學有關的、有價值的信息資料都能夠成為校本資源庫中的一份子,而關于這些資源的積累和取用等等都需要建立在有秩序的、持續(xù)的管理之下。現(xiàn)階段大多數(shù)院校所購進的資料檢索系統(tǒng)以及文獻網站也是以這種形式存在并且被應用的,然而結合每個院校以及專業(yè)的實際需求,校方和老師們有必要引導以院校范圍為限定的個性化的、自有的資源庫,從而更好的為師生自主學習研究提供資源支持,從某種程度上也是為校內的教學研究積累素材。對此,部分院校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以及人力來建立校內網站以及資源庫,并且盡量廣泛的去吸收各種有益于學生英語自學以及老師們課程改進的文本、音頻、視頻資料等等,用豐富、高品質的資源來提升該校內平臺的可用性。一方面,學校方面以及老師們需要對這一平臺以及相應的資料庫建設項目進行必要的宣傳和推廣,保證師生對其知曉,在此基礎上的資料收集以及應用推廣也將回家順利。另一方面,資料庫的日常管理,包括資料更新與維護、空間擴容、區(qū)域聯(lián)網、上傳審查等等都是需要人們進行嚴格把關的,師生可以在有組織、有次序的安排下成為管理員,并行使管理員的責任,對網絡環(huán)境下師生對資源庫的應用進行有效監(jiān)督,篩查質量較差的或者正確性有待考察的信息,最大限度的保證資源庫的權威性與實用性,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師生。
(二)組織全校范圍內的資源庫應用,提升其實效性
結合吸納階段網絡技術進校園的發(fā)展腳步,網絡課程、多媒體智能設備、在線師生互動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改革已經呈現(xiàn)在了人們面前。這些模式上的變化雖然并沒有脫離學科宗旨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但卻為師生都在教與學中提供了新的渠道選擇,不論是從形式上還是感受上都為人們帶來了新鮮感。由此可見,盡快將這些先進的網絡技術成果以及更加吸引眼球的做法傳遞到學生眼前是多么的重要。盡管校本數(shù)據庫的建立以及改進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關于其功能以及優(yōu)勢的宣傳和普及卻是老師們不能忽視的,所有新事物逐步被人們接受的過程也始于此,這將會成為提升數(shù)據庫應用率的第一步。學校方面還可以組織各學院、各專業(yè)的學生集中對校本資源庫的使用方法進行講解,或者在學生入學階段就發(fā)放包含資源庫以及網絡自主學習等等一系列系統(tǒng)的使用方法手冊,從而避免學生對校本資源庫不了解,不會用的尷尬。這種精準的、看似比較繁瑣的環(huán)節(jié)雖然往往會占用師生的一些時間或者精力,卻能夠為其日后的工作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自主化的學習與探究也能夠得到更好的實現(xiàn)。另外。針對大學英語教學,老師們讓學生熟練掌握資源庫的應用方法實際上相當于“磨刀”,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在此基礎上,學生們可以在課余時間利用網絡課程進行在線學習,并能夠根據自身英語知識掌握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自學方案,這種模式對于學生們英語能力的自我完善將會發(fā)揮顯著地推動作用。
(三)深化教學改革,促進大學英語與網絡資源的融合
網絡課程體系建設的過程中,老師們能夠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學生們的實時反饋對教學活動實現(xiàn)適當調整和完善。校本資源庫的建設不僅會成為大學英語網絡教學離不開的教學輔助工具,還將成為教學模式改良升級的土壤。師生之間在大學英語領域進行的種種嘗試都能夠作用于校本資源庫,該平臺的動態(tài)成長又能夠服務于人們的實踐。可見二者在網絡信息技術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是相輔相成、共同進步的。因此,人們在推進校本資源庫建設的過程中也不能忽略教學模式上的同步改革,從而達成二者的相互促進。一方面,老師們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學生自主探究的比重,使他們形成對數(shù)據庫的需求,從而明顯的提升校本數(shù)據庫的利用率。此外,老師們還有很多途徑利用教學改革作用于學生們的學習習慣和行為,比如增加大學英語課堂中的團隊合作,使學生組成小組完成對某一外國人物形象的研究和考察,或者鼓勵學生編排舞臺劇,模仿著名的外國演出場景等等。這些活動都不是學生能夠憑空創(chuàng)造出來的,其內容與相關資料文獻的關聯(lián)性較強,學生們自然會增加校本數(shù)據庫的利用頻次。另一方面,老師們在促進學生多使用數(shù)據庫的同時,還應該注重方法以及渠道上的引導,如何簡便操作、快速檢索到所需信息,如何讓網絡課程資料成為更適合自己的個性化資料等等都是學生們急切想要知道的,也是老師們需要向學生們傳達的。由此可見,某一新鮮的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出現(xiàn)都會對老師們的教學方法產生影響,及時的、合理的改進才是使這些科技成果功能最大化的必要途徑。
網絡課程建設的整體布局正在大多數(shù)高校中有步驟的實施,在對現(xiàn)有教學模式進行改進的過程中,人們發(fā)現(xiàn)還有很多現(xiàn)實性的問題亟待解決,這些阻礙也將在師生們的共同探索中逐步轉變?yōu)榻虒W改革中的動力,作用于人們現(xiàn)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陳春麗.大學英語校本自主學習資源庫的建設與管理研究[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5,(7):182-183.
[2]柳淑瑛,武微,汪真.校本英語學科二維資源庫的建設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高教職教,2014,(8):50-52.
[3]李哲,劉恩祥.多元識讀理論對于構建大學英語網絡課程的啟示[J].新西部(中旬:理論),2016,(1):115-116.
(責任編校:張京華)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219(2016)08-0172-02
收稿日期:2016-03-29
基金項目:肇慶學院校級科研項目“外語語言技能實訓中心”(項目編號610-20150234)。
作者簡介:黃雷(1971-),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肇慶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