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燕 傅麗 王美 胡建平
[摘要] 目的 探討社會支持對“三無”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 方法 選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60歲以上的“三無”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70例,按照單純隨機抽樣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5例,兩組均接受常規(guī)的治療及護理,研究組予以多種形式的社會支持,觀察期為6個月。于入組前后采用陰性和陽性癥狀評定量表(PANSS)、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及費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PGC)進行評定。 結(jié)果 (1)PANSS:入組6個月后,兩組PANSS總分、陰性及陽性因子分評分較前均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研究組陰性評分下降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SSRS、PGC:入組6個月后,對照組評分無明顯改善;研究組SSRS總分、PGC總分及各因子較前均有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 社會支持對“三無”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有顯著影響,有利于提高其生活信心,同時對改善精神癥狀有一定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社會支持;三無;老年精神分裂癥;生活信心
[中圖分類號] R74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24-2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ocial support of the "san wu" in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Methods 70 cases of 60 years of age "san wu" elderly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4, according to simple random sampling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study group, 3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care, the study group to be various forms of social support, observation period of six months. Before and after the group were negative and positive symptoms rating scale (PANSS),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and the Philadelphia Geriatric Center faith Scale (PGC) were evaluated. Results (1) PANSS: the group after six months, PANSS total score, negative and positive factor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rate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study group negative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2) SSRS, PGC: the group after six month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SSRS score, PGC and factor scor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improved than befor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Social support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have "san wu" significant effect, will help improve their confidence in life, while improving psychiatric symptoms have a certain effect,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Social support; San wu; Elderly schizophrenia; Confidence in life
社會支持是個體通過正式的途徑與群體接觸,并獲得自我價值感,而物質(zhì)信息和情感支持,具有緩解壓力和直接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社會功能的作用[1]?!叭裏o”(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yǎng)人和撫養(yǎng)人)[2-3]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期與社會脫離,導致患者社會功能日益減退,有研究顯示社會支持對于其社會功能恢復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5]。本研究旨在從社會因素的角度探討社會支持對“三無”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為精神疾病的康復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2月在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住院治療的60歲以上的“三無”(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yǎng)人和撫養(yǎng)人)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入組標準:(1)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tenth edition,ICD-10)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2) 均屬于“三無”人員,且持續(xù)在我院住院≥2年,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及嚴重的軀體疾病,精神病情相對穩(wěn)定。符合入組標準共70例,男40例,女30例,按照單純隨機抽樣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5例。研究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60~70歲,平均(67.1±6.6)歲;病程37~47年,平均(35.08±12.11)年;住院時間2~25年,平均時間(14.45±11.04)年;受教育程度:小學9例,初中 14例,高中7例,大學5例;婚姻狀況:已婚7例,離婚3例,未婚25例。對照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60~75歲,平均(63.6±4.0)歲;病程37~52年,平均(33.56±13.39)年;住院時間3~28年,平均(15.28±12.77)年;受教育程度:小學4例,初中23例,高中8例;婚姻狀況:已婚6例,離婚8例,未婚21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住院時間、受教育程度及婚姻狀況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均知情同意,自愿參加。
1.2 研究方法
兩組均接受常規(guī)的治療及護理:(1)常規(guī)抗精神藥物維持治療;(2)生活技能訓練:矯正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并通過訓練,重建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個人衛(wèi)生、生活習慣及行為等;(3)傳統(tǒng)的工藝技能訓練及工娛療活動:指導患者進行適當?shù)墓に噭趧?。研究組在常規(guī)治療護理的基礎上予以多種形式的社會支持,觀察時間為6個月[6]。
1.2.1 成立管理小組 由醫(yī)生、護士、醫(yī)院社工等組成管理小組,定期與患者座談并召開會議,評估患者病情進展、存在的問題、了解患者的訴求等,制定病區(qū)內(nèi)可以實施的方案;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源如患者親朋好友、所屬居委街道 、社區(qū)志愿者等,協(xié)調(diào)并協(xié)助院外人員在病區(qū)開展活動[7]。
1.2.2 醫(yī)護人員的專業(yè)幫助 住院期間醫(yī)護人員與患者接觸最密切,本身就是患者社會支持的來源之一。具體內(nèi)容包括:講授精神衛(wèi)生相關知識,提高其對精神疾病及自身疾病的認識能力;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和需求,給予專業(yè)的心理輔導,糾正其自卑心理,協(xié)助其樹立對疾病康復的信心[8]。
1.2.3 街道或居委、親朋好友的定期探訪 與患者親朋好友如鄰居、同事等取得聯(lián)系,建議其在空閑時間探訪患者,寄予患者正向支持,開解患者心中郁結(jié)。與患者所在街道或居委保持緊密聯(lián)系,定期向街道或居委工作人員反饋患者康復情況,鼓勵其在特別節(jié)日前來醫(yī)院探訪患者,并在財政經(jīng)費核準的前提下,為患者提供適當?shù)娜沼闷芳拔繂柶穂9]。
1.2.4 社工開展老人服務 醫(yī)院專職社工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確切需求,提供合適服務,如:通過緬懷敘事法、人生回顧法等個案手法,協(xié)助老年患者自我探索,增強自尊,激發(fā)自信;組織患者開展社交與娛樂小組、動機激發(fā)小組,提高患者對生活樂趣的感知,重新激發(fā)患者對自我價值的認可;對部分陰性癥狀明顯的患者開展治療小組,緩解病情,提升個體與社會的適應程度[10]。
1.2.5 志愿者協(xié)助開展服務 與醫(yī)院所在街道的社工機構(gòu)、社區(qū)志愿服務組織建立合作關系,定期組織志愿者來院,與患者一同開展康樂文娛活動;在志愿者的協(xié)助下,組織患者進社區(qū)感受大自然或社區(qū)氛圍的感知體驗活動,提高患者社會化水平,降低院舍化負面影響。
1.3 評估工具[11]
1.3.1 陰性和陽性癥狀評定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 該量表由陽性量表7項、陰性量表7項、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項組成,共30項,及3個補充項目評定攻擊危險性。主要適用于成年人,評定的時間范圍通常指定為評定前1周內(nèi)的全部信息。采用1~7分7級評分。
1.3.2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evalued scale,SSRS) 該量表由肖水源編制,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社會支持的利用度等共3個維度10個條碼。總分為各條目之和,評分越高表明社會支持水平越高。
1.3.3 費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Philadelphia geriatric center morale scale,PGC) 此量表用來測試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共有23項同意-不同意條目,包含3個因子:激越、對自己年齡的態(tài)度、孤獨與不滿。得分從0(缺乏信心)至23(充滿信心)進行正向計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的形式表示,同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評分比較
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入組前PANSS總分、陽性評分以及陰性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研究組治療6個月后入PANSS總分、陽性評分以及陰性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SSRS評分比較
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入組前SSRS評分、客觀支持、主管支持以及支持利用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研究組治療后SSRS評分、客觀支持、主管支持以及支持利用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GC評分比較
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入組前PGC總分、激越興奮感、對自己年齡的態(tài)度及孤獨與不滿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研究組治療6個月后PGC總分、對自己年齡的態(tài)度及孤獨與不滿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治療6個月后激越興奮感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上常見的精神疾病,這種疾病發(fā)病率較高,且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其發(fā)生率出現(xiàn)上升趨勢,患者發(fā)病后主要設計感覺、思維、情感等多方面障礙及精神活動,且如果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治療將會誘發(fā)其他疾病,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常規(guī)方法雖然能夠改善患者癥狀,但是部分患者治療過程中由于缺乏支持等,導致患者治療預后較差[12]。近年來,社會支持在“三無”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入組前PANSS總分、陽性評分以及陰性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研究組治療6個月后入PANSS總分、陽性評分以及陰性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社會支持主要包括親人、朋友及社會(包括同事、鄰居、社區(qū)工作者、社區(qū)服務行業(yè)的服務行為、黨團組織、工會婦聯(lián)、宗教團體、社會民間團體、行業(yè)協(xié)會等團體)的幫助,可作為心理刺激的緩沖因素,對個體心理健康產(chǎn)生調(diào)節(jié)、約束和間接保護作用,可維持個體良好的情緒體驗[13]?!叭裏o”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經(jīng)藥物治療病情多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但生活上、心理上缺少家庭的照顧和親情的溫暖,長期住院患者往往情感淡漠、行為退縮、懶散,社會功能逐漸喪失,自理能力和生活質(zhì)量下降[14]。因此,除了通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穩(wěn)定病情,為他們提供安靜舒適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外,更需要社會支持開展各種形式的康復活動,來延緩患者的衰退。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入組前SSRS評分、客觀支持、主管支持以及支持利用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研究組治療后SSRS評分、客觀支持、主管支持以及支持利用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入組前PGC總分、激越興奮感、對自己年齡的態(tài)度及孤獨與不滿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研究組治療6個月后PGC總分、對自己年齡的態(tài)度及孤獨與不滿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治療6個月后激越興奮感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這與相關研究結(jié)果一致[15-16]。提示良好的社會支持能提高“三無”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通過培養(yǎng)和發(fā)展患者的興趣愛好,豐富住院生活,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人際關系,這些對于增強信心、恢復社會功能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本研究不足之處:選取的樣本范圍比較局限、研究時間相對較短,在后續(xù)的研究中應該克服類似缺陷,使得研究結(jié)果更有說服力并指導臨床。
綜上所述,良好的社會支持在臨床上有不可忽視的價值和意義,不僅可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同時能提高自信心及幸福感,有利于社會功能的恢復。因此,對“三無”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醫(yī)務人員應該因地制宜根據(jù)患者個體的情況和疾病不同階段、調(diào)動各種可能的資源,建立由醫(yī)院、社區(qū)、社會等多方組成的綜合性社會支持系統(tǒng),通過臨床治療、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多種形式的老年活動,最終增強患者對疾病正確認識,調(diào)動患者自我護理和康復綜合能力,樹立生活信心,提高社功能,延緩社會衰退。
[參考文獻]
[1] 康蘭英,陳長浩,毛紅巖. 探討社會支持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恢復的影響 [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3,11(9):1413.
[2] 劉德英.“三無”精神病人的病情觀察及護理探討[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7,19(11):998.
[3] 張磊,黃久儀,李良壽,等.影響老年人生活信心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3,23(2):90-92.
[4]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80-81,127-131,267-275.
[5] 欒融融,鄒韶紅,賈麗娜,等.雙相Ⅱ型抑郁障礙患者攻擊行為與社會支持、應付方式的關系[J]. 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5,25(2):85-88.
[6] 張菊美.長期住院三無精神病人的康復護理體會[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8,24(19):2978-2979.
[7] 沈雪芝,鄒文華,譚雙,等.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治療的療效對照研究[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1,23(16):2015-2017.
[8] 余臘英,鮑麗萍,何曉紅,等.住院精神病人社會支持狀況的調(diào)查與分析[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07,20(2):121-122.
[9] 王埡,黃亞林,黃雪花.精神科老年病人生活信心及相關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11,25(10):875-878.
[10] 張崇,冀慶麗,王曉春.奧瑞姆自護模式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療效及幸福感與自尊的影響 [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2,29(5):974.
[11] 趙春海,蘇曉光,蔡紅霞. 實施精神分裂癥健康教育路徑的效果和體會[J]. 護理研究,2011,25(9C):2495.
[12] Hinzte Andrea.Orem-based nursing education in Germany[J].Nursing Science Quarterly ,2011,24(1):66.
[13] 王衛(wèi)軍,許菊青,葉愛明,等.精神分裂癥患者主觀幸福感與自我效能、社會支持的相關性[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1B):30.
[14] 何國琪.老年性癡呆患者家屬照料負擔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分析[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2,17(2):184.
[15] 趙占宏.結(jié)構(gòu)式團體治療對住院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孤獨感的療效[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0,24(11):818-822.
[16] 魏忠梅,段永暖,王欣,等.神經(jīng)外科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狀況與社會支持的調(diào)查及其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12(24):90-93.
(收稿日期:20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