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農
?
幾組易混詞語的辨析
□邱建農
摘要:現代漢語有不少同音的或近義的詞語,在實際運用中不易用得準確。我們舉出幾組易混詞語并作簡要辨析,希望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有所幫助。
關鍵詞:易混詞語;辨析;流傳;鄰近;源于
“品味”是動詞,含有品嘗玩味的意思,可用于對食物滋味的品嘗,也可以用于閱讀欣賞文學作品、觀看文藝演出、聆聽長輩教誨后的思考、體會、品評等。同時,它還可以用作名詞,多指物品的品質和風味?!捌肺弧敝皇敲~,專指礦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數,百分數越大,品位越高,后引申為文學藝術作品等精神產品所達到的水平。例如:
(1)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抒情散文,我們有必要認真地品味其深刻的內蘊。
(2)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今年橘子品味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3)如果沒有豐富的生活積累與深厚的藝術功底,沒有較高的語言文字修養(yǎng),是很難寫出高品位的文章的。
(4)今年春節(jié)聯歡晚會的節(jié)目品位很高,大家看了以后贊不絕口。
兩者都有一方交給另一方或兩者之間的傳授、傳播的意思,但是使用的對象不同:“流傳”多用于事跡、作品等傳下來或傳播開,側重于傳播性。例如:
(5)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流傳到今天,相信還會流傳到永遠。。
(6)鄧練賢的事跡早已家喻戶曉,在人們的心中流傳著,贊頌著。
而“留傳”則主要表示上一輩或老一輩把自己遺留下來的東西傳給后代,側重于繼承性。例如:
(7)這種技術是他祖父留傳給他的,迄今已經有五十多年的歷史了。
(8)經過世世代代的篩選,留傳到今天的谷肉果菜還是比較好的。
兩個詞都表示事物之間的通連,在語法功能上都屬于及物動詞,可以帶賓語,但兩個詞的色彩不同:“溝通”指的是使雙方相通,屬于中性詞,而“勾通”指的是暗中串通和勾結,它屬于貶義詞。例如:
(9)南京長江大橋對于溝通江南江北之間的聯系,促進我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0)科研部門和生產單位應該本著平等互利的原則,經常溝通情況,以便尋求更多的共同發(fā)展的途徑。
(11)背叛自己的祖國,暗中與日寇勾通,變成了人民的敵人。
“學力”是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的簡稱。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識、理解知識和運用知識方面的能力,簡單地說就是指學問上達到的程度或水平?!皩W歷”指的是求學的經歷,指曾在哪些學校肄業(yè)或畢業(yè)。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指最后也是最高層次的一段學習經歷。學歷分為:小學、初中、中專/高中、??啤⒈究?、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例如:
(12)凡高中畢業(yè)或具有同等學力的男性青年均可以報名應聘。
(13)江蘇學歷提升考試科目基本保持穩(wěn)定只是局部調整。
這兩個詞都可以做動詞,表示“靠近”的意思,但用法不同:“臨近”與后面的表示季節(jié)或節(jié)日等詞語結合,一般只能構成動賓結構,多表示時間的靠近,例如:臨近暑假、臨近元旦、臨近春節(jié)等,同時它還可以和表示地點的詞語連用,表示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例如:
(14)今年夏天,他準備到臨近太湖的桃源山莊避暑。
“鄰近”也可以和后面的名詞結合,既可以構成動賓結構,也可以構成偏正結構,而且它只表示空間位置上的接近,這時,“鄰近”連接的詞語之間多為并列關系。例如:
(15)我國東部跟朝鮮接壤,同時也鄰近日本。
(16)農村學生的家長普遍認為,孩子送到鄰近學校讀書非常合算,也最為安全。此外,“鄰近”還可以作名詞,表示“附近的”,而“臨近”則不可以。例如:
(17)我們學校鄰近有一家化工廠,對學校影響很大,至今還沒有妥善解決。
“爆發(fā)”和“暴發(fā)”都是動詞,都表示事情發(fā)生的突如其來,讓人難以預料而不可抗拒的意思,但是兩者使用的對象不同:“爆發(fā)”側重于事情發(fā)生的爆炸性,它一般適用于三個方面:第一,火山內部的巖漿突然沖出地殼,向四外迸出;第二,通過外部沖突的形式而發(fā)生的質變;第三,力量或情緒等忽然發(fā)作。例如:
(18)1914年7月28日爆發(fā)的震驚全球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19)陳勝吳廣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爆發(fā)的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20)由于他的爆發(fā)力特別強,加上技術全面,這次運動會上的跳遠金牌非他莫屬。
而“暴發(fā)”側重于事情發(fā)生的突然性,主要適用于兩個方面:第一,疾病或洪水的突然發(fā)生;第二,人的突然發(fā)財或得勢。例如:
(21)1998年,我國許多地區(qū)都暴發(fā)了多年不遇的洪澇災害,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受到極大的威脅。
(22)2003年春天,非典型性肺炎暴發(fā),給我國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影響。
(23)短短幾年時間,他就成了遠近聞名的暴發(fā)戶,讓人們刮目相看。
這兩個詞都是動詞都可以作謂語。指用一定的標準、手段了解和弄清事物的情況?!翱疾臁币馑际菍嵉赜^察檢查;“考查”意思是用一定的標準來檢查衡量某種新行為或活動?!翱疾臁敝刂赣^察、調查、研究,目的是取得材料,研究事物,“考查”著重指依據一定的標準檢查、衡量,目的是評定或審核,對象常是非重大的、多半是人們的所作所為,如成績、學習、業(yè)務、工作、活動、行動、言論等,有時也是其他事物,如年代、歷史、文物等等。常用于上級對下級,老師對學生等等。例如:
(24)我們對各施工單位的企業(yè)性質、企業(yè)資質、資金實力、企業(yè)信譽等情況進行考察。
(25)要考查考生四個方面的能力,即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以及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這兩個詞都是動詞,都表示事物產生、存在、發(fā)展的趨向,都含有來自的意思,但意義和用法有一定的差別:“源于”表示“來源于、源自于、源出于”等意思,引申為事物的來源、根源和出發(fā)點,在實際運用中多指事物產生、存在和發(fā)展的條件或基礎。例如:
(27)人的正確思想不是頭腦里固有的,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源于人們的社會實踐。
(28)不管什么時候,文學創(chuàng)作必須源于社會生活。
“緣于”表示“起因于、鑒于、原因在于”的意思,在實際運用中指事物產生、存在和發(fā)展的原因和結果。例如:
(29)80年代的大學生李勤樸只身到西藏工作,緣于其遠大的志向和抱負。
當然,在主賓之間如果既可以理解為因果關系,又可以理解為賓語是主語的基礎或條件關系時,二者也可通用。例如:
(30)無數事例證明了這樣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成功緣(源)于勤奮。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前黃高級中學)
[責編達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