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君崗
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有效的高中化學教學
◆董君崗
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下對教師的定位也隨著發(fā)生變化,老師教好化學不如學生學好化學,如何進行角色的轉變是擺在老師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針對西藏學生基礎比較薄弱的特點,如何以學生為主體,并提高西藏高中化學教學效果是化學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實踐。
思考源于問題,源于疑難,源于質疑,如果沒有疑問,學生不可能產生興趣,我們知道“死水一灘”的教學是毫無生機的。就某一知識點設置合理的問題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在質疑中產生學習興趣,再經過分析、辨別,使學生處于積極思考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這不僅給學生思考給出了方向和范圍,學生在解決疑問的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入,也間接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認知能力。
例如,為了揭示金屬鈉放置在空氣中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可先通過設疑的方式進行互動:①鈉顏色有沒有變化;②出現(xiàn)的白色固體為什么會表面會變??;③白色固體為什么變成了白色塊狀,最后又變成了白色粉末狀物質?學生接到這些問題一旦做出質疑,就會把自己的思維與所學的知識連在一起,會結合自己所學知識和堿金屬元素物質性質相聯(lián)系,會充分利用堿金屬一族元素是非?;畈ǖ倪@一特性。思考并得到答案:金屬鈉放置在空氣中會發(fā)生一系列變化,首先銀白色金屬鈉被O2氧化生成Na2O,鈉表面變暗,接著Na2O和空氣的水生成NaOH,故此出現(xiàn)白色固體,由于水分存在導致白色的NaOH固體表面變稀,再次表面變稀的NaOH和空氣的CO2反應,生成了白色塊狀固體Na2CO3·10H2O,最后由于風化變成了白色粉末Na2CO3。這樣的質疑就會讓學生主動參與和思考,并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來把課堂還給學生的目的。
化學這門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我們知道學好化學的關鍵是實驗,實驗的核心是學會觀察。如果在平時的教學中做一些生動有趣的實驗,比如在學習過氧化鈉時做出“滴水生火”和“吹氣生火”兩個實驗,通過實驗和現(xiàn)象總結,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可以訓練學生的觀察和語言組織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發(fā)揮學生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大多數(shù)實驗中,因為實驗條件及學生實驗能力等的差異性,往往在做實驗時得到的實驗產物也不盡相同,如果對實驗過程及實驗產物進行二次研究,進一步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例如:用膠塞塞住試管口做Cu分別與濃、稀HNO3反應的實驗時,學生看到現(xiàn)象明顯,差異較大。當提出分別往其中加水后現(xiàn)象會怎樣變化時,學生的種種假想接踵而至,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欲望,使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探索轉變。在驗證中求異同,給學生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讓學生思考、探索,使知識點的掌握水到渠成。
學生都希望自己比別人學的好,學習需要營造競爭的氛圍,使壓力變?yōu)閯恿?。例如在進行一族元素教學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元素符號、相似性、遞變性等知識點的比賽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特別是當相似性質中出現(xiàn)反常現(xiàn)象時通過學生分組競爭,讓學生在相似中找到不同,這種競爭式的學習對元素周期律的學習是非常有效的。在化學學習中也可以通過選擇一些易于操作且實驗現(xiàn)象明顯的小實驗來刺激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講解濃硫酸的脫水和吸水兩個特性時,首先讓學生給CuSO4·5H2O和白紙(或濾紙)上分別滴加濃硫酸的實驗現(xiàn)象,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白色的紙張為什么會變黑?藍色的CuSO4·5H2O為什么會變成白色?這時,學生在競爭中思考,教師只需因勢利導,稍加點撥,同學們各抒己見。學生通過激烈的討論并在競爭中發(fā)現(xiàn)藍色的CuSO4·5H2O變白是因為CuSO4· 5H2O中的5個H2O被濃硫酸吸收。紙張變黑是因為白紙這種有機物中的氫氧元素按照2:1的原子個數(shù)脫去水分而發(fā)生了炭化顯黑色。通過這樣兩個實驗,讓學生分組討論得到答案,這樣便于學生理解并掌握濃硫酸的吸水和脫水兩個特性。
在教學時根據學生某些思維定勢所造成的錯誤,進行設陷對話教學,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還可以避免學生盲目記憶。例如,在學習溶液PH值計算時,縱觀本節(jié)內容在高考中的高頻考點的考查,針對學生“[H+]相差10倍,則PH值相差1”的定勢思維,可以進行對話式教學。
師:“PH=5的鹽酸稀釋10000倍后PH值變?yōu)槎嗌???/p>
生:“PH為9?!?/p>
建議:遇到此類問題學生基本上按照思維定勢不假思索地回答“PH等于9,這時作為教師沒有必要立即更正學生所犯的錯誤,而是繼續(xù)進行對話教學。
師:“PH=9的溶液顯堿性還是酸性?”
生:“堿性?!?/p>
師:“鹽酸能稀釋到顯堿性的程度嗎?”
生:“不能?!?/p>
至此,學生會恍然大悟。
故此,這樣一個學生易犯思維定勢的習題在教師和學生在簡短的對話中得到了答案,這樣的對話遠比在學生出現(xiàn)回答錯誤時立馬更正效果要好的多,學生也不容易產生反感厭學的情緒。
在化學教學中經常利用化學知識解答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例如鹽鹵點豆腐的原理、三角洲土地肥沃的原因、煙花焰火產生的原理等;社會熱點、焦點解釋:汽車尾氣的排放、環(huán)境污染、假金銀首飾事件(如何判斷真假金銀)等;現(xiàn)實問題解惑(工廠的煙窗排放刺激性氣體的處理);展現(xiàn)“魔術”(空瓶生煙:NH3與HCl反應),使學生在驚喜、活躍的氛圍中思考,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
組織學生討論或辯論、舉辦化學講座、開設化學課外小實驗、通過化學競賽等一系列課外實踐活動,加強學生間的合作交流。例如讓學生自己去收集資料、進行社會熱點問題的調查并獲取信息,撰寫化學小論文等活動,讓學生感到所學知識有理有趣,得到精神上的滿足,進一步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總之,化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和化學學科知識的雜、繁、碎的特點,如果讓化學教學走進“死記硬背”的死胡同,會使化學教學變得僵化、封閉、滯后,更可怕的是會扼殺學生的生機和活力,更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了。
作者單位:西藏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胡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