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華
淺談高中語文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教學
潘春華
高考材料作文,考查學生對材料的把握和審題立意的能力以及所具備的語文素質。其中,審題和立意是中心環(huán)節(jié),直接關系到學生作文的質量,體現(xiàn)著學生的寫作水平。但當前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教學缺乏系統(tǒng)性、科學性,甚至被一些教師所忽略。筆者經過調研和實踐,對改進高中語文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教學進行了探究。
高中語文;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
材料作文是高考語文試卷中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對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要求逐漸提高??稍趯嶋H備考材料作文的過程中,教師并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審題立意,甚至忽略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深度教學。尤其是近年來的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對學生的材料理解和把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進行相應的有意識的系統(tǒng)訓練。如何有效進行高中語文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教學,筆者提出了以下的方法和策略。
高考作文的材料往往是一段話、幾句名言、小故事或者小事例等,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理解材料的含義,找到全文的主旨。還有一種類型的材料作文,僅僅給出話題,但不給出中心句,將中心思想隱藏在材料之中,需要考生一步一步對材料進行分析,最后概括出中心思想??梢?,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越過表面的材料,剖析材料的真正內涵,引發(fā)深層次的思考,學生方可正確立意,寫出符合材料要求的文章。
例如,材料1:著名球星貝利在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被問到他認為自己踢得最好的一球是哪一個,貝利隨即回答“下一個”。有一次比賽中,貝利總進球數達到1000個,記者再次問他這個問題時,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在這則材料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關鍵詞,即“下一個”,學生明確了這個關鍵詞之后,也就理解了表層的含義,初步知曉作文應當圍繞“下一個”來展開論述,構思寫作。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探討這篇作文的深層次含義,可以先讓學生踴躍表達自己對該題目的想法,對于“下一個”進行延伸,積極引發(fā)學生思考,寫出有內涵的文章。最后,教師揭示出材料的深刻內涵,如“超越自我”“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提升永無止境”,等等。
很多材料作文雖然材料簡短,但蘊藏著豐富的生活哲理。材料作文類型眾多,上述所舉例子屬于較簡單的類型,有的寓言故事等材料更需教師引導學生深入地分析,超越表面含義,找到深層內涵,方可寫出有深度的高質量作文。
一千個作者寫出一千種心情,不同的文章不同的人會以不同的視角去看待。同一篇材料可以有不同的寫作角度,不同角度反映了事物的不同方面。高考的材料作文也指明,可以自主確定立意和標題,不脫離材料進行寫作,不套作和抄襲。因此,教師在平時指導學生寫作時,可以引導學生選擇貼近生活的、比較熟悉的話題,使他們能更好地駕馭作文寫作,發(fā)揮出好的寫作水平。
例如,材料2:綿羊下海經商。它首先嘗試為別的小動物理發(fā),結果把刺猬的刺燙卷了,刺猬大哭了一場;它又開了一個洗染店,但是將烏鴉的黑色羽毛染白了,使烏鴉非常憤怒;最后它開了個餐廳,卻給狐貍上了一盤炒青菜,惹得狐貍砸了店牌。寫作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
教師首先給學生一定時間進行思考,然后提問,讓學生表達一下對這則材料的立意有什么構想,大致會有以下幾種角度:①從綿羊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其他動物的身上,使其他動物感到不滿,可以得出結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卷發(fā)、白毛和青菜非常適合綿羊的風格和口味,但卻不適合刺猬、烏鴉、狐貍等其他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和愛好習慣。所以,考慮任何事物都要有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我們要從實際出發(fā),尊重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可以發(fā)現(xiàn),這兩個立意都十分符合材料的內容,考生只需選擇其中一個比較擅長的材料展開寫作。
在進行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教學中,教師要準確把握每個寫作角度,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寫作構思中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最佳立意,發(fā)現(xiàn)寫作的樂趣,有效地提高語文寫作教學的質量,就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寫作來源于生活,在高考材料作文寫作時學生也應聯(lián)系生活寫作。因此,在進行高中語文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材料與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避免空洞說教的情況,以保證審題立意的準確性,還可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充實材料作文的內容,使作文更加有價值。
例如,閱讀下面的材料,寫一篇符合要求的高考材料作文。
1.沙子是很松散的,但是將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凝固后,混合物就比花崗巖還堅韌。
2.一名科學家的成功綜合了幾千人的智慧,科學家們思索同一個問題,并且分工合作,做出自己的貢獻,為科學知識的大廈添磚加瓦。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兩句話都體現(xiàn)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內涵,學生可以從合作的角度展開論述,談合作的價值,舉一些有說服力的古今中外典型案例,并結合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況,發(fā)出要積極合作的呼喚。在審題時,我們也要發(fā)現(xiàn)材料作文必有一些實際的現(xiàn)實意義,對我們有一定的啟發(fā),進而更好地根據相應的中心思想構思寫作。
教師應當更新寫作教學理念,指導學生從生活現(xiàn)實的視角看待材料,領會和挖掘材料的意義和價值,提高寫作的深度和廣度,使寫作更貼近社會現(xiàn)實,提高作文的質量,幫助學生不斷進步。
在指導學生進行審題立意時,教師還應讓學生掌握一些相應的原則,如整體性原則、傾向性原則、多角度原則,等等,以幫助學生提高審題效率,更好地進行立意和寫作。
例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材料時以全局為重,遵循整體性的原則。學生應關注材料整體,不能僅僅局限于某些詞句之中,可能導致嚴重的偏題情況。
例如,材料4:一個偉大雕塑家雕刻了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有人詢問他是如何雕出來的,他回答:“其實,這座雕像本就在那里,我只是將它多余的邊邊角角去掉而已?!痹谌松?,每個人都如同一尊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邊邊角角,便可以使自己更加完美,人們本身就是自己出色的雕塑家!
有的學生全面理解,立意為“勤奮努力塑造自我”;而有些則片面理解,立意為“人們并不用認真去改正自己的缺點,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有缺陷與弱點?!蔽疵庥惺H。完整理解后,我們得出:“去掉多余的邊角以塑造完美自我”是材料的中心內容,反映了中心思想:人人都可以、都必須通過主觀努力使自己更加完美,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輝煌。以此為中心方可寫出有質量的好文章。
寫作要遵循不同的原則,審題立意尤其如此。老師應當搜集相關寫作審題立意的策略、原則、方法等,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材料立意,更好地按照規(guī)律來進行寫作,訓練學生應對材料作文寫作的能力。
完成一篇好的材料作文的寫作,不僅需要掌握寫作的方式方法,更應有意識地加強相關審題立意方面的訓練,高中語文教師應當重視高考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教學,積極探索更好的教學方式和策略,不斷進行教學實踐。更要不斷更新教學策略,有序地開展教學,引導學生厘清寫作思路,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提升材料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編輯:胡 璐)
G633.34
A
1671-0568(2016)12-0080-02
潘春華,江蘇省無錫市第六高級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