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大馬路小學 王銀娣
在品德教學中開展體驗教育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江蘇省徐州市大馬路小學 王銀娣
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使得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越來越關(guān)注教育中“人”的生命成長與主動發(fā)展。體驗教育活動在促進學生的生命成長中起著重要作用:學生在體驗情境中嘗試探索新的世界,“遇見未知的自己”,找尋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積累一定的社會經(jīng)驗,陶冶情操,尊重生命,培養(yǎng)民主,增強自信?;谝陨辖逃砟睿以谄返陆虒W中開展了體驗教育活動的實踐研究,逐步探索出了一條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品德——體驗”式的教育之路。
瑪麗亞·蒙臺梭利提出“兒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即幫助孩子身心自然的發(fā)展”。成尚榮先生提出的“所有的理解(教育)都要站在兒童立場上,聚焦兒童身上”等方面的教育思想,正是針對教育實踐中忽視生命存在,壓抑學生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等弊端情況下提出來的。在品德教學中適時開展體驗教育活動,給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和自主創(chuàng)造提供了可能性條件,遵循了學生發(fā)展的內(nèi)在本性,符合學生成長的心理需求,呈現(xiàn)出更多的教育精彩。
盧梭指出:“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兒童是有他們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情?!倍磐蔡岢觯骸盀榱顺扇松畹脑煸?,而不管學生的能力與需要,是一種自殺的政策。”教育先哲的這些話值得我們重新審視今天的教育與教學活動。
《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中指出:“兒童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lǐng)悟并得到各方面的發(fā)展的?!比缭凇段覐哪睦飦怼芬徽n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兩個體驗活動,一個是“我長大了”,先讓學生交流課前調(diào)查了解的內(nèi)容:媽媽懷孕時吃了哪些苦頭?如出生時的情況是怎樣的?是順產(chǎn)嗎?然后讓學生拿出自己幼兒時期用的物品、穿過的小衣服等,看一看、比一比、穿一穿、說一說,體會成長的快樂。另一個是“當一回媽媽”,把書包背在胸前,做系鞋帶的工作,感受媽媽懷孕時的辛苦和母親的偉大。就這樣,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心靈會受到極大震撼,成為他們生命成長中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又如在《我有一雙黃金眼》一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角度出發(fā),以學生的眼光看問題、找方法,先組織學生討論“怎樣才能有一雙黃金眼”,在學生說出“要觀察”之后,再次組織學生討論“只觀察,行嗎?怎樣才能夠有一雙真正的黃金眼呢?”由此得出:除了仔細觀察外,還要多思考,注重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和表達。接下來,我和學生一起走出教室,走到室外,來到校園里,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和心靈去發(fā)現(xiàn)學校的美,包括學生以前常見并未用心留意過的校園的美。在交流中,許多學生有了新發(fā)現(xiàn)、新體驗、新想法。學生說:“車棚旁邊有一棵黑棗樹,結(jié)了好多小黑棗,果實就像它的孩子,在枝頭隨風擺動,一個個地不離不棄,真好。”學生還發(fā)現(xiàn)了食堂、花壇、樓梯等處的細節(jié)變化,甚至是學校深層次的文化建設,等等。這樣的體驗教育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不是教師空洞的說教,是觸及學生心靈的教育,是感染學生靈魂的教育,是學生獲得內(nèi)心體驗與生命成長的教育,我們需要這樣的教育。
學生作為生命的個體是需要“一點精神的”,更需要一些“人文情懷”。當前的教育正是缺少了這部分“人文情懷”才使得教育功利、浮躁。要讓學生擁有人文情懷,離不開教師、家長的言傳身教,離不開學校積極健康環(huán)境的營造,離不開各學科人文情懷的滲透,更離不開體驗教育活動的探索實踐。
曾經(jīng)讀到一篇文章:記述了美國某小學發(fā)生火災,許多學生從火海中逃離出來,但老師發(fā)現(xiàn)少了兩個學生,于是命令所有的學生到火場外去尋找他們。但一位來自中國的同學卻認為,他們兩個一定在火海中沒有出來,于是沒有向老師報告,就奮不顧身地沖進火海。我們的“小英雄”不幸遇難,而他要救的那兩個美國小朋友早就順利逃生。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就這個在我們看來“真正”的英雄,美國學校竟沒有“表揚”,更談不上“追認”什么了,反而校方因為沒有教好中國學生如何逃生而受到地方當局的處罰。美國教育的這一做法,值得我們反思。中國教育“英雄式”的人物榜樣,如“董存瑞炸碉堡”、“黃繼光堵槍眼”、“劉胡蘭面對敵人鍘刀臨危不懼”、“奮不顧身撲火的小英雄賴寧”的英雄壯舉,不一定值得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的學生去效仿,反之,對于這種缺乏人文情懷式的傳統(tǒng)教育,我們應該摒棄,從而開辟新的教育方式。
在《家庭的記憶》一課的教學中,我?guī)ьI(lǐng)學生一起尋找家庭中的美好記憶,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瞬間。其中,兩位學生的交流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博得了同學們的一致認同和笑聲掌聲。一位學生說:“有一次,我和媽媽在我房間睡午覺,爸爸穿上了媽媽的裙子,帶上假發(fā),還穿了媽媽的高跟鞋,悄悄打開門,對我說:‘寶貝,你有兩個媽媽啦!’我和媽媽看到了,都笑得肚子疼,我們拿起床上的枕頭砸他,我爸爸趕緊躲,結(jié)果高跟鞋一崴,摔倒在地上,我和媽媽都放聲大笑,爸爸不好意思地爬起來,狼狽地出去了?!绷硪晃粚W生說:“有天晚上,我已經(jīng)睡著了。我爸爸喝酒回來,到我房間逗我,可我實在太困了,沒有反應。我爸爸逗我半天,看我沒反應,就把他的臭襪子脫了放我臉上。第二天早上,我醒來以后,覺得哪里那么臭,睜眼一看,才發(fā)現(xiàn)是我爸爸的臭襪子?!睂τ趯W生來說,這樣的教育是活生生的,是值得享受和回味的。
正如教育家蒙臺梭利所言:“一件事,我聽說了,隨后就忘記了;我看到了,也就知道了;我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鄙砷L需要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提升生命的質(zhì)量,學生只有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的東西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和獲得,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其核心價值是讓學生在自主體驗教育活動中獲得成長,促進發(fā)展,呈現(xiàn)生命的精彩。讓我們外化于行,內(nèi)化于情,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奏響最美、最動聽的人生樂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