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夢君
(安徽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 安徽蕪湖 241002)
?
論心理疏導和思想引導
謝夢君
(安徽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 安徽蕪湖 241002)
摘 要:心理疏導的含義是疏導者按照人們心理活動規(guī)律,對人的心理問題通過疏導的方式,協(xié)助人們解決心理問題,改善認知,建立合理的情緒以及生活方式的一種方法。思想引導是促使被引導對象在思想認識、思維方式以及行為方式上發(fā)生符合引導者意圖的改變,它的本質是對被引導者的思想、行為加以改善和矯正的一種教育實踐活動。心理疏導是思想引導的前提和基礎,思想引導離不開一定的心理疏導,相反,心理疏導也離不開一定的思想引導,思想引導為心理疏導提供一個正確的方向,兩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共同統(tǒng)一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關鍵詞:思想引導 心理疏導 相互關系
思想引導和心理疏導雖然是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但是它們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它們共同作用,統(tǒng)一于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所以對兩者的研究被提上了日程。
“心理疏導”有廣義狹義之分,它是一種針對人的心理問題所采取的一種治療的療法,“所謂的治療療法就是在醫(yī)院以及相關的咨詢機構中,通過那些經(jīng)過相關培訓以及學習的診療人員,采用一種咨詢和指導的方式,根據(jù)咨詢的相關理論和技能,對那些存在心理障礙的群體或個人進行的疏通與引導,實施相應的咨詢或診療,從而來緩解或消除咨詢者的相關心理問題和思想障礙,促使他們的人格向積極、向上的方向發(fā)展,最終獲得一種身體上和心理上的一種內外部平衡的狀態(tài)的目的”。[1]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心理疏導也可以被解釋為人們在實踐的基礎上,遵循一定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在正確有效的思想的指引之下,對所存在的問題與矛盾進行有效的疏理和指導,創(chuàng)造條件,協(xié)助人們理清各種障礙,增強對事物的判斷以及認識能力,建立一種正確、合理的思維方式以及行為方法的手段。
“思想引導是指思想教育工作者為了排除受教育者認知、觀念、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疑問、困惑,解決其生活意義失落和人生價值偏差等問題,培養(yǎng)符合社會需要,利于個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的思想和行為的活動。”[2]思想引導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國家安全和高校穩(wěn)定,關系到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質量,我們要從深入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戰(zhàn)略高度,從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現(xiàn)實角度,充分認識做好新形勢下高校思想引導工作的重要性,以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切實有效的措施,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引導主導權,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營造良好氛圍和創(chuàng)造先決條件。
1.心理疏導與思想引導相互區(qū)別
心理疏導能夠為人們的生活、學習以及人際交往上面提供充分的指導與幫助。它能夠促使大學生提高對事物的認識能力,促使他們認識到自己本身存在巨大發(fā)展?jié)摿?,并且深入挖掘自身的潛力,使他們不斷的突破自我,沖破自己的限制性,最終達到心理與社會的有機平衡。綜上所述,雖然兩者在內涵上存在非常大的區(qū)別,但是在具體的運行中,他們之間又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心理疏導要求堅持遵循平等自愿原則,強調有效的疏通與引導,比較注重感情上理解與共情。它也非常強調合理有效的人際溝通。它經(jīng)常采用一系列專業(yè)化的心理研究的方法與技巧來進行有效的診療,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這樣也能夠深入地探索出學生存在的深層次的問題和障礙,從而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案?!岸枷胍龑t是鼓勵引導者要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深入探索,分析問題從而更好的解決問題,強調教育與引導,注重通過勸誡達到的作用同時更加強調引導者的榜樣示范的作用”[3]。思想引導大部分采取一系列有經(jīng)驗的方法,來解決學生認識領域中所面臨的問題。思想引導是通過向大學生傳授教育相關的思想,從而轉化大學生原有的不合理的觀念和認識,提高他們在思想上的認識和覺悟。但是,這些轉化和改變并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xiàn)的,這其中存在著一系列復雜的思想斗爭。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首先要找到一個切入點,即客體的心理問題和困惑,要仔細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和心理困惑,仔細分析原因,然后對問題進行解決與處理,由此解除個體面臨的問題以及思想上的困惑。心理疏導的切入點就是個體的行為和思想,個體的行為和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個體的心理變化,抓住這些心理變化,并且尋找適當?shù)姆绞絹斫鉀Q。相對于思想引導來說,心理疏導更加注重個體原有規(guī)律以及行為特點,更加強調人本主義思想,帶有更加濃厚的人文氣息。
2.心理疏導與思想引導相互統(tǒng)一
思想引導最終目標就是為了引導人們,促使其朝著積極、陽光、向上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發(fā)展,提升人們道德品質以及心理素質,從而讓他們正確的認識世界、認識自己培養(yǎng)一種正確價值觀。人格的教育在思想引導過程中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它是一個必備的前提條件。如果失去了這個前提條件,思想引導就不能夠真正的發(fā)揮其根本的作用,它只能流于形式上,不能達到它的最終目標。另外人格也是人們形成對于整個世界,整個人生,以及自己有無價值的觀點的基本依據(jù),被心理疏導劃為一個關鍵性的研究內容。而心理疏導的根本目標就是通過某種手段和方式促使大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深入細致地剖析自己,認識自我存在的問題與困惑,增強他們的抗壓和抗挫折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促進自己身體的心理的,內部的和外部的全面統(tǒng)一以及健康的均衡的發(fā)展。因此,思想引導和心理疏導具有密切關聯(lián)性,對人格的教育他們的共同基礎,同時也是它們共同的發(fā)展目標。最終都是為了促使大學生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心理以及完備的人格,從而使它們積極地、充滿激情與活力的地成長著。
參考文獻:
[1]楊芷英.淺談心理疏導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實價值[J].思想政治教育,2009( 7):30.
[2]劉新庚.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魯龍光.心理疏導療法[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