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
(遼寧省葫蘆島市第二實驗小學 遼寧葫蘆 125000 )
?
關于小學生習作的賞識性評價淺探
劉 靜
(遼寧省葫蘆島市第二實驗小學 遼寧葫蘆 125000 )
摘 要: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師要努力以真誠的語言、溫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寬容的態(tài)度來激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的欲望和需求。通過評價讓學生看到自己前進的足跡,進而享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力量;通過評價融洽師生關系,加強師生的溝通和理解,進行心與心的撞擊,使學生能“尊其師而信其道”。
關鍵詞:新課程 賞識 批改 成功
首先,傳統(tǒng)“精批細改”的習作評價方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習作的興趣。多少年來,語文教師都在為一件事感到苦惱,那就是批改作文,而且要“精批細改”。從錯別字到布局謀篇,教師拿著紅筆,就像醫(yī)生拿著手術刀,對學生的文章大動干戈,把自己改得頭昏眼花。學生拿著面目全非的作文,他們的心情會是快樂的嗎?他們能體會到寫作的美好與成功嗎?我想當然不能,這種習作評價方式只能把學生搞得興趣全無。[1]
其次,轉(zhuǎn)變評價觀念是課改的必經(jīng)之路。教育評價是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調(diào)控器”,“有什么樣的評價就有什么樣的教育”。因此,樹立發(fā)展性評價的理念,強化評價的激勵、賞識、發(fā)展功能,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看到學生的發(fā)展,著眼于學生的未來,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體味成功的快樂,這是我們改革的目的。
再次,只有賞識,才能滿足學生習作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學生的習作,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賞識和同學的贊美,無人喝彩,就無法滿足其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心理學家羅杰斯說:“相信人具有自發(fā)學習的天然傾向,但他只對能夠大有影響于個人行為的知識才感興趣?!备鶕?jù)小學生學習動機的特點,對其行為大有影響的不僅在于知識本身,更重要的在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綜上所述,賞識性的評價,是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使他們邁向成功寫作的第一步。[2]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jié)果的呈現(xiàn)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采用多種形式評價?!苯庾x其間文字,不難看出這是一種軟化的寬松的評估要求,之所以可以用多種方式評價,就是因為傳統(tǒng)的“批改”本身就帶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審視態(tài)度,它著眼于學生的不足,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和興趣。只有賞識性教育符合新課程平等對話,民主交往的精神。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得以實現(xiàn):
1.善于賞識學生習作,滿足學生的自尊心理
作文起步,小學生由說、寫一兩句完整的話過渡到說、寫幾句或一段完整的話,實現(xiàn)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發(fā)展的一次飛躍。教學中,學生最珍重教師對習作的評價。教師賞識性的評價有豐富學生的情感,促進思維發(fā)展的作用。因此,我在閱讀學生習作時,始終堅信“習作沒有失敗”的賞識教育理念,善待學生的每一次寫作練習。[3]
2.勤于賞識學生習作,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
學生習作,是一項難度較大的綜合性作業(yè),最利于學生表現(xiàn)自我,最能體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我想,作為教師更不能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我的具體做法是:
(1)畫出“閃光點”,在評語中充分肯定。在批閱時,我把學生運用的優(yōu)美句子、準確詞語、優(yōu)秀段落,都用紅筆用特定的符號劃下來,讓學生知道這篇文章的優(yōu)點在哪兒。
(2)鼓勵創(chuàng)新,實行加分制。為了鼓勵學生大膽寫作,培養(yǎng)興趣,在批閱時,我將學生用的成語,運用恰當?shù)男揶o,好的開頭、結(jié)尾……加上不同的分值。在最后得分時我用“優(yōu)+3、優(yōu)+2、優(yōu)+l、優(yōu)+0.5”表示。這樣,學生的總成績得到了提高。
(3)課堂上朗讀欣賞,得到同學的賞識。安排學生高聲誦讀自己的佳篇或好段,特別是在原有基礎上有點滴進步的同學。在我班,每次作文和每周的周記,我都會在專門的時間朗讀。
(4)定期張貼公布,結(jié)集打印編成作文集。我班利用墻報展示優(yōu)秀習作。學生看到自己的文章作為范文與同學交流,感到異常興奮和自豪;家長會上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的優(yōu)秀習作,回到家與學生交流又起到了激勵的作用。
小學生有自我表現(xiàn)、炫耀自我的心理需求。每當遇到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我就會抓住這個心理需求,采用表揚、激勵、競爭等措施,提示簡明扼要的寫作方法,結(jié)合課文加以訓練,潛移默化,促進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習作風格?!段壹议T前的?!芬晃闹幸詢?yōu)美的語言、新奇的意境,表達了漁家人對和自己息息相關的那片大海的無限深情和無比熱愛。教學中,學生能自發(fā)地、自覺地聯(lián)想到校園的池塘,形成潛意識的對比。課余,我有意識地帶學生到池塘邊欣賞,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我饒有興致地解答,并詳細介紹小池塘四季不同的美,學生收獲很大。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就評價主體而言,可以從單項的教師評價轉(zhuǎn)向師評、生評、自評三者相結(jié)合,逐步強化學生的互評和自評,突出學生個體在評價過程中的主體性位置。這里所說的賞識別人,就是學生問的互評。教師給出評價標準,讓學生根據(jù)標準,用賞識的眼光評價同學的作文,從同學的作文中取長補短,查漏補缺,達到學習提高的目的。如一位同學在評價一封信時,通過評價格式,加深了對格式的記憶;評價書信內(nèi)容時,他看到人家選的事雖小,但新穎別致,描寫生動而具體??吹絼e人的優(yōu)點,這位同學也決心在今后的作文中學習這一點。日積月累,學生不但學會了賞識別人的習作,也學會了自身提高的方法。
用賞識的眼光評價學生的作品,蹲下來看學生的作品,平等地交流,這樣才會引起學生習作的興趣,學生才會樂寫、善寫。有人說,賞識是無形的陽光。那就讓這縷溫馨的陽光照耀著同學們走好習作之路,走向成功之路。[4]
參考文獻:
[1]歐陽芬、諸葛彪主編的《高效教學技能十項修煉》,(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孫杰遠、葉蓓蓓編著的《有效教學的設計原理、策略與評價》(教育科學出版社)
[3]鮑傳友編著的《做研究型教師》(教育科學出版社)
[4]《新課程解析與教學指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