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智
【摘 ?要】
體育課作為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身體健康為主要目的必修課程。它關注的不僅是通過體育教學增強學生的體質,而且還要通過體育教學改善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墒牵覀兊膶W校和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以運動員的要求進行競技項目的訓練,忽視了學生個性發(fā)展,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實踐已經證明,許多偉人的成功和科學家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與其個性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學生最熟悉的科學家愛迪生在發(fā)明燈泡時曾經歷了無數次失敗。正以為有著堅強的個性,終于給世界帶來了光明。21世紀是追求“個性”的時代,尤其現(xiàn)代家庭以獨生子女居多,給個性本身形成了許多復雜的因素,所以,我們體育教師不能單單地從字面上去理解“個性”的與眾不同,而是從教學和學生人格發(fā)展的角度去分析,尋找其共性特點。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于體育教育教學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改革,我們廣大體育教師應借此之機,切實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課堂是我們實踐的舞臺,怎樣去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我們應該多方面地進行思考和探索。
體育課作為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身體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它關注的不僅是通過體育教學增強學生的體質,而且還要通過體育教學改善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可是,我們的學校和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以運動員的要求進行競技項目的訓練,忽視了學生個性發(fā)展,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一、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形成愉悅的課堂氛圍
體育興趣是人們?yōu)榍蠓e極和優(yōu)先從事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相互聯(lián)系的意向活動,是個性的最直接的體現(xiàn)。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來自哪里?興趣來自生活體,每個學生都有獨立的個性,其表現(xiàn)方式也是呈現(xiàn)多樣化。特別是在體育課中,學生在實踐中容易把生活體驗帶到學習中來,而個性因素往往制約了表現(xiàn)方式。
要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針對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情境。情境教學也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和正確人生觀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對于低段學生,好奇心求知欲比較強,興趣也比較容易激發(fā)和轉化。因此,教師選擇內容時也應多樣化,從學生心理和生活出發(fā),多選擇一些兒童化,趣味強的運動項目,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法加以引導和轉變,讓學生放開心扉,融入到老師設置的情境中,激勵學生主動的參加體育活動,并且在實踐中體驗到體育學習帶來的無窮快樂。
二、轉變觀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
對于誰是主體的問題,教師是具有權威性的,教學的中心是教師,雖然這個觀點已不占主流,但是我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卻往往忽視了這個問題。學生是認識活動的主體,一切教育教學的影響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活動才能為其接受。教師是主導者、組織者,他對整個課堂起調控作用,只有通過教師才能達到信息的交流和溝通。主體性教學的學生觀是:沒有差生而只存在互相差異的學生。我們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提倡個性發(fā)展,更要理解個性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并非教師依照每個學生的意愿進行針對其個人的教學,學生喜歡什么學什么,而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尊重其主體感受,發(fā)揮其主體作用。特別是我們廣大農村學校,場地器材比較落后,許多方面還不能滿足學生活動的需求,而且許多體育教師要兼職好幾門課程,造成了教師對體育課敷衍了事,講得多,動得少,不注重學生的感受,更談不上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們的許多認識已不適應現(xiàn)代教學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轉變觀念,課堂上必須把學生擺在主體位置上,針對差異啟發(fā)引導,獨立探討,獲取知識,從中真正體驗到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把體育學習看成一種既緊張又愉快的活動,從而自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體育教育要生活化,教師在教學的應用中也要轉變思想,拋開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束縛,從增進學生健康這一目標出發(fā),認真分析教材特點,仔細研究教法,最大限度的適應學生的需要,因材施教,充分展露其個性天賦,鼓勵學生自覺的、主動的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
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體育教學是以實踐課為主體的一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一起練習、游戲、比賽,共同吃苦受累,共同分享勝利的快樂。我認為學生的感受是最真實的感受,學生的評價是最貼切的評價。我們體育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去審視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因為教師自身素質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必要條件。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兩者之間存在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教育關系。體育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與學生民主、平等地進行合作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居高臨下地進行“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這樣孩子只是在被迫接受,沒有獨立的見解和個性化的反饋。只有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教師才能贏得學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從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也只有這樣的體育教師,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進一步促進個性的發(fā)展。
總之,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應該正確認識學生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把我們的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擁有完善的個性和人格,讓每個孩子都成為課堂生動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