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峰 袁金帥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安全工程學院,遼寧 沈陽110136
?
大學生“低頭族”群體的心理與行為探析
于海峰袁金帥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安全工程學院,遼寧沈陽110136
摘要:在以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看,移動終端的迅速普及是科技引領社會進步的一大體現。然而,我們在充分享受科技進步的帶來的成果同時,也要付出代價,那就是過渡依賴和沉溺其中,作為祖國未來的大學生由于心智不夠成熟,自我約束力較差,首當其沖成為受害者,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低頭族”群體的行為成因,由表及里,最終從大學生的心理角度探析,為解決大學生“低頭族”問題提供有效的依據。
關鍵詞:大學生;低頭族;行為;心理
現如今,互聯網高度發(fā)達加上電子科技的日新月異,智能手機的現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然而,充分享受人類科技進步的成果也意味著要承擔相應的副作用,那就是過渡依賴和沉溺其中,“低頭族”也由此應運而生,大學生是其最為典型的群體,無論是食堂、寢室或者課堂,在校園中到處可以見低頭看手機的同學,對于這部分人我們稱之“低頭族”。
(一)長時間低頭,導致生理病變
醫(yī)學專家說,長期低頭玩手機,容易使頸椎關節(jié)發(fā)生錯位,椎間盤退行性病變,有可能患上腕管綜合征、后頸肌筋膜炎等,加之不正確的左右扭轉身體,更容易使頸椎周圍軟組織損傷,使頸椎病雪上加霜,不僅如此,長期沉迷于玩手機,除了影響視力外,還很容易引發(fā)白內障等其他眼部病變,嚴重者更有可能導致失明。
(二)手機依賴嚴重,影響心理健康
埋頭于網絡世界帶來的不僅是身體上的傷害,更多還有對于大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叢春華教授認為,“低頭族”產生的原因源于他們對自媒體的依賴癥。一旦離開手機,就會焦躁不安、空虛害怕、茫然無助,這表明已經出現了心理上的問題,不再以理性的形式生活工作,取而代之的是非常消極的態(tài)度。
(三)分散注意力,降低學習效果
之前有研究表明,每天長時間接觸電視及電腦,腦部過度刺激,會注意力不集中。對于大學生而言,長時間低頭玩手機會影響上課的學習效率,導致課堂的內容跟不上,學習缺乏連續(xù)性,不能很好的利用課堂資源,大部分時間用來玩手機打發(fā)上課時間,玩手機翻過來影響學習,惡性循環(huán),學生成績不斷下降。
(四)單一交流方式,不利社會交往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在玩手機?!边@樣一句在網上廣為流傳的話,反映的是當下人們對人際交往中手機的復雜心理。應該說,“低頭族”反襯出的是社會對于現實的某種逃避與冷漠。很多人的在社交軟件上侃侃而談,卻到了現實的社會中卻沉默不語。人們越來越喜歡在真實世界里偽裝自己,卻又選擇在虛擬世界里表達真實的自我。
(一)社會原因
從社會的大環(huán)境來看,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人們時間越來越碎片化,為了利用這樣碎片化的時間,大部分人通過智能手機這樣的終端方便快捷的進行娛樂休閑,大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很容易由于從眾心理成為“低頭族”,將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帶到校園中來,若學校的學習氛圍不夠濃厚,很容易呈擴散趨勢,進而影響許多同學的學習和生活。
(二)學校原因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代溝”越來越大,老師的授課和學生的思維習慣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明顯,由于得不到及時的溝通,大多數老師選擇照本宣科,課堂的效果大大降低,學生覺得沒有必要聽,上課打發(fā)時間,覺得課下自習更有效率。根據筆者觀察,學生上課時的抬頭率與老師的教學方法和講課的精彩程度有直接的關系。在講課精彩的老師的課堂上學生的抬頭率也非常高,而一些老師照本宣科或者是按照幻燈片機械式宣講的課堂,往往"低頭族"就比較多。
(三)個體原因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實現。根據大學生的群體特征,將低頭族產生的原因歸結于以下三個需求的缺失。
1.安全需求。科技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在將人們越拉越遠,無論是飯桌上的交流減少還是跌倒老人不敢扶的時有發(fā)生,都反映社會存在的冷漠現象,面對學業(yè)、就業(yè)上的重重壓力,加之自己自控力不足,沉溺其中,難以自拔,愿意躲在虛擬的網絡環(huán)境中,久而久之,許多大學生變得不夠自信、缺乏溝通、敏感脆弱、缺乏安全感,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最后積重難返。
2.社會需求。人人都希望獲得良好的社會關系,希望得到互相的幫助,因此獲取信息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獲取公共的話題和引起朋友的注意,微信上的“朋友圈”以及QQ上的空間就滿足了這種需求,“點個贊,刷個存在”這種社交方式逐漸流行起來。
3.自我實現。對于大學生來說自我實現在現實生活中的很難,而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卻很容易,發(fā)朋友圈,互相轉發(fā)評論點贊,這種無代價的正反饋非???,滿足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的最高層次。
校園“低頭族”的出現帶來了安全、健康、心理等一些系類的問題,學校、老師等教育工作者應引起高度關注,通過心理上引導,合適的教育,以及必要的強制措施方可標本兼治的解決“低頭族”現象,幫助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低下的頭,抬起來。
[參考文獻]
[1]李悅.“低頭族”的成因調查及解決方法的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4.07.
[2]王玉.關于大學課堂“低頭族”現象分析及引導策略研究[J].科技視界,2014.08.
[3]王滋海.大學校園“低頭族”現象原因分析及解決對策[J].勞動保障世界,2013.10.
[4]李萬佳.大學生“低頭族”行為成因及解決對策[J].泰山學院學報,2015.3.
[5]唐洪森.思想政治理論課_低頭族_現象及其化解途徑探析[J].實踐與探索,2014.8.
[6]胡玲娜.新媒體環(huán)境下“低頭族”的受眾行為與心理分析[J].科技傳播,2014.7.
[7]徐天.淺析大學校園_低頭族_現象及解決對策[J].黑河學刊,2014.09.
[8]徐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低頭族”現象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2014.08.
中圖分類號:C912.6; 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05-01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