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玲玲
(宣化科技職業(yè)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100)
?
拓展高校鋼琴教學方式的實踐和思考
宋玲玲
(宣化科技職業(yè)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100)
摘 要:隨著高校鋼琴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如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是教學方法改革的重要目標,也是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改革的目標,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進行教學,是提高學生技能的重要途徑。通過對幾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在鋼琴教學中的分析,為拓展高校鋼琴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鋼琴教學;教學方法;改革
鋼琴課程是高校音樂專業(yè)學生一門重要的課程,在音樂課程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高校的鋼琴教學起步比較晚,主要借鑒國外的鋼琴教學形式,還缺乏一套適合我國高校學生的教學體系,導致鋼琴教學的實踐不足。在當前大力開展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個,為了適應新的教學模式,高校的鋼琴教學應該拓展教學模式,并不斷的進行改革,改善當前鋼琴的教學現狀,豐富鋼琴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鋼琴演奏技能。
在我國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雖然采用了一些新方法,但是受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影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是被動的接受知識,主動學習的能力不強,在這種不利于學生學習的教育思想背景下,高校的鋼琴教學范式一直比較單一,教師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有效的互動,教學仍然以講授法為主,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式,影響著學生鋼琴實踐能力的提升,也影響著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現有的實踐教學中,也是機械式的對學生鋼琴技能進行鍛煉,導致學生學習鋼琴的積極性和興趣不高,還沒有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而且,傳統(tǒng)的教學中,不分對象與層次,對學生的教學采用相同的教學方式,不能有效做到因材施教,對學生的個性不能進行塑造,教學不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影響著學生直觀能動性的發(fā)揮。這種鋼琴的教學方式單一化,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導致學生對鋼琴技能鍛煉失去信心,抑制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影響著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在其他方面課程的學習。因此,高校的鋼琴教學應該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與理論知識的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拓展鋼琴課堂的教學模式,以提升學生的能力為核心目標,改進課堂的教學方法。
(一)采用“奧爾夫教學法”,以學生能的培養(yǎng)為核心
鋼琴教學一項實踐性比較強的教學,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十分有益,采用傳統(tǒng)以樂理知識、歌唱為主的鋼琴教學方式,不能提高學生的演奏技能,也不能滿足新的教學要求,也不能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從國外的鋼琴方法來看,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改革,在鋼琴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們學習。例如著名音樂家卡爾·奧爾夫提出著名的“奧爾夫教學法”,在鋼琴音樂教學中影響十分巨大,它是通過建立一個獨創(chuàng)的音樂教育體系,采用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的實踐技能進行培養(yǎng),它創(chuàng)新傳統(tǒng)鋼琴音樂教學方式,與傳統(tǒng)鋼琴教學方式不同。它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主體性發(fā)展,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出發(fā),調動學生學習鋼琴的興趣。在我國的鋼琴教學中采用這種教學,有助于拓展課堂鋼琴的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的鋼琴演奏技能培養(yǎng),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法引入后,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對學生的理論知識的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增強學生對鋼琴教學體驗,有利于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夠有效的對學生的綜合技能進行培養(yǎng),也能夠有效的促進高校鋼琴教學的改革。
(二)采用“邊彈邊唱”教學法,引導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
高校鋼琴教學要求能夠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但是在傳統(tǒng)的高校鋼琴教學模式下,教學手段簡單,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樂理知識,不能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進行學習,沒有形成一套合理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的直觀能動性不強,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比較低。教學方式是教學手段與教學思想等有機的融合,是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鋼琴教學中,最能體現鋼琴音樂表現形式“邊彈邊唱”的教學方法,它將學生的理論與鋼琴實踐練習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就,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采用“邊彈邊唱”的學習方式,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口、手、眼、腦并用,積極開發(fā)自己的思維,從而能夠有效的就將鋼琴演奏的速度、音準進行段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采用鈴木教學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高校鋼琴教學不能僅僅是重視學生的鋼琴演奏技能,還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與社會發(fā)展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在高校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采用新型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的技能培養(yǎng)與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鈴木教學法是國外比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為主,將挖掘學生的潛能和人文素質教育提高作為教學的重點,進而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鋼琴技巧,也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進而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鑒于鈴木教學法有著如此的作用,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鋼琴技能的發(fā)展與提升,在我國高校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方式,改變當前鋼琴教學的現狀,拓展當前高校鋼琴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充分的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的創(chuàng)新思維,全面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針對高校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積極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高校鋼琴課程教學的方式,采用“奧爾夫教學法”、“邊彈邊唱”教學法、鈴木教學法等新型教學法,可以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優(yōu)化教學方式、改善教學現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葉新.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拓展思考與實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3,07.
[2] 尹娜.分析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拓展的思考與實踐[J].音樂大觀,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