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慧(武威市人民醫(yī)院,甘肅武威733000)
改良中藥保留灌腸法在慢性腎臟病4期患者中的應用觀察
王智慧
(武威市人民醫(yī)院,甘肅武威733000)
中藥保留灌腸是將中藥藥液灌入直腸或結腸,通過腸道清除代謝產(chǎn)物和毒素的治療方法。過去多采用傳統(tǒng)中藥保留灌腸法,藥物在腸道內(nèi)保留時間短,毒素清除效果十分有限,且部分患者自覺腹脹、肛門墜脹、疼痛等。2011年5月~2015年1月,我們在慢性腎臟病4期患者中應用改良中藥保留灌腸法,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慢性腎臟病4期[1]患者106例,排除肛裂、痔瘡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3例。其中觀察組男30例、女23例,年齡18~75( 48.65 ±20.43)歲,原發(fā)病為慢性腎炎26例、糖尿病腎病12例、慢性間質性腎炎5例、高血壓腎損害2例、狼瘡性腎炎7例、其他1例。對照組男34例、女19例,年齡16~74( 49.36±18.25)歲,原發(fā)病為慢性腎炎28例、糖尿病腎病10例、慢性間質性腎炎3例、高血壓腎損害3例、狼瘡性腎炎7例、其他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參考文獻改良中藥保留灌腸法:中藥保留灌腸處方[2,3.4]擬定,其中大黃30 g、煅牡蠣30 g、蒲公英30 g、煅龍骨30 g、制附片10 g、益母草30 g、皂刺10 g。用煎藥機煎成200 mL藥液,塑料袋真空包裝,灌腸前置于37~40℃恒溫箱中加溫備用。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中藥保留灌腸法[5],在藥物灌腸前不清潔灌腸。與患者溝通取得合作,患者取左側臥位,臀部墊高約10 cm,將中藥保留灌腸液倒入腸道沖洗袋內(nèi),掛于輸液架上,排空空氣,中藥液面距肛門30~40 cm,用石蠟油潤滑肛管后輕輕插入患者肛門20~25 cm,緩慢注入藥液,抬高肛管尾端拔出肛管后輕揉肛門,囑患者臥床休息,盡量延長藥液在腸道中的存留時間,每日2次。觀察組采用改良中藥保留灌腸法,灌腸前先行清潔灌腸,清潔灌腸液為溫開水+消毒皂液配成的0.1%~0.2%肥皂水,溫度為38~40℃[6],清潔灌腸結束后按揉腹部,待大便排空后再行中藥保留灌腸法?;颊呷∽髠扰P位,臀部墊高約10 cm,將靜脈輸液管的上端插入輸液袋,下端去針頭后連接硅膠導尿管,用石蠟油涂抹潤滑導尿管,排空空氣,輕輕插入肛門30 cm以上,打開輸液管調(diào)節(jié)器,以40~60滴/min的速度緩慢滴入藥液,藥液滴盡后緩慢拔出導尿管并按揉肛門。患者保持臀高位,按左側臥位-仰臥位-右側臥位-俯臥位順序每15 min交換體位1次。
觀察方法:記錄兩組中藥保留時間(每次灌腸結束至患者第1次排便時間) ;檢測兩組治療前和治療4周血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二氧化碳結合力( CO2-CP)、血K+;采用問卷調(diào)查形式,調(diào)查患者有無腹脹、腹痛、肛門墜脹、肛門疼痛等不適癥狀。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珋x±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觀察組、對照組藥物保留時間分別為( 4.17±2.46)、( 2.32±1.65) h,兩組比較,P<0.01。兩組治療前后Scr、BUN、CO2-CP、血K+比較見表1。觀察組腹痛2例、腹脹5例、肛門墜脹15例、肛門疼痛4例、腰痛3例,對照組分別為5、8、25、10、2例,兩組肛門墜脹、肛門疼痛例數(shù)比較,P均<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Scr、BUN、CO2-CP、血K+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Scr、BUN、CO2-CP、血K+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ΔP<0.05。
組別 Scr (μmol/L) BUN ( mmol/L) CO2-CP ( mmol/L) 血K+( mmol/L)觀察組治療前 542.52±95.43 23.86±10.12 20.66±6.23 4.74±2.25治療后 473.47±88.52*Δ14.39±7.23#Δ22.38±6.14 3.96±1.47Δ對照組治療前 546.31±96.53 24.25±9.03 20.85±7.42 4.85±1.23治療后 520.42±93.66 18.08±8.49*21.76±6.53 4.23±2.26
討論:以中藥大黃為主[7,8]的中藥保留灌腸法以結腸為半透膜,用中藥離子溶液置換結腸黏膜、腸腺以及毛細血管內(nèi)的毒素,藥液通過腸腺以及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將體內(nèi)潴留的中小分子物
質( Scr、BUN等)經(jīng)過腸腔排出體外,并調(diào)節(jié)水及酸堿平衡,達到降低Scr、BUN,改善全身癥狀的作用[9~11]。中藥保留灌腸法療效已得到多數(shù)患者的認可,但傳統(tǒng)中藥保留灌腸法灌腸插入深度不超過20 cm,藥液呈線狀流入,單位時間內(nèi)進入腸道的藥液量較大,刺激患者腸道產(chǎn)生便意,甚至腹脹、腹痛、肛門墜脹、疼痛等不適癥狀。其次,中藥保留灌腸前不清潔腸道,以致藥液與腸中大便混合,影響藥物濃度及與腸壁接觸的有效面積,不利于藥物充分發(fā)揮作用。本研究顯示改良中藥保留灌腸法用于慢性腎臟病4期患者,較傳統(tǒng)中藥保留灌腸法具有明顯優(yōu)勢。原因可能為①藥物灌腸前先行肥皂水清潔灌腸,可有效清除腸腔內(nèi)宿便,減少了糞便對藥物與腸腔的充分作用及吸收的干擾,最大限度增加藥液與腸腔的有效接觸面積,能夠更加徹底地通過腸道清除代謝產(chǎn)物及體內(nèi)毒素[12];②采用的硅膠導尿管柔軟光滑,可插入深度30 cm[13]以上,且用輸液管點滴進入腸道,單位時間進入腸道的藥液量較少,不會導致腹壓快速上升,明顯延長藥液在腸腔內(nèi)的存留時間;③采取頭低臀高位,并交換體位,使藥物與腸壁充分接觸,從而發(fā)揮出最佳的治療效果。中藥保留灌腸法操作簡便,費用低廉,改良中藥保留灌腸法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中藥保留灌腸法,且患者主觀不適感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valuation,classification,and stratification[J].Am J Kidney Dis,2002,39( 2 Suppl 1) : S1-266.
[2]戴京章.實用中醫(yī)腎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93.
[3]王其麗,張正勇.中藥保留灌腸治療腎功能不全56例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5,20( 8) : 511.
[4]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 182.
[5]殷磊.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 331.
[6]李翠娥,柯娟,符湘云,等.灌腸法的現(xiàn)狀及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 3) : 218-220.
[7]王文鳳,張世明,陳通文,等.腎康灌腸液保留灌腸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30例[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7,23( 4) : 581-582.
[8]雷洋洋,楊洪濤.大黃為主中藥灌腸治療慢性腎衰相關機理研究進展[J].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2007,21( 2) : 8-9.
[9]應汝炯,沈惠風.大黃對慢性腎功能衰竭作用機理的研究進展[J].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29( 4) : 51-52.
[10]張英謙,劉建華,李佃貴,等.大黃對膿毒癥幼豬腸屏障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7,22( 12) : 843-846.
[11]肖湘成,周巧玲.愛西特結合中藥灌腸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臨床研究[J].醫(yī)學臨床研究,2005,22( 4) : 472-473.
[12]李嵐.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中醫(yī)中藥治療[J].四川中醫(yī),2005,23 ( 2) : 471-473.
[13]張麗君.不同插管深度中藥灌腸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30例總結[J].中華護理雜志,1995,30( 4) : 224.
收稿日期:( 2015-06-15)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3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