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偉
摘 要 立德樹人是國家教育之根本,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是體現教育公平的高校資助政策實施的有效途徑,在操作過程中存在材料認定制度相對滯后、認定證明參考價值不高、檔案信息沒有實現“動態(tài)”化、標準不統一、部分學生誠信缺失、資助效果不理想等困境。通過分析梳理、實證研究指出,從營造良好的認定環(huán)境、加大對弄虛作假行為的處罰、統一標準、檔案實行動態(tài)管理、加強誠信教育、建立責任追究機制等方面尋找解決路徑。
關鍵詞 高校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 反思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2.081
Abstract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is the basis of the education, the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subsidy policy for education equity, In the course of opera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gging of material identification system, the reference value is not high, file information has not achieved "dynamic", standards are not uniform, some students lack of honesty, the effect of the subsidy is not ideal. Through analysis and carding, empirical research, the paper pointed out that we can find a solu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from creating a good determin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ncrease of fraud penalties, unified standard, file to implement dynamic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integrity of edu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s and so 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reflect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十三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2014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上指出,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既要傳授知識技能,又要抓住每一次機會做好育人工作。作為體現國家對教育的公平,每年都會拿出大量資金資助那些家庭經濟突發(fā)變故以及有困難的學生按時完成學業(yè)。這里的學生指的是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批準設立、實施高等學歷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和高等專科學校招收的本??茖W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是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研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存在問題及提出解決思路對于高質量完成當前高校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具有現實意義。
1 當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必要性
在高校資助工作中,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必須走在其它工作的前面,其工作質量對后續(xù)工作開展有決定意義。
1.1 完成國家資助任務的根本保證
高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做得準確與否,關系到資助能否正常開展,更關系到資助工作的質量。根據當前國家獎助學金政策規(guī)定,國家獎學金獎勵比例大約在3%左右;國家勵志獎學金獎勵比例大約在5%左右;國家助學金用于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比例大概占20%左右,以上資助比例之和達到28%左右,這說明國家資助面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比例。在這中間,各種資助加在一起,他們獲得的實際資助將更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必須準確,如果因工作原因未能到位,錯誤地把非貧困學生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為貧困學生,資助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落實,也就不能順利完成國家資助目標。
1.2 倡導社會風尚的有效載體
高校資助工作看似是一項日常工作,實際蘊含著許多社會意義。由于受到現實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部分學生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存在理解偏差,錯誤地認為現在社會風氣不太好跟別人爭利益是理所當然,沒有心存感恩之心。如果這種心理在學生中不及時進行控制,會給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必須嚴格工作制度,規(guī)范工作程序,做到公開公平公正。關注社會中尤其是當前高校中的家庭經濟條件相對不太好的同學,通過資助的形式讓這些大學生獲得與別的同學公平競爭的機會,讓他們認識到只有通過個人的辛勤努力才能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才能得到家庭和社會的認可。這有助于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公平,成為倡導社會優(yōu)良風尚的載體。
1.3 提高大學生道德水平的有力抓手
在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過程中,誠信的拷問貫穿于始終。誠信是為人之根本,面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可能帶來的利益矛盾,考察困難學生的個人道德品質,培養(yǎng)困難學生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高校開展各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提供了豐富的平臺。在認定工作中,切實做到公平公正,真正符合條件的一定要認定,弄虛作假做出來的證明即使有材料也不能礙于情面違反規(guī)定,一定不能給予認定,讓大學生真正感覺到正義的力量,感覺到道德的魅力,讓誠信的力量漸行漸遠。endprint
2 認定工作存在的現實問題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自實施以來,廣大教育戰(zhàn)線同仁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進行了不懈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影響著資助工作的有效開展。主要表現在:
2.1 制度規(guī)定相對滯后
在高校實際認定工作中,由于每個部門每個單位的職能不同,所承擔的職責也不一樣,政府、學校、家庭和個人等都責無旁貸,政府應該成為高校資助工作的主體。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有這樣一種事實,這項工作實際主體其實一直由各個高校來承擔。高校為了做好學生資助工作,成立了專門工作機構,選派專職人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資格確認。造成部分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對此項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出具相關材料時沒有工作壓力,高校在發(fā)現有弄虛作假材料出現時,也只是教育批評,取消其資助資格,對出具虛假證明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高校則無法處理,認定制度規(guī)定的相對滯后成為影響工作開展的重要因素。
2.2 認定缺乏統一標準
國家教育主管部門以文件形式曾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給予了界定,此定義看起來表述清楚,實際操作卻比較模糊。從各個高校目前大部分的做法是以學生家庭成員的年均收入和學生在校的實際消費狀況作為基本參考值。大家都知道,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各地的經濟基礎、經濟發(fā)展速度、大眾消費層次、高校所在地消費能力都不盡相同,把他們都放在一個標準下評定顯然不太科學。同時,實際操作中,各高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操作過程中都制定了自己的規(guī)定,甚至同一學校因院系不同認定標準也都有很大的出入。
2.3 貧困證明參考價值不高
《高等學校學生家庭情況調查表》和家庭經濟困難證明是各個高校對學生家庭經濟困難認定的重要依據,地方行政部門在對學生家庭情況的語言表述當中含糊其辭,不能從其出具的證明材料當中準確判斷學生是否經濟困難?,F實工作中發(fā)現,部分地方政府的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在為學生開具家庭經濟困難證明時出現不作為行為,對家庭經濟確實困難的學生因其沒有社會關系而百般刁難,甚至不為學生出具相關證明,致使部分真正困難的學生因拿不到材料無法取得認定機會。更有甚者,一些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或親友的子女開具虛假困難證明等,無疑學生從家鄉(xiāng)開具的困難證明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2.4 檔案未真正實現動態(tài)化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材料是對一段時期困難學生的經濟狀況的反映,對它的管理應該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現在大部分高校通常的做法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材料一旦入庫就一勞永逸,即使經過一段時間家庭經濟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這些學生也不會主動提出申請退出檔案庫,很難實現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的動態(tài)管理。這樣一來,高校學生管理部門掌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信息是不準確的。還有一部分學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行名額限制,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
2.5 部分學生誠信缺失
實際工作中發(fā)現,部分學生為了能獲得國家的無償資助,生源材料不實,班級拉票、事后承諾,紛紛造假爭當本不屬于自己的假“貧困生”,真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有可能因為這部分人的假貧困而真正失去資助機會。這種嚴重的誠信缺失現象,在學校、學生和社會上造成了很大的負面效應,給國家?guī)碣Y金的浪費,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帶來挑戰(zhàn)。
2.6 資助育人效果不明顯
當前形勢下,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日趨激烈,西方反華勢力抓住一切機會分化消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虛無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對我國大學生侵害至深。一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能正確看待社會上存在的消極腐敗現象和社會不公問題,只注重個人實際利益,缺乏集體團隊意識,不能把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誠信土壤正在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在一部分學生看來,國家給予資助是理所當然的,給是正常的,不給就伸手要;部分學生在受到國家資助以后,不是把貧困資助用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上,而是用來鋪張浪費。一些受到資助的學生缺乏感恩意識,未能達到資助育人的效果。
3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路徑選擇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是國家能夠真正實現資助政策的基石,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事務中位置十分重要。以國家當前相關規(guī)定為統領,結合學生工作實際,深入探索如何扎實做好社會轉型期認定工作新路徑。
3.1 營造向上的認定環(huán)境
為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幫助更多的家庭困難學生完成學業(yè),國家每年都從不同方面在加大經濟資助力度。在實際的資助工作中發(fā)現會出現這樣一個奇怪現象:如果班級中一個宿舍中有一個學生被認定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并成功獲得資助的話,其他室友將會產生連瑣效應。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一些學生覺得自己并不困難,但看到其他家庭也不困難的學生通過辦理相關證明材料輕易申請到了資助,產生了不平衡心理,進而會想辦法開具證明申請資助。在這個時候輿論引導就顯得比較重要,教育戰(zhàn)線的工作者要對學生的這種認識進行方向性引導,引導他們樹立健康向上的價值取向,進行誠信教育,讓他們了解國家的資助的真正目的和意義,在學生中間形成良好的認定環(huán)境,讓那些家庭經濟實際并不困難的學生打消弄虛作假的想法。
3.2 制定科學有效認定標準
相關職能部門在制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標準時要加強學生情況的綜合調研力度,形成科學、合理的調研報告,制定操作性、實效性較強的認定標準。在制定標準時,要考慮到影響學生經濟狀況界定的多種因素,既要考慮定量因素,也要考慮定性問題;既要綜合考量可量化的經濟數據指標,也要把非經濟數據指標納入考量范圍。同時選取切實反映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的信息點,引入交叉學科視角確定指標權重,提高高校貧困認定工作的科學化、信息化水平,構建符合實際的認定評價指標體系。
3.3 加大作假行為處罰力度endprint
在家庭經濟困難生資助過程中,通過作假獲取認定材料的行為影響十分惡劣,是對當前教育體制的挑戰(zhàn),是對誠信秩序的挑戰(zhàn),所以在認定工作要真正建立起嚴格的追究制度,只要發(fā)現學生在認定過程中有弄虛作假現象,立即取消其入庫和資助資格,并對涉事同學進行通報,追回其通過虛報家庭經濟狀況而獲得的資助,對其不誠信行為進行備案。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學??梢砸罁嘘P規(guī)定并協同有關部門對涉事學生進行違紀處理,確保資助金分配到真正需要的同學手里。
3.4 數據庫管理動態(tài)化
縱觀現有貧困學生數據庫管理模式,只要材料齊全就可以入庫。其實貧困應該是一個動態(tài)性表現,現在困難過一段也許家庭情況會有所改變;現在不困難也不能保證以后因有變故而出現經濟問題。數據庫也應該隨著學生家庭實際經濟狀況的改變而不斷完善。同時,根據資助總額度合理分配資助資源,盡量避免過度資助的現象存在,盡可能把國家的優(yōu)惠政策惠及更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同時,探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應急機制,結合日常觀察對家庭經濟突發(fā)致貧的學生開展工作,及時把他們納入到數據庫中里,做到一個都不能少。
3.5 建立責任追究機制
實際工作中,各高校一般的做法是根據學生生源地出具的《家庭經濟狀況調查表》和《貧困證明》來確定名額?,F實當中,相關部門在開具證明時是不與高校提交溝通的,這為假證明的產生提出了土壤和空間。為從源頭上解決這個問題,應建立政府主管部門、教育部門和學校三者聯合認定機制,政府應出臺關于生源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相關政策與法規(guī),明確認定部門的責任與義務,特別是具體出具證明的當事人,共同納入責任范圍之內,建立行政職能部門、高校、社會、學生在內的“四位一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主體監(jiān)督機制,在通知書明確規(guī)定凡弄虛作假的學生應取消入學資格,從源頭上杜絕假貧困材料的出現。
4 結語
《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自2007年實施以來,在幫助高校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子完成學業(yè)、成長成才、順利融入社會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了諸多問題,特別是在家庭經濟困難學子認定環(huán)節(jié)出現許多漏洞,沒有完全實現立德樹人培育社會主義新時代大學生的目標。以立德樹人為主線,通過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當代價值的闡述,提高對其重要性的認識,找出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指出應從營造良好認定環(huán)境、統一認定標準制定、加大處罰力度、對數據庫實行動態(tài)掌控、建立責任追究機制等五個角度展開工作,驅動當前高校家庭經濟學生認定工作走上健康發(fā)展軌道。
參考文獻
[1] 陳志丹.高校貧困生非經濟資助體系的構建[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4).
[2] 郭菲,趙存東.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實施辦法及動態(tài)管理研究[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8).
[3]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認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經濟貧困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R].教財[2007]8 號文件,2007-06 -26.
[4] 梁作甲.幫困與育人相結合,健全高校資助工作體系[J].教育理論研究,2010(2).
[5] 王春娟.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問題探析[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8(3).
[6] 王中對,潘玉駒.教育公平下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機制研究[J].實證調研,2011(4).
[7] 吳廷川.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現狀分析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3(5).
[8] 張光明,袁貴仁.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0.
[9] 趙美玉,李強.新資助體系下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生認定體系的難點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10(20).
[10] 張福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量化認定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
[11] 朱檸熙.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問題及策略[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