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修勝
寫作是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功底如何,是通過寫作水平的高低具體體現(xiàn)出來的。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成為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寫作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對教師而言,最難教的是作文,對學生來講,最難寫的也是作文。在語文教學實際中,教師大部分時間只注重于基礎知識教學,滿足于閱讀教學的探索與研究,而把作文教學方法的研究置于“空談”中,使得作文教學處于語文教學的“真空”地帶。作為學生而言,寫作處于放任自流狀態(tài),大部分學生對作文存有畏難心理,缺乏應有的激情與興趣。學生的作文水平很難提高。在作文批改中,教師普遍缺乏規(guī)范的批改與指導,只局限于書寫水平、作文字數(shù)的評價,作文的思想內容很少得到具體指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成為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以下是我的體會與實踐。
一、讓學生走進生活,培養(yǎng)觀察生活的習慣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折射的是生活本身。我們的學生寫作喜好“假大空”、無病呻吟,根源就是脫離活生生的現(xiàn)實物景,只是一味追求可望不可及的范文名著,最終導致學生“想得高”“跌得慘”的現(xiàn)狀。讓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時時處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自己周邊發(fā)生的事情,學生對想寫的事物既有真實的觀察,也有深刻的體會。關鍵是,要養(yǎng)成學生細致觀察的習慣。變化多端、豐富多彩的生活,需要學生細致觀察、潛心領悟。就描寫景物而言,要指導學生對四季更替、景物變遷進行觀察與思索。春天到了,萬物復蘇,草木萌發(fā),一片生機盎然,這時要引導學生觀察鄉(xiāng)村、學校景物的姿態(tài),寫出花草樹木的名字等。夏天來了,大自然一片郁郁蔥蔥,可指導學生觀察旺盛的樹木和繁茂的作物。秋天來了,田野碩果累累,農(nóng)人忙于收獲,可指導學生觀察各類植物果實的樣子,以及親人忙碌的景象。冬天到了,草木蕭條,萬籟俱寂,寒風肅殺,可指導學生感悟生命更替,生生不息的哲理。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打動人。
二、讓學生自主表達,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寫作興趣
1.尊重學生的表達。在作文批改中,教師要把精批的機會均等地給予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實際作文批改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喜好省心省力,往往把學生作文憑印象分出好中差三個層次,然后對每個層次評語千篇一律,不能切中要害,沒有說服力。這樣,大部分學生對作文喪失興趣,僅靠應付了事。批改時,教師應認真閱讀學生的作文,站在學生的位置揣摩其表達的思想感情,多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選出一些好的作品張貼出來,并在課堂上朗讀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哪怕是一個詞用得妙,一個開頭寫的精彩,都由衷地表揚一番,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分層教學,分類指導。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知水平是有差異的。我在作文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提出不同的要求與任務,分層分類指導。對待好的學生,我從學生的表達方法、句子優(yōu)美度、篇章結構、表情達意的深刻度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導學生寫出自己心滿意足的文章。對待作文能力較低的學生,我從書寫、字數(shù)、文章的完整性等方面提出較低的要求,讓這部分學生能寫出力所能及的文章。根據(jù)學生不同性格特征,我對性格外向、活潑善于表達的學生,提出限時作文的要求,規(guī)定其在45鐘上交不少于500的文章。對于性格內向、情感不善于外露的學生,往往要求其第二天上交作文,這樣給他們留出充分思考、表達的余地。對于好的學生,鼓勵他們各類作文競賽,積極向學校文學社團投稿發(fā)表,以滿足他們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三、加強課內課外閱讀指導,積累寫作素材
1.上好課內閱讀教學課。文本精選的都是經(jīng)典的、有活力的典范文章,對學生寫作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閱讀教學要處處與作文教學相聯(lián)系,文本精選篇目中,精當?shù)那苍~、優(yōu)美的語句、精彩的片段、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文本自然流露的情感、嚴謹?shù)慕Y構、富有哲理的思想內涵等無處不在,處處是學生寫作的示范與榜樣。在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進行理解與揣摩,在朗讀中感悟,在背誦中積累,在仿寫中提高寫作能力。
2.要加強課外閱讀。教師要經(jīng)常向學生推薦讀物,一是在教室建立圖書角,引導學生課間閱讀;二是定期走進圖書室,帶領學生進行大閱讀;三是建立正常的圖書借閱制度,讓學生將圖書帶回家自由閱讀;四是文學作品與科普讀物、工具書之類的非文學讀物并重,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的習作準備材料。
3.做讀書筆記。學生閱讀中要養(yǎng)成勤動手、勤動筆的習慣。要求學生對平時教學的文章或課外閱讀時遇到的精彩片段、妙詞佳句、成語格言、名人名言及時摘抄,分類進行整理,并寫上簡要的閱讀批注或感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4.有意識閱讀與自由閱讀相結合。所謂有意識閱讀,就是要求學生閱讀的書籍與語文教材的單元閱讀、單元作文的語體相協(xié)調,以提高閱讀和作文的效率。例如,學習朱自清的《背影》后,指導學生閱讀關于父愛、母愛等親情的文章。自由閱讀就是根據(jù)學生各自的興趣選定材料,讓學生自由、盡情、專注地閱讀。
四、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修改作文的習慣
自我修改作文,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生寫作的過程是自我“心路”的梳理與洗禮過程,反復修改作文,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徑。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們對于事物的認識過程是不斷變化和發(fā)展的。修改作文是自身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修改的內容不僅是遣詞用語的推敲,還有敘述順序的條理,還有對現(xiàn)象和本質的加深認知,以及文章中心的不斷提煉與升華。同學相互修改作文,是學生作文水平共同提高的有效辦法。因為同學都是同齡人,身邊最熟悉的人,他們對事物的認知水平一致,他們所經(jīng)歷的人、事、物、景都是相同相近的,他們的感觸與體會都是相通的。相互修改作文,利于取長補短,更利于觸動對方的心靈,對提高作文水平有較大幫助。
五、讓學生養(yǎng)成勤于練筆的習慣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手,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币虼?,在作文教學中,通過多樣化的練筆活動切實提高作文教學效率和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1.日記。每天堅持寫日記,才能真正提高寫作水平。我一向認為這是一種有效練筆方式,因為它有幾個特點:一是題材廣泛,凡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都可以寫成日記。二是題材不限,可記敘、可以論、可抒情、可說明,真可謂我手寫我心。三是篇幅長短不限,最重要的是寫日記可以培養(yǎng)自己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的好習慣。
2.特寫。平凡的生活中,有時會發(fā)生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間,這時就可以不顧及篇章結構如何,詞句完美如何,只專注記錄一個片段,將此時此景客觀真實的記錄下來,這樣可以有效積累寫作素材,同時提高自己的書面表達能力。
3.隨感。隨感以記錄見聞的感受為主,著重訓練自己對描述對象的理解能力,文字表達以議論抒情為主。不同于特寫,隨感不光要再現(xiàn)情景,還要發(fā)表一定的見解,其中包含著聯(lián)想、想象等思維活動。
4.有目的地搜集素材。每次作文教學課前,我要提前一周將作文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有目標地搜集素材。這樣,學生會加強有意識觀察與閱讀,對事物現(xiàn)象、性質理解更加深透,表達更加細致。這樣,學生在作文課上文思泉涌,言之有物,言之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