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骨關節(jié)炎治療中IL-1Ra和TGF-β基因聯(lián)合治療效果。方法 研究選取新西蘭大白兔關節(jié)軟骨,將軟骨細胞分為轉染IL-1Ra+TGF-β1雙基因組、轉染TGF-β1組、轉染IL-1Ra組,對比組織學指標。結果 LI-1Ra+TGF-β1組TNF-α、IL-1β含量均顯著低于TGF-β1組、IL-1Ra組,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轉TGF-β1組阿爾新藍染色尚呈均一表現(xiàn),HE染色細胞呈紊亂排列,數(shù)量有減少,中間層和表層細胞有簇集顯示。為棕黃色Ⅱ型膠原免疫組化胞漿,觀察基質染色,呈較深表現(xiàn)。轉IL-Ra組細胞在表層和中間層稍簇集,排列稍紊亂,阿爾新藍染色呈均一表現(xiàn),為棕黃色Ⅱ型膠原免疫組化漿,基質染色相對較深。結論 經(jīng)脂質體對TGF-β1和IL-1Ra基因向軟骨細胞介導,與致炎軟骨塊共培養(yǎng),得出轉基因組對炎性因子具降低作用,相較單基因,雙基因效果更為明顯,可對關節(jié)軟骨退變抑制,發(fā)揮理想治療OA作用。
關鍵詞:IL-Ra;TGF-β;基因聯(lián)合;骨關節(jié)炎
骨性關節(jié)炎(OA)是對中老年人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的一種進行性、無菌性、慢性侵犯關節(jié)的疾病類型,病理核心為關節(jié)面軟骨退行性改變,目前尚無理想治療手段[1]?;蜣D移技術對基質合成和骨軟骨生長具有促進作用,可使靶細胞大量對骨軟骨生長調控因子表達。本次就IL-Ra和TGF-β基因聯(lián)治成效展開研究,現(xiàn)總回顧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材料 選取2只新西蘭大白兔,體重約6 kg和2 kg。取pEGFP-TGF-β1和PEGFP–IL-1Ra表達質料,0.25%胰蛋白酶、0.2%Ⅱ型膠原酶。熒光顯微鏡。
1.2方法
1.2.1培養(yǎng)軟骨細胞 無菌條件下,取正常膝、肩關節(jié)軟骨,應用D-Hanks液實施漂洗操作后剪碎,使其呈糊狀,取0.25%胰蛋白酶(含0.02%EDFA)加入,在溫心中行30 min孵化,離心,將上清棄去,在37℃溫箱中,取0.2%Ⅱ型膠原酶加入,消化4 h,細胞每隔2 h收集一次,過濾,將上清棄除,行2次漂洗,將細胞收集,取高糖DMEM培養(yǎng)基加入,殘渣繼續(xù)在膠原酶中消化,細胞收集完成后,均勻在培養(yǎng)瓶中接種,培養(yǎng)。
1.2.2脂質體轉染 以密度1.5×105將軟骨細胞在6孔培養(yǎng)板接種,按轉染IL-1Ra+TGF-β1雙基因組、轉染TGF-β1組、轉染IL-1Ra組劃分,行細胞培養(yǎng)。對收集的培養(yǎng)基TGF-β1與IL-1Ra,行ELISA檢測。
1.3統(tǒng)計學分析 文中涉及數(shù)據(jù)均在SPSS 13.0中輸入,組間計數(shù)資料采用(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TNF-α、IL-1β含量比較 LI-1Ra+TGF-β1組TNF-α、IL-1β含量均顯著低于TGF-β1組、IL-1Ra組,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組織學分析 轉TGF-β1組阿爾新藍染色尚呈均一表現(xiàn),HE染色細胞呈紊亂排列,數(shù)量有減少,中間層和表層細胞有簇集顯示。為棕黃色Ⅱ型膠原免疫組化胞漿,觀察基質染色,呈較深表現(xiàn)。轉IL-Ra組細胞在表層和中間層稍簇集,排列稍紊亂,阿爾新藍染色呈均一表現(xiàn),為棕黃色Ⅱ型膠原免疫組化漿,基質染色相對較深。
3 討論
現(xiàn)階段,應用病毒載體,可將基因成功向細胞中轉染,關于OA采用病毒載體攜帶治療基因處理的實驗,臨床已較多,但針對OA此種非致病性、慢性的疾病而言,取病毒載體應用,有一定局限性,故對在慢性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有所限 制[2]。非病毒載體無免疫原性和毒性,易合成,容量大、可生物降解、安全性好、穩(wěn)定實用,可同時對多種治療基因傳輸,但有待提高其轉染效率。有研究應用轉染的脂質體復合物TGF-β1基因入原代軟骨細胞及軟骨膜細胞,可達70%效 率[3],在骨軟骨缺損模型中植入,缺損處在1 w后仍對TGF-β1表達,提示對非病毒轉染方法改進,效果較高,可使臨床應用距離縮短。
針對OA動物模型展開實驗,IL-1Ra基因為研究熱點,其對關節(jié)軟骨的退變具延緩價值已被體外、體內實驗證實[4]。除單基因外,聯(lián)合多基因對OA的治療近年報道漸趨增多,Nixon等研究示,IL-Ra與IGF-1基因聯(lián)合,可減少基質丟失、加強軟骨基質合成,對OA軟骨基質損傷有逆轉作用。有研究示[5],采用ELISA對培養(yǎng)基IL-1Ra與TGF-β1表達量測定,在單基因組和雙基因組,IL-1Ra或TGF-β1均有高表達,提示轉染軟骨細胞基因對表達可獲取。本次研究中,LI-1Ra+TGF-β1組TNF-α、IL-1β含量均顯著低于TGF-β1組、IL-1Ra組,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雙基因組對TNF-α、IL-1β的降低能力顯著優(yōu)于單基因組,聯(lián)合LI-1Ra、TGF-β1,對促炎性因子表達水平降低具有一定可行性,臨床可依據(jù)動物實驗研究結果,指導臨床治療,以使患者預后得到最大程度改善。
對組織學特征展開觀察,因炎性因子作用,在未轉染組,軟骨細胞破壞呈增多顯示,細胞外基質及膠原纖維分泌合成減少,故染色有變淡表現(xiàn),與OA特征符合。而染色在基因治療組呈加重顯示,提示軟骨細胞在基因治療組明顯增多,合成的細胞外基質和膠原纖維也有增加[6]。觀察染色變化,轉基因組對致炎軟骨塊具修復效果。
綜上,經(jīng)脂質體對TGF-β1和IL-1Ra基因向軟骨細胞介導,與致炎軟骨塊共培養(yǎng),得出轉基因組對炎性因子具降低作用,相較單基因,雙基因效果更為明顯,可對關節(jié)軟骨退變抑制,發(fā)揮理想治療OA作用。
參考文獻:
[1]湛梅圣.獨一味對兔骨關節(jié)炎模型關節(jié)軟骨影響的實驗研究[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2.
[2]金曉飛.兔膝骨關節(jié)炎膝關節(jié)韌帶生物力學改變及針刀松解法干預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
[3]趙綿松,夏蓉暉,王玉華,等.骨關節(jié)炎與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膝關節(jié)滑膜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血管形態(tài)的特征[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06):927-931.
[4]宋楊英,程天軍,黃淑珍,等.IL-18對膠質瘤大鼠外周血TGF-β、CD8~+T水平的影響[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4,(12):2818-2820.
[5]吳惠春,李曼,周振華,等.PI3K/PKB信號通路在TGF-β_誘導人肝星狀細胞表達骨橋蛋白中的作用[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5,(01):93-97.
[6]劉毅,張承昊,范青洪,等.TGF-β1和bFGF-1對單層共培養(yǎng)BMSCs和韌帶成纖維細胞韌帶特異性的影響[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4,(11).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