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米索前列醇不同給藥途徑在產后出血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我院2012年2月~2015年3月婦產科接收分娩患者200例作為對象,分成兩組不同給藥組,即:對照組(口服給藥)、實驗組(直腸給藥),評定總體效果。結果 實驗組產后出血2例,占比2.0%;對照組產后出血9例,占比9.0%,兩者有區(qū)別(P<0.05);實驗組產后2h、24h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兩者有區(qū)別(P<0.05)。結論 臨床于分娩患者中行米索前列醇直腸給藥途徑作用顯著,可減少出血量,降低出血率,值得學習。
關鍵詞:米索前列醇;給藥途徑;產后出血;臨床效果
產后出血是臨床婦科產分娩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是導致其死亡的主要因素。目前,臨床均借助催產素藥物預防產后出血,但此藥物敏感性差異過大,僅能注射給藥[1]。近年來,隨著臨床的不斷研究發(fā)現(xiàn),米索前列醇藥物預防產后出血效果顯著,然選用何種給藥途徑可更好地預防出血尚未統(tǒng)一觀點。為了進一步研究給藥途徑的應用效果,本文將我院接收者作為對象: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2年2月~2015年3月婦產科接收分娩患者200例作為對象,分成兩組不同給藥組,對照組100例,年齡段20~40歲,平均(30.6±0.6)歲;孕周36~40w,平均(38.5±0.5)w;實驗組100例,年齡段21~42歲,平均(30.7±0.7)歲;孕周37~41w,平均(38.6±0.6)w。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無區(qū)別(P>0.05)。
1.2方法 臨床對照組患者行口服給藥途徑,即:胎兒娩出后即刻注射催產素,劑量10.0U,于胎盤娩出后行米索前列醇口服給藥處理,劑量0.4mg;實驗組患者行直腸給藥途徑,即:胎兒娩出后注射催產素,劑量10.0U,胎盤分娩后行米索前列醇直腸給藥處理(塞入患者肛門),劑量0.4mg。
1.3評定項目 臨床處理結束后評定患者出血、不良反應情況,并觀察其出血量。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出血、不良反應事件屬于計數資料,對比分析采用χ2檢驗,以率(%)表示。出血量屬于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表明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出血、不良反應評定 調查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給藥處理后產后出血率、不良反應率有區(qū)別(P<0.05),見表1。
2.2臨床出血量評定 調查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給藥處理2h、24h出血量有區(qū)別(P<0.05),見表2。
3討論
產后出血是臨床的一種常見并發(fā)癥,多于產后2h出現(xiàn),輕者可導致患者貧血,降低機體免疫力,為術后感染的發(fā)生提供依據;重者可大出血,引發(fā)休克,甚至出現(xiàn)缺血性壞死癥狀,危害患者生命[2]。資料顯示,產后出血出現(xiàn)的最主要原因為產后的宮縮乏力,因此,臨床分娩后需觀察患者出血量情況,幫助其翻身,按摩子宮底,觀察血跡面積,出血后及時更換計血量紙,便于準確記錄出血量,并通知醫(yī)師進行處理,以保證患者安全。此外,臨床分娩后還需選用合適的藥物預防出血,進而提高患者產后的生存質量。目前,臨床通過使用催產素、麥角新堿藥物,催產素藥物半衰期相對較短,一般僅為3~4min,極有可能被胎盤中所產生的催產素酶消除,僅能單純的刺激患者子宮上段,待受體得以飽和后,即便增加藥物劑量,也不會產生任何效果,且大劑量的使用催產素藥物還可引發(fā)水中毒;麥角新堿藥物雖可促使血管收縮,但易提高患者血壓指標,故而,血管性疾病患者不可使用該藥物[3]。米索前列醇屬于臨床衍生物,藥物作用較為穩(wěn)定,給藥后短時間內可快速吸收,并轉化為活性高的米索前列醇酸,促子宮收縮性能突出,縮短第三產程時間;并且,該藥物還可減少產后出血量,從根本上解決產后出血問題。
報告顯示,雖然臨床大多選用米索前列醇藥物預防產后出血,但尚未對該藥物的給藥途徑統(tǒng)一觀點,給藥途徑主要包括:口服、直腸、陰道、靜脈滴注等,口服給藥時機的選擇需于胎兒頭部著冠時,這樣不僅可從根本上預防過早使用藥物引發(fā)的強烈宮縮,還可減少母嬰危險度,促使藥物于胎兒娩出后徹底發(fā)揮藥效,縮短第三產程時間;而陰道、直腸給藥后可接近靶器官,藥物作用快速,生物利用率高。但諸多臨床實踐表明,陰道給藥后易被血液、羊水稀釋、沖出,也可于胎盤娩出期間引出陰道,影響藥物濃度及吸收,且易引發(fā)不良反應;靜脈滴注由于無法確定藥物劑量、滴注速度等,逐漸被臨床限制性使用,故而,臨床大多選用直腸給藥途徑。通過直腸給藥方式可促使米索前列醇藥物成分直接進入患者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部,生物利用率高,雖吸收速度和口服給藥相比較慢,但藥物作用持久[4]。本次調查結果通過對實驗組患者行直腸給藥處理后發(fā)現(xiàn),患者產后2h、24h出血量、產后出血率少于口服給藥對照組,兩者有區(qū)別(P<0.05),提示:行米索前列醇直腸給藥途徑止血效果顯著。米索前列醇藥物使用后可收縮子宮、腸道平滑肌,口服給藥后易導致其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而直腸給藥方式可從有效預防該現(xiàn)象的發(fā)生,本結果顯示,直腸給藥的實驗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者5例,口服給藥組不良反應者20例,兩者發(fā)生率有區(qū)別(P<0.05),提示:行米索前列醇直腸給藥方式可預防產后不良反應,符合研究報道[5]。
綜上,臨床于分娩患者中行米索前列醇直腸給藥途徑作用顯著,可減少出血量,降低出血率,值得學習。
參考文獻:
[1]張亞蓮.米索前列醇不同給藥途徑預防剖宮產術出血的臨床觀察[J].河北醫(yī)學,2013,19(10):1568-1570.
[2]劉小英,鄒秋唅.米索前列醇直腸給藥預防產后出血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16):130-131.
[3]李翠蘭,宋麗萍,陳敦金,等.米索前列醇預防剖宮產術中及術后出血的臨床觀察[J].熱帶醫(yī)學雜志,2015,15(8):1045-1047,1051.
[4]Liu Zhaoxi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mall dose of misoprostol on postpartum hemorrhage[J].Heilongjiang medicine, 2013,37(9):827-828.
[5]趙雪芬.不同給藥方法下米索前列醇在產后出血預防中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17):111-112.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