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顧5例接觸性溶栓治療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病例,接觸性溶栓治療顱內靜脈竇血栓的患者病情變化快,并發(fā)癥多,需要護士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能夠提出預見性的護理問題并及時解決,提高溶栓治療的成功率。
關鍵詞: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接觸性溶栓;尿激酶;護理
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種少見類型,占全部腦卒中不足31%[1]。病死率達10%~25%[2]。神經介入放射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靜脈竇內接觸性溶栓成為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療手段,大大降低了該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3]。靜脈竇微導管內接觸性溶栓治療我院已經開展3年,為5位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患者進行了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F就此種治療的護理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情況 收集我院3年來所進行接觸性溶栓治療的5例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病例。5例均為女性,年齡為25~35歲;臨床表現為頭痛,個別伴有惡心、肢體活動障礙。
1.2方法 2例患者確診后行靜脈竇內接觸性溶栓治療。在導管室將微導管通過導引經股靜脈進入靜脈竇血栓內,采用脈沖技術以萬U/min的速度注入稀釋尿激酶,隨著血栓溶解,不斷將微導管向前推進,直至靜脈竇主干通暢;將患者送回NICU后,小劑量持續(xù)泵入尿激酶(萬u/h)。溶栓治療過程中,護士遵醫(yī)囑進行血凝系列的檢查。數小時或天后拔出導管鞘,繼續(xù)予以抗凝治療。
1.3效果 接觸性溶栓治療將微導管置于血栓內,一方面可提高血栓內溶栓藥物的濃度;另一方面經微導管內持續(xù)緩慢泵入溶栓藥物,使藥物反復循環(huán)溶解栓子,增加靜脈竇再通率。5例患者微導管持續(xù)尿激酶溶栓治療后,于數天后栓子溶解,癥狀明顯緩解,治愈出院,無嚴重并發(fā)癥。
2 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降低率內壓 靜脈竇血栓形成導致腦靜脈回流受阻、腦脊液吸收障礙,至顱內壓增高?;颊吲R床表現為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等顱內高壓癥狀,甚至患者有意識障礙發(fā)生。腦脊液檢查:多數顱壓大于320mmHg。在術前護士要遵醫(yī)囑使用脫水劑、利尿劑等降低顱內壓、控制腦水腫,并觀察、記錄出入量。另外,患者由于頭痛導致心理恐懼、煩躁,護士要正確評估,做好心理干預,給予心理支持。
2.1.2術前準備 詢問患者既往有造影劑無過敏史,基礎疾病情況。遵醫(yī)囑對穿刺術進行備皮、留置尿管、開放液路、術前8h禁飲食。術前予以完善的檢查項目:心電圖、胸片的檢查,肝腎功能、凝血系列、輸血前五項的檢驗等。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及疏導,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病情,告知術中的配合要點和注意事項,使患者身心達到術前的最佳狀態(tài)。
2.2術后護理
2.2.1一般護理 ①嚴密觀察病情:在治療前應觀察并記錄生命體征、意識狀態(tài)、瞳孔和神經系統(tǒng)體征,作為治療后觀察對比的基礎[3]。觀察患者意識、瞳孔及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患者有無頭痛、嘔吐現象,以便及早發(fā)現顱內高壓、顱內出血等并發(fā)癥。觀察患者四肢活動、語言狀況及足背動脈波動情況,如有異常,立即報告醫(yī)生,配合處置;②術后囑患者臥床繼續(xù)臥床休息,為防止管路脫出必要時要對患者進行約束;③由于臥床時間長、頭痛等原因,患者易煩躁,護士要給予心理疏導,取得患者的理解,積極配合治療;④鼓勵患者多飲水,促進造影劑的排泄;飲食宜清淡,保持大便通暢,預防并發(fā)癥;⑤留置導尿期間,要預防尿路感染。做好基礎護理。
2.2.2微導管及導引導管的護理 術后予以小劑量尿激酶持續(xù)微導管內泵入,是將微導管置于血栓遠端,進行長時間緩慢持續(xù)溶栓治療,增加靜脈竇再通率[4]。因此保證管路通暢,及時有效的使溶栓藥物泵入是術后護理的關鍵。護士要求重點看護,防止導管滑脫、扭曲、移位、堵塞,避免導管被牽拉、拔出。要給與患者合適的體位,必要時予以肢體約束,做好解釋工作,取得理解和配合。保證輸液泵及折射泵的正常運轉[5]。
2.2.3 并發(fā)癥的觀察和處置 ①顱內出血:溶栓后,顱內出血為致命性的,原因可能有:⑴血管內尿激酶溶栓治療理論上有增加出血的風險;⑵靜脈竇閉塞引起的顱內靜脈血液循環(huán)受阻,使顱內靜脈壓增高;⑶操作粗暴,反復推送導管、導絲;⑷在術后護士要嚴密觀察患者的血壓和意識狀況,如有血壓急劇升高、意識障礙加重、頭痛加劇可能發(fā)生顱內出血,要及時報告醫(yī)生,配和搶救;②下肢血管栓塞,觀察穿刺處肢體有無遠端皮膚顏色、溫度、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做好記錄[6]。
2.2.4用藥的護理 在后期抗凝治療過程中,要注意監(jiān)測凝血功能,注意觀察患者有無皮膚、粘膜、消化道出血,有無發(fā)熱、皮疹、惡心腹瀉等不良反應。
3 小結
對經血管內接觸性溶栓治療的 5例腦靜脈竇血栓患者的護理進行總結,體會到:術前健康教育、準確收集評估患者資料和對患者應對能力的個體化護理是順利完成治療的基礎;保持正確體位、避免導管脫出堵塞、及時發(fā)現出血傾向,可防止顱內出血和下肢血管栓塞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熟練使用輸液微量泵、準確應用藥物是順利完成治療的保證。
參考文獻:
[1]Masuhr F,Mehraein S,Einhaupl K.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J].Neurol,2004,251,II-23.
[2]邢成名.缺血性腦血管病[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235-241.
[3]吉訓明,凌峰,謬中榮,等.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血管內治療[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04,3:100-105.
[4]張清,李建民,賈長寬,等.內外科護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9.
[5]Stuart,Ross,Grzegorz,et al.Safety of once-daily insulin detemir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reated with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in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J].Journal of diabetes,2014,6(3):243-250.
[6]Gill,Green,Jenny,Morris,et al.Health,sustainability and student travel[J].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2012,12(1):41-45.
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