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中青年的腦梗死患者與血尿酸(UV) 之間的關系。方法 采用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連續(xù)收集2010年1月~2012年9月年我院門診及住院確診為急性腦梗死的中青年患者105例作為病例組,同期收集年齡、性別匹配的我院健康體檢者103例作為健康對照組。收集病例組與對照組的年齡、NIHSS評分、血尿酸等資料。結果 中青年急性腦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中青年腦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r=-0.049,P=0.712)無相關性。結論 高尿酸血癥是中青年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與疾病嚴重程度無相關系,故加強對中青年腦梗死患者血尿酸的監(jiān)測和干預,對于降低腦梗死的發(fā)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中青年;急性腦梗死;血尿酸
腦卒中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常見病、多發(fā)病,目前已成為危害我國中老年人群健康及生命的主要原因具,具有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的特點,是導致人類死亡的3大疾病之一,且在中青年人群中的發(fā)病率不斷增高,據(jù)統(tǒng)計,我國的腦卒中患者中有2.5%~9.5% 為青年患者[1]。尿酸是人類嘌呤化合物的終末代謝產(chǎn)物,在人體內嘌呤代謝紊亂時容易導致高尿酸血癥,大量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癥是急性腦梗死發(fā)生和轉歸不良的危險因素[2,3]。故本課題旨在探討高尿酸血癥與中青年急性腦梗死的相關性,為中青年腦梗死患者的預防及治療尋求理論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 年1 月~2013 年3月在我院內科住院確診為急性腦梗死患者105例,男65例,女40例,年齡20~45歲,平均(38.6±6.5) 歲。入選標準:符合第4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從發(fā)病至入院時間均為24h內;且24h內進行神經(jīng)系統(tǒng)全面檢查、頭顱CT 和(或)MRI 檢查。排除標準:有明顯心、肝、腎功能不全或其他臟器功能不全者;可能影響尿酸代謝的其它疾病如痛風、腫瘤、腎臟疾病等;服用可能影響試驗結果的藥物者。
另設對照組103例,為年齡性別與病例組匹配的非急性腦梗死患者(排除可能影響血尿酸水平的各種疾病),男63例,女40例,年齡21~46歲(38.5±7.1)歲。所有研究對象均經(jīng)知情同意告知。
1.2血樣檢查 所有研究對象均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3ml,應用美國Beckmancoulter全自動生化儀及其提供的原裝試劑盒,采用尿酸氧化酶兩點終點法檢測血尿酸。
1.3疾病嚴重程度 所有患者入院時均由有經(jīng)驗的神經(jīng)內科醫(yī)生按照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進行評分。NIHSS≤5分者入輕度急性腦梗死組,NIHSS >5分者入中重度急性腦梗死組。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包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 s)表示;兩組比較方差齊用t檢驗,方差不齊用近似t檢驗;相關分析采用雙變量Spearman相關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病例組與對照組血尿酸水平比較 病例組血尿酸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病例組男性、女性血尿酸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病例組血尿酸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之間的分析 Spearman相關分析顯示(r=-0.049,P=0.712)無相關性。
3 討論
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和工作壓力的增加,青年腦梗死的發(fā)病率正在逐年上升青年腦卒中危險因素較多比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等卒中常見的危險因素已受到醫(yī)學界廣泛的關注,但近來高尿酸血癥對腦卒中的影響也越來越被大多數(shù)學者所重視。國外的多項研究表明[4,5],高尿酸血癥與腦梗死呈正相關,是腦梗死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血尿酸水平越高,腦梗死的發(fā)病率越高。本研究也證實急性青年腦梗死患者的尿酸水平比正常組高,其機制可能為:尿酸鹽結晶可沉積于血管壁,引起炎性反應,直接損傷血管內膜,促進血小板聚集[6];刺激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生和誘導內皮細胞功能的異常,從而損傷血管內皮的修復功能[7] ;促進脂質在血管內膜下浸潤,使血液黏度升高;激活血小板,啟動凝血級聯(lián)反應 。
綜上所述,高血尿酸血癥是青年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上對青年腦梗死患者,除了關注傳統(tǒng)的危險因素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外,也應將血尿酸水平測定作為重要的常規(guī)生化檢測指標。因此在青年腦梗死的防治上,除控制傳統(tǒng)危險因素外,早期發(fā)現(xiàn)高尿酸血癥,并從生活及飲食習慣方面積極進行早期干預,是預防青年腦梗死的又一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溫春水.同型半胱氨酸與中青年腦梗死的關系[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2,7(24):45.
[2]Li M ,Hou W,Zhang X ,et al .Hyperu ricemia and risk of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studies[J].Atherosclerosis,2014,232:265-270.
[3]Chiquete E ,Ruiz‐Sandoval JL,Murillo-Bonilla LM ,et al . Serumuric acid and outcome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PREMIERstudy[J].Cerebrovasc -Dis ,2013,35:168-174.
[4]Hozawa A ,F(xiàn)olsom AR ,Ibrahim H ,et al. Serum uric acid an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J].The ARIC study Atherosclerosis, 2005,17:685-690.
[5]Weir CJ,Muir SW ,Walters MR , et al Serum urate as an independentpredictor of poor outcome and future vascular[J].
[6]鄭生浩,王哲, 林群力.腦梗死急性期血清尿酸增高與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關系[J].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8,25(5):586-588.
[7]Ginsberg M H ,Kozin F, OMalley M , et al. Release of platelet constituents by monosodium urate crystals [J].Clin Invest ,1997,60:999-1007.
編輯/馮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