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慢性闌尾炎采用腸癰膏配合西藥治療的臨床價值展開對比分析。方法 將72例慢性闌尾炎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jié)果 治療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7.22%,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77.78%,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展開對比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腸癰膏配合西藥可顯著改善慢性闌尾炎患者臨床癥狀。
關(guān)鍵詞:慢性闌尾炎;腸癰膏;西藥;臨床價值
慢性闌尾炎為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是闌尾急性炎癥消退后遺留的闌尾慢性炎癥病變,多數(shù)患者曾出現(xiàn)典型的急性闌尾炎發(fā)作史,少數(shù)患者開始時為慢性,在劇烈運動后或是食用不潔食物后誘發(fā)急性,之后反復發(fā)作,出現(xiàn)間歇性或是持續(xù)性隱痛,患者多次發(fā)作后,在其右下腹可觸及條索狀硬闌尾[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1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2例慢性闌尾炎患者,均有典型急性闌尾炎病史、遺留右下腹部疼痛,反復發(fā)作右下腹痛,右下腹固定性局限性壓痛等癥狀。其中,治療組36例,男21例,女15例;患者年齡為21~70歲,平均年齡(45.53±10.03)歲;患者病程為7d~3年,平均病程(1.51±0.32)年;29例為反復發(fā)作性,7例為慢性;對照組36例,男22例,女14例;患者年齡為22~71歲,平均年齡(46.38±9.87)歲;患者病程為8d~3年,平均病程(1.62±0.47)年。對本次研究選取患者的基本資料展開對比分析,P>0.05,可對比。
1.2納入標準
1.2.1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同同意加入研究。
1.2.2經(jīng)過倫理學委員會批準同意的患者。
1.2.3沒有合并嚴重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
1.2.4沒有精神疾病和認知障礙的患者。
1.2.5年齡在21~71歲之間的患者。
1.2.6沒有藥物禁忌癥的患者。
1.3排除標準
1.3.1患者及其家屬不愿參加研究的患者。
1.3.2沒有通過倫理學委員會批準同意的患者。
1.3.3合并嚴重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
1.3.4伴有精神疾病和認知障礙的患者。
1.3.5年齡不在21~71歲之間的患者。
1.3.6具有藥物禁忌癥的患者。
1.3.7治療依從性較差的患者。
1.4方法
1.4.1對照組 單純西藥治療,患者肌肉注射2次/d頭孢唑林鈉(華北制藥河北華民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3020668),0.5g/次。同時,患者靜脈滴注1次/d甲硝唑注射液(天子福國際藥業(yè)(江蘇)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2303),7.5mg/kg/次,10d為1療程。
1.4.2治療組 西藥聯(lián)合腸癰膏治療,西藥用法同對照組患者一致?;颊呙?4h在右下腹麥氏點外敷1次腸癰膏,用直徑5~8cm的紗布進行覆蓋,并用膠布固定,10d為1療程。該藥劑的主要成分為凡士林50g、黃柏10g、乳香10g、大黃10g、延胡索10g、冰片6g、甘草5g,將其磨成細末,并用凡士林調(diào)成膏劑。
1.5判定標準[2] 治愈:患者實施臨床治療后,疼痛和局部壓痛等癥狀全部消失,且患者沒有出現(xiàn)自覺癥狀;有效:患者實施臨床治療后,疼痛癥狀消失,但其右下腹出現(xiàn)輕微壓痛,且患者自覺癥狀出現(xiàn)顯著減輕;無效:患者實施臨床治療后,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沒有改善,嚴重的加重。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治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
1.6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92例慢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用率(%)表示,P<0.05代表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進行對比分析,通過腸癰膏配合西藥治療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同通過單純西藥治療患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臨床上,慢性闌尾炎為一種常見疾病,病情較輕的患者會出現(xiàn)腹痛癥狀,右下腹部有間歇性疼痛或持續(xù)性隱痛不適等為其主要臨床癥狀,在患者進行體檢時其右下腹出現(xiàn)局限性壓痛,大多數(shù)具有急性闌尾炎病史。通過臨床研究證明,多數(shù)學者認為慢性闌尾炎主要是為急性闌尾炎患者遺留的闌尾壁纖維組織增生、闌尾管腔部分狹窄或閉合、闌尾周圍黏結(jié)等病例改變,在患者機體抵抗能力低下時導致輕度急性炎癥反復發(fā)作。在中醫(yī)學上,慢性闌尾炎屬于\"腸癰\"范疇,并認為主要因為寒溫不適、飲食不節(jié)、憂思抑郁和暴急奔走等導致患者腸道功能失調(diào),運化失職、傳化不利、濕熱內(nèi)阻、糟粕積滯等導致氣血失和及敗血濁氣壅遏于闌尾產(chǎn)生的疾病,病例機制主要為濕阻、瘀凝、氣滯和熱壅等,在對其實施臨床治療時行氣祛瘀止痛和通腑泄熱解毒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腸癰膏在治療慢性闌尾炎疾病臨床上效果顯著,該藥劑中的黃柏具有燥濕和解毒等作用,乳香具有活血、行氣和止痛等功能,大黃具有蕩積滯、瀉熱毒和行瘀血等功能,延胡索具有活血散瘀和理氣止痛等功能,冰片為龍腦香樹脂或樹干加工的成品,味辛、苦和微寒等為其主要特征,具有開竅醒神和清熱止痛等功能,同時,其對液體滲出或是組織水腫等炎性反應具有顯著抑制作用,甘草具有緩急止痛和調(diào)和諸藥的作用。諸藥聯(lián)合使用可顯著祛瘀止痛、泄熱解毒,外敷可直接到達病灶,通過皮膚吸收、滲透和彌散,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本次研究選取患者中,通過腸癰膏+西藥治療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7.22%,通過單純西藥治療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77.78%,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相比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在黃寶君學者研究中,通過腸癰膏+西藥治療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7%,通過單純西藥治療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3.3%,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相比,差異顯著,P<0.05,同本次研究結(jié)果較為相似。證明,腸癰膏+西藥治療方法對慢性闌尾炎患者臨床癥狀具有顯著改善作用。
綜上所述,腸癰膏+西藥治療方法對慢性闌尾炎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李佩軍,程濤.腸癰膏配合西藥治療慢性闌尾炎75例[J].陜西中醫(yī),2011,32(11):1482-1483.
[2]黃寶君.腸癰膏配合西藥治療慢性闌尾炎60例療效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2,33(33):7234.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