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食管癌切除術加空腸間置代食管術后的護理措施。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6年1月~201 4年3月收治的36例食管癌采取食管癌切除術加空腸間置代食管術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36例手術均成功,1例患者吻合口漏及胸腹腔發(fā)生感染,經(jīng)積極治療護理,患者均痊愈出院。結論 為食管癌切除術加空腸間置代食管術患者制定合理的護理計劃,采取積極主動的個性化護理措施,細致嚴密的護理方案可以減少患者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提高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食管癌;術后護理;措施
食管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食管癌的死亡率全世界最高。食管癌首選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食管癌切除術后食管常用的替代物為胃或結腸,采用食管癌切除術加空腸間置代食管術的患者,用空腸代胃,更符合其生理構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取得較好的效果,現(xiàn)將其術后護理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6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食管癌切除術加空腸間置代食管術患者36例,年齡在52~70歲,平均67.5歲,其中男性30例,女性6例。胃大部分切除術患者36例,胃大部切除術至發(fā)現(xiàn)食管癌的時間為8~20年。食管癌發(fā)生部位:頸段食管癌4例,食管中段癌10例,食管下段癌22例,術前均明確診斷,術前檢查未發(fā)現(xiàn)遠處轉移. 采用2例左頸右胸上腹腹正中三切口,8例右胸上腹正中二切口, 10例胸腹聯(lián)合切口,16例腹正中二切口。
1.2護理措施
1.2.1心理支持 食管癌患者年齡大多偏大,心理特點表現(xiàn)為顧慮多,較脆弱,擔心自己年齡大身體難以承受,對是否能度過手術及術后恢復沒有信心。因此膽怯與渴望得到治療的心理并存,所以要針對患者不同心里特征采取不同方式疏導。為此,責任護士應加強與患者和家屬溝通交流,及時進行心理護理,尤其是痊愈出院的同病種患者讓其現(xiàn)身說法,用療效好的典型病例,鼓勵患者增強信心。
1.2.2術前練習排痰 宣教術后咳嗽排痰的重要性,教會患者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排痰法,即患者取坐位或半臥位,先練習腹式呼吸數(shù)次,而后于深吸氣末屏氣1~2s,保持張口狀,連續(xù)用力咳嗽,使痰液到咽部附近,再努力將痰咳出。
1.2.3術后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術畢回術后恢復室應給予平臥位,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變化及皮膚顏色?;颊咔逍亚疑w征平穩(wěn)后給予半臥位,以利呼吸和引流。責任護士要班班交接各引流管的妥善固定情況,防止引流管移位或脫出。同時給予氧氣吸入,鼻導管吸氧量為 3~5L/min。
1.2.4保持呼吸道通暢 患者清醒且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鼓勵其做有效的咳嗽及深呼吸,及時將痰液排出,防止發(fā)生肺不張[1]。術后第1d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協(xié)助患者間斷坐起、叩背,按壓胸骨上窩處氣管以刺激咳嗽、排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時,給予超聲霧化吸人, 1次/6h,用生理鹽水20 ml+糜蛋白酶4000 U+ 氨溴索60 mg,霧化吸入1次/6h,15~20 min/次,囑患者深呼吸。為使患者對護士的指導工作能更好的配合,術后鼓勵患者訴說疼痛感受,及時疼痛評估,采取有效的鎮(zhèn)痛措施。必要時纖支鏡吸痰。
1.2.5胸腔閉式引流管的護理 取半臥位或坐位更利于胸腔引流。護士做好圍手術期健康教育,講述各種管道留置的目的及注意事項和配合要點等,讓患者與家屬參與管道管理。保持胸腔閉式引流管引流通暢,觀察水柱有無波動。為防止引流管脫出要妥善固定,保持翻身活動適當?shù)拈L度。引流瓶應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 cm,防止瓶內液體逆流胸膜腔。檢查胸引管銜接是否密閉,有無漏氣,防止受壓扭曲。胸引瓶長管的玻璃接口處容易脫管,可用膠布8字固定。保持胸腔引流口處敷料干燥,觀察胸管出口處情況,如有滲液、滲血應立即更換。引流裝置應保持無菌,每日更換水封瓶,同時防止逆上感染,并在胸瓶液面處做好標記便于觀察引流量的情況,并做好記錄,及時判斷引流管不暢、引流液異常等發(fā)生的原因,并及時處理。
1.2.6胃、十二指腸營養(yǎng)管的護理 置管期間做好口腔護理,管飼飲食前后用生理鹽水20 rnl沖洗十二指腸營養(yǎng)管,防其管徑小引起堵塞。胃、十二指腸營養(yǎng)管應固定妥當,在導管出鼻處做好標記,每班檢查導管是否有移位現(xiàn)象,以防腸蠕動把導管帶入消化道或不小心拔出。留置胃管的脫管率在留置導管脫管中占較大比例,應高度重視。十二指腸營養(yǎng)管固定不脫管是保證腸內營養(yǎng)液給予的必要條件 一旦脫管或拔出和胃管一樣不可重新插入。胃、十二指腸營養(yǎng)管固定方法:首先用酒精棉簽清潔皮膚、脫脂,用長約8.0cm,加壓膠帶分成2cm,3cm兩條,取3cm膠帶剪成人字形,頭端余3cm固定鼻梁處,并按壓撫平膠帶,末端的5cm剪成兩條分別纏繞在胃管和十二指腸營養(yǎng)管上,從鼻端往下蛇形環(huán)繞,在最末端折起一小邊角,以利撕脫更換,最后用2cm的膠帶高舉平臺法將延長管貼于臉頰下部。每3~4d更換一次,隨臟隨換。加強巡視和觀察 遵醫(yī)囑定時給予生理鹽水沖管胃管6~8次/d,每次用20ml緩慢推注不回抽沖洗完連接負壓瓶。及時清除胃負壓瓶內的氣體液體以保證持續(xù)的負壓吸引,防止胃潴留及胃脹氣。
1.2.7營養(yǎng)支持護理 患者由于行消化道手術,術后需嚴格禁食禁飲,容易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因此,術后通過營養(yǎng)支持為患者補充和提供維持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素很重要[2]。術后12~24 h,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及早行腸內營養(yǎng),促進腸蠕動。先用生理鹽水500 ml腸內緩慢滴注,速度30~40滴/min,溫度 38~40℃,患者體位為床頭抬高30~40°,鼻飼后仍保持半臥0.5~1h,輸入過程中觀察患者有無腹痛腹脹等不適,如無不適第2d可改用能全素等營養(yǎng)液在電腦輸注泵的控制下勻速灌注,或自制的營養(yǎng)液,如菜湯、米湯、魚湯等, 1次/2h,50ml/次,用注射器推入,由少到多,不超過200ml/次。腸內注入未達到的營養(yǎng)供給,由靜脈滴注來補充,以滿足人體營養(yǎng)需要。營養(yǎng)液的溫度需控制,夏季常溫下可直接輸入,冬季將自動恒溫儀安置在輸液器末端近營養(yǎng)管接口處,加溫輸注。 嚴格無菌操作注射器每天更換消毒。術后6~10d指導患者經(jīng)口進食,先從試飲水開始,做好健康宣教,指導患者細嚼慢咽且進食后半小時內不宜躺臥,進食由流食、半流食,逐漸改為軟食,詢問患者有無腹脹、腹痛。術后3~4w如患者無特殊不適可進普食但注意嚴格飲食指導,要少量多餐防止進食過多過快避免生冷硬食物進食后并密切監(jiān)測體溫變化警惕吻合口瘺的發(fā)生。
1.2.8吻合口瘺的預防和護理 吻合口瘺是食管、賁門切除,食管重建手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3]術后早期發(fā)現(xiàn)吻合口瘺的發(fā)生并及時處理,是保證傷口盡快愈合的關鍵。吻合口瘺多發(fā)生在術后5~7d,在此期間應密切觀察患者是否有高熱、呼吸困難、胸管引流液的量、性狀、顏色等發(fā)生變化、全身中毒癥狀,一旦出現(xiàn)上述癥狀,應立即通知醫(yī)師并配合處理。本組病例中1例患者術后第7d發(fā)生吻合口漏及胸腹腔感染,采取立即禁食禁飲,嚴密觀察生命體征,持續(xù)胃腸減壓,保守引流,胸引管引出液體渾濁,有食物殘渣,配合醫(yī)生用溫生理鹽水500ml加0.5%甲硝唑100 ml行胸腔沖洗,每日兩次。經(jīng)腸內外途徑加強營養(yǎng),吻合口瘺愈。
1.2.9術后功能鍛煉 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應盡早開始功能鍛煉可促進肺復張和肺功能的恢復,有利于胸腔引流,促進腸蠕動的恢復,減輕腹脹和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2討論
空腸取代胃置代食管更接近食管生理功能,為食管癌切除術加空腸間置代食管術患者制定詳細的個性化護理措施,護理中加強呼吸道的管理、做好各管道的觀察與護理、保證營養(yǎng)支持,嚴防常見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即大大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又使護理效果更滿意。
參考文獻:
[1]任光國.胸外科手術并發(fā)癥的預防和治療[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358.
[2]畢麗云 . 整體護理健康教育手冊 [M]. 廣東科技出版社,2009:197。
[3]戰(zhàn)玉芳,許孔云.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瘺護理[J].中華現(xiàn)代護理學雜志,2008,5(7):606-607.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