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產婦產后出血應用綜合性護理治療的效果,以豐富臨床治療經驗。方法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并確診產后出血的產婦100例,根據入院治療順序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分娩護理措施,觀察組則運用綜合護理干預予以治療。經治療后,統計兩組患者手術后2h、24h的出血量以及產后出血發(fā)生率,并將結果進行對比。結果 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術后2h及術后24h的出血情況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另外,觀察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現產后出血現象,產后出血發(fā)生率為6.00%,對照組患者中有9例患者出現產后出血現象,產后出血發(fā)生率為18.00%,觀察組患者的產后出血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顯(P<0.05)。結論 產婦產后出血應用綜合性護理治療能夠有效降低術后出血情況的發(fā)生率,并且減少了術后出血量。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產后出血;效果觀察
產后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并發(fā)癥,是引起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1]。臨床實踐治療發(fā)現加強綜合護理干預以治療產后出血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2]。研究選擇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確診產后出血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產婦產后出血應用綜合護理措施治療的效果,豐富臨床治療經驗.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通過臨床癥狀與常規(guī)檢查確診的100例產后出血患者。對照組50例患者年齡20~38歲,平均年齡(27.23±3.37)歲,孕周35~41w,平均孕周為(38.3±1.6)w;觀察組50例患者年齡21~37歲,平均年齡(27.65±3.83)歲,孕周35~41w,平均孕周為(38.2±1.5)w。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臨床表現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分娩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則進行綜合護理措施,具體如下:①產前護理干預:首先醫(yī)護人員應幫助患者減輕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避免由于心里緊張而帶來的兒茶酚胺類物質增多,降低宮縮乏力的發(fā)生情況,進而減少產后出血發(fā)生率。醫(yī)護人員應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分別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及時發(fā)現如羊水過多、妊娠合并癥、多胎妊娠等可能引起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②產時護理干預:醫(yī)護人員應對三個產程都采取密切的護理措施。在第一產程中,時刻觀察胎心以及宮縮情況,避免因為產程的延長而引起患者疲勞。在第二產程中,對于高危因素患者進行密切的監(jiān)護,做好導尿準備,幫助患者提升信心并且正確使用體力。在第三產程中,醫(yī)護人員應協助分娩,對于高危因素的產婦給予預防性藥物,避免產后出血現象的發(fā)生,并且觀察胎盤的詳細情況。③產后護理措施:產后2h是產婦出血的高發(fā)時段,醫(yī)護人員時刻觀察患者的出血情況以及各項生命體征的改變情況。
1.3療效觀察 經治療后,觀察兩組患者手術后2h的出血量、24h的出血量。同時觀察兩組患者產后出血發(fā)生率。根據不同的分娩方式,出血量的計算方法也不相同,陰道分娩的產婦采用稱重法和容積法,而剖宮產的產婦根據紗布稱重、吸引瓶或手術單的血跡面積來計算。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采用(x±s)表示,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分析,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產后出血情況比較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術后2h及24h的出血情況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兩組患者產后出血發(fā)生率比較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現產后出血現象,產后出血發(fā)生率為6.00%,對照組患者中有9例患者出現產后出血現象,產后出血發(fā)生率為18.00%,觀察組患者的產后出血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顯(P<0.05)。
3討論
目前臨床上對產后出血的定義為在胎兒分娩出以后的2h內產婦陰道流血超過400ml或者在胎兒分娩出以后的24h內產婦陰道流血超過500ml,這也是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宮縮乏力、產道損傷、胎盤殘留等也是引起產后出血的重要因素[4]。臨床研究發(fā)現產婦產后出血應用綜合性護理措施起到了一定的療效[5,6]。由于產后出血多發(fā)于胎兒分娩出至胎盤分娩出以及胎盤分娩出至產后的2h這兩個時段,所以簡單的護理干預往往無法有效的預防產婦產后出血[7]。而綜合性護理措施主要通過產前護理干預、產時護理干預及產后護理干預三個方面對產婦提供服務。
本次研究發(fā)現觀察組患者在術后2h及術后24h的出血情況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表明了產婦產后出血應用綜合性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減少產婦的產后出血量,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另外,觀察組患者的產后出血發(fā)生率為6.00%顯著低于對照的18.00%,兩組對比差異顯(P<0.05),表明了產婦產后出血應用綜合性護理措施有效降低了產后出血發(fā)生率,達到了一定的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產婦產后出血應用綜合性護理措施治療能夠有效降低術后出血情況的發(fā)生率,并且減少了術后出血量。
參考文獻:
[1]張凈,方偉,王燕.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負性情緒、自我管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4,52(34):95-98.
[2]呂鮮梅.綜合性護理對丙種球蛋白治療手足口病患兒療效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4,52(32):80-82.
[3]楊文筆.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2,33(05):1064-1065.
[4]張萍.預防性治療子宮收縮乏力性產后出血690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5,42(01):14-15.
[5]鄭疆,陸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和米索前列醇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對比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5,23(01):48-50.
[6]韓燕,趙崇偉.產后出血的臨床分析及救治策略[J].當代醫(yī)學,2012,18(24):31-32.
[7]索仲.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響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07(19):209-210.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