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腦卒中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措施。方法 分析176例老年腦卒中患者的病例資料,在一般護理措施上采取心理護理、功能鍛煉、針對性預防措施、體位護理、觀察患肢反應和用藥觀察等各種護理措施。結果 176例老年腦卒中患者共發(fā)生4例DVT,發(fā)生率為2.3%,均發(fā)生于左下肢,經溶栓治療1個療程后癥狀均減輕,體溫下降,肢體消腫,疼痛減輕,效果顯著。結論 對老年腦卒中患者進行早期預防及護理,可明顯降低DVT的發(fā)生率。
關鍵詞:老年;腦卒中;下肢深靜脈血栓;護理措施
深靜脈血栓(DVT)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靜脈內不正常凝結、阻塞管腔等因素導致的靜脈回流障礙現象。老年腦卒中患者由于長期臥床極易發(fā)生DVT。DVT是老年腦卒中患者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多發(fā)生于下肢,尤以左側常見,輕者可導致下肢血栓形成后遺癥,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肺栓塞[1,2]。因此本研究擬探討老年腦卒中患者DVT的預防及護理措施。
1 臨床資料
176例老年腦卒中患者均為本院老年病科2012年12月~2014年8月住院治療的患者,根據臨床癥狀體征,顱腦影像學檢查(CT或MRI)均已確診[3]。其中男121例,女56例;年齡68~83歲,平均年齡為(74.7±9.4)歲。對所有患者入院時進行評估下肢情況,測定腿圍,觸及足背動脈及腘動脈搏動,對于懷疑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行雙下肢彩色多普勒超聲血流檢查,如發(fā)現入院前已經存在深靜脈血栓患者予以剔除。
2 預防及護理措施
2.1一般護理措施 給患者低鹽低脂、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飲食。多吃水果蔬菜,多飲水,飲水量在1500ml/d以上,保持大便通暢,以免宿便壓迫乙狀結腸,引起左下肢DVT。避免咳嗽憋氣,以免增加腹腔壓力,影響下肢血液回流,同時降低血液黏稠度[4]。
2.2心理護理 老年住院患者,大多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緊張、抑郁或煩躁、易怒等情緒。我們針對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5]:①對精神緊張有恐懼心理者,主動關心患者的病情變化,使其消除心理壓力,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②抑郁型患者,對其進行開導安慰,氣積郁結,則易致淤血阻滯,脈絡不通,不利治療;③煩躁易怒的患者,我們給予耐心說服和安慰,向其講解怒傷肝,肝之疏泄,肝郁氣結,則氣血運行不暢,同樣可以導致淤血阻滯,脈絡不通而加重病情。
2.3功能鍛煉 給患者定時翻身,幫助患者在床上主動或被動活動肢體,根據患者的病情及肢體肌力情況制訂個體化的康復方案。配合針灸、推拿等理療方法,對癱瘓肢體進行治療[6]。
2.4針對性預防措施 護士對老年患者盡量不在股靜脈置管,并盡早使用加壓彈力襪(GCS)進行預防,彈力襪尺寸要大小合適,以取得好的效果。必要時應用電針、生物反饋治療等刺激肌肉,增強肌肉敏感性,提升肌力,促進血液回流[7]。
2.5體位護理 密切觀察下肢情況,如患者出現下肢腫脹、疼痛時,保證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抬高患肢20°~30°,這種體位可使股靜脈呈松弛不受壓狀態(tài),也有助于靜脈回流,減輕血液阻滯,緩解患肢腫脹,使患肢避免擠壓,嚴格制動,嚴禁熱敷、按摩,以防栓子脫落而造成肺栓塞。
2.6觀察患肢反應 注意患肢皮溫及足背動脈波動情況,密切觀察患肢周徑情況。測量方法可采用膝關節(jié)為中心,膝上15cm處和膝下10cm處,其周徑增加,說明靜脈回流受阻;顏色加深、溫度升高,說明出現感染,應及時通知醫(yī)生,積極處理。在護理過程中注意安全,嚴防碰撞傷肢體。加強靜脈血管的保護,有計劃的輪換使用靜脈通路。
2.7用藥觀察 遵醫(yī)囑應用藥物治療同時,密切觀察患者有無出血傾向,如:傷口處滲、出血情況;觀察血壓、心率及末梢循環(huán)情況;觀察有無鼻出血、牙齦出血、皮膚散在出血點等現象,并檢測出凝血時間。
3 結果
通過上述預防及護理措施,僅有4例發(fā)生DVT,均發(fā)生于左下肢,經溶栓治療1個療程后癥狀均減輕,體溫下降,肢體消腫,疼痛減輕,經彩色多普勒檢查:側支循環(huán)已建立,無后遺癥、無肺栓塞發(fā)生。176例老年住院患者中,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為2.3%,大大低于文獻報道10%~20%的水平,效果顯著。
4 討論
老年腦卒中患者是DVT的高發(fā)人群,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8]:①高齡因素,年齡作為DVT的獨立危險因素已受到廣泛認同。血管內皮細胞隨年齡的增長產生促凝物質;高齡患者靜脈內膜粗糙,靜脈瓣萎縮,氧自由基及活性氧對內膜損害增多;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亢進,纖溶活力下降等致高凝血傾向;②老年患者常伴發(fā)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癥及慢支肺氣腫等器質性疾病,多臟器功能減退,心輸出量減少,靜脈回流減慢,可使下肢血流處于相對滯緩狀態(tài);③老年卒中患者一般病情較重,偏癱恢復慢,相對臥床時間長,下肢活動少,下肢靜脈失去肌肉泵作用,血管舒縮反射減弱,導致下肢血流速度緩慢,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風險;④老年卒中常為多發(fā)病灶,易致球麻痹,多伴意識障礙,引起吞咽困難,攝入液體量不夠;且因病情重,多應用脫水利尿藥物,可致血容量不足,血液濃縮,血粘度增高,進而形成繼發(fā)血栓;⑤老年卒中患者抵抗力低,易誘發(fā)感染、發(fā)熱,常使用降溫毯;老年人淺靜脈不充盈,輸液困難,或因治療需要,常行股靜脈穿刺置管,這些均可加重血管內皮損傷,啟動內源性凝血系統,從而引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通過給老年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就醫(yī)環(huán)境,進行積極的心理指導,正確的生活指導,按時遵醫(yī)囑用藥,積極正確地采取主動或被動軀體及肢體活動,積極治療內科基礎病變,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給予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動態(tài)監(jiān)測,有效減少了DVT形成或血栓形成的程度。由此可見,對老年腦卒中患者進行早期預防及護理,可明顯降低DVT的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朱傳賢,霍貴玲,林峰.腦卒中并發(fā)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24):2262.
[2]鄭普春,陳曉云,李寧.老年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全科護理研究,2010,8(2):258-259.
[3]中華醫(yī)學會,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2):379.
[4]于海榮.預防下肢深靜脈栓塞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8A):47-48.
[5]張運香.高血壓腦出血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0):88-89.
[6]鄭普春,陳曉云,李寧.老年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0,8(2):258-259.
[7]陳曉濱,楊偉國.70歲以上老年人深部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干預[J].中國現代醫(yī)生,2008,46(32):115-116.
[8]馮會祥.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進展[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8,21(5):527.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