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小兒靜脈用藥安全的影響因素及其針對性的護理對策。方法 對我院兒科門診收治的726例靜脈用藥患兒資料進行分析,入選患者均靜脈用藥,分析患兒靜脈用藥安全隱患的發(fā)生,并針對用藥安全隱患影響因素提出針對性護理對策。結果 726例患兒中86例發(fā)生靜脈安全,發(fā)生率占11.8%。86例患兒中36例輸液用藥速度改變,占5%;21例藥物劑量存在誤差,占2.9%;13例患兒由于體重記錄錯誤造成藥物劑量使用不當,占1.8%。結論 小兒靜脈用藥安全影響因素較多,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小兒靜脈用藥管理,降低小兒靜脈安全隱患發(fā)生率,提高用藥安全。
關鍵詞:小兒靜脈用藥;影響因素;護理對策
靜脈用藥是臨床上常見的用藥方式和治療手段,能夠快速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提高臨床療效?;純翰∏樽兓^快,患兒口服用藥不合作等原因,使得靜脈輸液成為醫(yī)師給藥的最佳方式[1]。兒科患兒靜脈用藥時具有其特殊性,藥物劑量相對較小(用量為成為2%作為兒童每千克體質(zhì)量的用藥量),患兒靜脈用藥過程中如果使用不當,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為了探討小兒靜脈用藥安全的影響因素及其針對性的護理對策。對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兒科門診收治的726例靜脈用藥患兒資料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兒科門診收治的726例靜脈用藥患兒資料進行分析,患兒中男445例,女281例,患兒年齡為1d~14歲,平均年齡為(4.2±0.8)歲,患者從發(fā)病到入院治療時間為1~4d,平均時間為(2.4±0.6)d。靜脈用藥患兒均為兒科常見病、多發(fā)病以及疑難病種?;純褐?,693例靜脈輸液,33例靜脈注射,患者對治療方案、護理措施等有知情權,患兒年齡、病程等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選患兒均常規(guī)靜脈用藥,對本次研究調(diào)查設計的護理人員進行相關的調(diào)查項目培訓,對出現(xiàn)靜脈用藥安全隱患的現(xiàn)象后認真填寫相關登記表格,并將用藥安全影響因素發(fā)生的時間、藥物名稱、配藥流程、藥物的使用劑量、用藥速度等相關因素進行詳細記錄。
1.3統(tǒng)計學方法 相關數(shù)據(jù)用SPSS16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并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采用(x±s)等表示,并進行t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研究,726例患兒中86例發(fā)生靜脈安全,發(fā)生率占11.8%。86例患兒中36例輸液用藥速度改變,占5%;21例藥物劑量存在誤差,占2.9%;13例患兒由于體重記錄錯誤造成藥物劑量使用不當,占1.8%,見表1。
3 討論
靜脈用藥是臨床上常見的用藥方式,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治療效果。但是,部分患兒用藥時由于多種原因等造成靜脈用藥時安全影響因素較多,具體如下:①輸液用藥速度改變[2]。小兒靜脈用藥時有別于成年人;患兒家屬依從性低、患兒配合能力差,造成患兒難以配合固定。家屬將患兒抱高、大幅度改變體位等原因,從而改變了滴數(shù)[3]。此外,患兒靜脈用藥時由于對患兒及其家屬宣傳教育力度不夠,教育內(nèi)容、教育時機等操作不當?shù)?,從而容易導致意外事件的發(fā)生。部分患兒由于輸液時間長,部分家屬隨意提高輸液速度,從而造成畸形心衰發(fā)生[4]。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輸液用藥速度改變占小兒靜脈用藥安全影響因素發(fā)生率的41.7%,顯著高于其他安全影響因素(P<0.05);②輸液用藥劑量誤差[5]。小兒靜脈用藥時臨床藥物多變,部分醫(yī)院醫(yī)師對新藥的規(guī)格、劑量不熟悉等,導致藥物劑量、液體用量過小或過大。同時,部分患兒用藥特殊性,如:抗菌素、免疫抑制劑等量相對較少,單一用藥時輸液管內(nèi)有一定的殘余量無法輸入,從而影響藥物藥效。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藥物劑量誤差占小兒靜脈用藥安全影響因素的24.2%;③體重記錄不正確?;純红o脈用藥時多數(shù)根據(jù)體重用藥[6]。部分護士用藥護理經(jīng)驗不足,并沒有認識到患兒的體重是耳科醫(yī)生用藥的依據(jù)。獲得體重的數(shù)據(jù)多數(shù)是由于家屬自己稱重后報數(shù)給護士,從而容易造成數(shù)據(jù)不準。部分護師護理時缺乏責任心,存在誤差,從而造成醫(yī)師不能按照體重計算正常用藥。根據(jù)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小兒靜脈用藥體重記錄不正確占靜脈用藥安全影響的15%;④其他安全影響因素。除上述原因外,還有以下安全影響因素,如:配藥流程欠完善,其他因素等。本次研究中,726例患兒中86例發(fā)生靜脈安全,發(fā)生率占11.8%。86例患兒中36例輸液用藥速度改變,占5%;21例藥物劑量存在誤差,占2.9%;13例患兒由于體重記錄錯誤造成藥物劑量使用不當,占1.8%,這個結果和相關研究結果類似。
為了降低小兒靜脈用藥安全影響因素,提高小兒靜脈效果必須提出針對性的護理對策,方法如下:①規(guī)范配藥流程。小兒靜脈用藥時,必須制作小兒外科用藥配置指引,標出小兒外科常用藥物計算出藥物的用量以及對應的藥液毫升數(shù);對于特殊液體制備時應該標注藥物的配方以及總量,必要時做皮試藥品,并且醫(yī)院定期組織醫(yī)師學習,提高護士專業(yè)技能,從而有效地避免用藥劑量配置錯誤出現(xiàn)的誤差;同時,護士還應該核對患兒靜脈用藥前后的配藥,配藥護士配藥時必須注明藥溶劑量以及藥物的使用情況[7];②加強醫(yī)院溝通,提高護師工作責任心。每位護師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去完成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查對工作,保證患兒能夠安全用藥。同時,患兒用藥時,責任護師必須嚴格掌握患兒病情變化以及用藥情況,保證藥物能夠發(fā)揮最大藥效;③準確稱取患兒體重。兒科門診有別于其他門診,患兒用藥時更多地以體重用藥。同時,醫(yī)院設置小兒入院登記,要求責任護師親自為患兒稱量體重,減少讀書誤差。提高患兒靜脈用藥的準確性;④加強患兒及其家屬宣傳教育[8]。為了降低小兒靜脈用藥安全性,患兒入院后還應該加強患兒及其家屬用藥安全。首先,護師向患兒及其家屬解釋患兒的病情、年齡、治療方案,并結合藥物的作用時間做好結石,告知患兒家屬靜脈用藥低速的重要性(對于嬰兒來說滴速控制在6~19滴/min,幼兒滴速控制在10~15滴/min),防治患兒由于滴速過快增加患兒心臟負擔。其次,護師向患兒家屬在輸液過程中不能讓患兒外出輸液,避免發(fā)生藥液污染、輸液反應或其他意外事件等。切不可為了要速度而隨意更改滴速。對于使用三升袋患兒,護士要做好交班工作。但是,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實驗中病例數(shù)相對較少,樣本容量有待進一步增加;另一方面,實驗中對患兒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時存在加大人為誤差均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綜上所述,小兒靜脈用藥安全影響因素較多,從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小兒靜脈用藥過程中藥物的劑量、速度、用藥時護師的專業(yè)技能以及患兒體重等因素都是小兒靜脈用藥安全影響因素。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小兒靜脈用藥管理,加強醫(yī)護溝通,加強護師和患兒及其家屬的安全教育,降低小兒靜脈安全隱患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曾繁典.藥物流行病學與藥物警戒[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04,13(6):285-287.
[2]張紅.小兒靜脈輸液中的護理糾紛及防范[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9,17(11):1027.
[3]張淑媛.兒童靜脈輸液發(fā)生藥品不良反應(ADR)的特點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3,(15):369-369.
[4]徐翠榮,等.護理用藥安全管理的對策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8,16(8):1455-1456.
[5]郭鵬飛,趙平.1019例門診靜脈輸液兒童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12,18(1):31-33.
[6]陳都紅,王超,黃丹麗.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給藥的護理管理[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5(1):179-181.
[7]姜艷梅,馬淑杰.兒童靜脈輸液藥物不良反應與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3,23(4):1968-1969.
[8]趙榮,彭淑芬,王麗珍.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隱患的分析及對策[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34(5):196-197.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