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在兒科患者口服用藥安全中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 對我兒科門診收治的80例兒科疾病患者資料進行分析,根據(jù)不同護理方案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護理,實驗組實施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實驗組92.5%服藥依從,92.5%能夠按時用藥;97.5%患者口服用藥方法正確,95%患者家屬掌握藥物相關知識,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2.5%服藥出現(xiàn)誤區(qū),2%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家屬滿意率為92.5%,顯著高于對照組(滿意率為70%)(P<0.05)。結論 兒科患者治療用藥過程中實施護理干預效果理想,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用藥安全性。
關鍵詞:護理干預;用藥安全;護理效果
兒科門診是醫(yī)院重要的科室,該科室收治的患兒疾病類型較多,且患兒病情變化也比較快,常見的疾病有:發(fā)燒、肺炎、流感等,且多數(shù)患者治療過程中需要口服用藥,但是,藥物不良反應也比較多,影響患者治療預后[1]。為了探討護理干預在兒科患者口服用藥安全中的臨床護理效果。對2015年1月~2月我兒科門診收治的80例兒科疾病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兒科門診收治的80例兒科疾病患者資料進行分析,根據(jù)不同護理方案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有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齡為1~12歲,平均年齡為(6.2±0.8)歲,患者從發(fā)病到入院治療時間為1~4d,平均時間為(2.4±0.6)d;對照組有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患者年齡為1.3~13.6歲,平均年齡為(6.7±1.3)歲,患者從發(fā)病到入院時間為1.2~5.5d,平均時間為(2.6±1.0)d。患者對治療方案、護理措施等有知情權,患者年齡、病程等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護理,方法如下:根據(jù)患者疾病類型、疾病嚴重程度等正確的指導患者用藥,告知患兒家屬日常用藥方法、用藥時間以及用藥類型等,讓患兒能夠按時、按量用藥,提高患兒用藥依從性[2]。
1.2.2實驗組護理方法 實驗組實施護理干預,方法如下:①用藥前評估?;純喝朐汉?,護師應該根據(jù)患兒主要服用的藥物,采用我院自擬問卷調(diào)查表了解患兒及家屬對藥物相關知識掌握和認知情況,主要包括:藥物作用、藥物禁忌、喂養(yǎng)技巧等,并對患兒及其家屬相關認知度進行糾正和講解[3-5];②用藥安全干預:認知干預。護師針對患者家屬在相關藥物使用以及口服用藥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行講解,并告知患者家屬兒科口服用藥想知識,藥物劑量、喂養(yǎng)技巧等,對同一類疾病患兒可集中宣教。根據(jù)實驗評估顯示:63%家屬不了解患兒喂藥技巧,36%患兒家屬不知道藥物配置方法?;純嚎诜盟帟r如果患兒不配合會造成患兒嗆咳等。因此,對于不足1歲患兒口服用藥時可以使用氣球、發(fā)聲玩具等吸引其注意[6]。在喂藥工具上可以使用奶瓶、吸管等喂藥。對于1歲以上的患兒用藥時護師應該積極耐藥的鼓勵、說服,引導其正確用藥。而在服藥姿勢上來說可以指導患兒及家屬站立或坐位姿勢用藥,切不可使用臥位;③用藥時間?;純河盟帟r護師應該控制好用藥時間,保證患兒能夠按時用藥。對于特殊藥物,護師應該通過書面或口頭交代,提高用藥安全性;④保證藥物劑量?;純喝后w用藥劑量一般為成人用量的2%。為了保證患兒能夠安全用藥,護師應該保證藥物劑量。如:處方中有0.025mg地高辛護師應該先核對劑型,然后計算藥物劑量,核查無誤后讓患兒用藥。
1.3統(tǒng)計學方法 相關數(shù)據(jù)用SPSS16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并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采用(x±s)等表示,并進行t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次研究中,實驗組92.5%服藥依從,92.5%能夠按時用藥;97.5%患者口服用藥方法正確,95%患者家屬掌握藥物相關知識,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2.5%服藥出現(xiàn)誤區(qū),2%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家屬滿意率為92.5%,顯著高于對照組(滿意率為70%)(P<0.05),見表2。
3 討論
兒科門診在醫(yī)院占據(jù)重要地位,該門診收治的患兒疾病類型較多,且多數(shù)患兒入院后伴有哭鬧等情況,部分患者家屬由于對口服用藥缺乏認識,使得患兒用藥安全性存在較大的隱患,影響患兒治療預后[7]。常規(guī)護理方法雖然能夠能保證患兒順利治療,但是患兒護理依從性也比較差。
本次研究中,實驗組92.5%服藥依從,92.5%能夠按時用藥;97.5%患者口服用藥方法正確,95%患者家屬掌握藥物相關知識,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2.5%服藥出現(xiàn)誤區(qū),2%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這個結果和相關研究結果類似。根據(jù)相關研究結果顯示:患兒用藥種類、次數(shù)越多、藥物使用方法越復雜、療程越長,患兒服藥依從性越差,嚴重影響藥效[8]。通過護理干預,指導患者嚴格按醫(yī)囑進行口服用藥,能夠最大限度的減少口服用藥次數(shù)和數(shù)量,給患者選擇長效、控釋片劑,保持作用、溫和、平穩(wěn),提高患者口服用藥的依從性。同時,讓患兒家屬了解口服用藥期間的藥物禁忌,正確的掌握口服用藥方法,提高治療效果。此外,患兒口服用藥時還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口服用藥時間,護師要善于按照藥物的起效時間和半衰期等進行合理的安排,使得將同等藥物藥效發(fā)揮到最大,從而提高臨床療效。護理干預的實施能夠指導患兒家屬將口服用藥放在固定位置,貼上口服用藥名稱、劑量、時間標簽,減少藥物漏服、忘服發(fā)生率,保證患兒能夠按時、按量用藥。護理干預中通過向患兒及其家屬反復深入淺出的宣傳教育疾病的發(fā)病機制、治療、預后等,使得患兒能夠規(guī)律用藥。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家屬滿意率為92.5%,顯著高于對照組(滿意率為70%)(P<0.05),這個結果和相關研究結果類似。
根據(jù)相關研究結果顯示:用藥品種過多是產(chǎn)生藥源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藥物和藥物相互作用,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用藥種數(shù)呈現(xiàn)出正相關。本次研究中,患兒年齡相對比較少,患兒口服用藥時均需要在家屬監(jiān)督下完成。一方面實驗中樣本例數(shù)相對較少,樣本容量有待進一步擴大;另一方面,護師對患兒治療過程中搜集到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時存在較大的人為誤差均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綜上所述,兒科患者治療用藥過程中實施護理干預效果理想,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用藥安全性。
參考文獻:
[1]趙雙,張改蘭.談談50例精神病患者的藏藥行為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醫(yī)學,2011,6(22):22.
[2]龔佩茹.門診輸液患者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的原因及其護理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19):1842-1843.
[3]張生翠,李莉.抗精神病藥物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的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27):319-320.
[4]李珊,李雅玲,馬盼香.雙硫侖樣反應50例臨床分析與預防藥物不良反應[J].臨床合理用藥,2010,3(18):106-107.
[5]朱雷.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藥行為的觀察及護理對策[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1,23(17):2011-2012.
[6]趙維敏,李明芳.住院精神病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1):105-106.
[7]全鵬,雷松蕙,黃思靜.社區(qū)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遵醫(yī)依從性影響的調(diào)查[J].護理與康復,2009,6(6):36-37.
[8]Priolo T,Lamba LD,Giribaldi G,et al.Childhood thalidomide neuropathy:a clinical and neurophysiologic study[J].Pediatr Neurol,2008,38(3):196-199.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