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降低非計劃性拔除靜脈留置針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方法 對369例靜脈留置針患者的護理進行分析,非計劃性拔除留置針的原因分析及對策。隨機抽取2014年2月~11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普外科3~87歲369例住院靜脈留置針患者進行觀察,分析不同年齡、不同疾病、不同部位、不同穿刺方式的非計劃性拔除靜脈留置針原因,探討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結(jié)論 分析非計劃性拔除靜脈留置針原因,56例患者發(fā)生非計劃性拔除靜脈留置針,占總靜脈留置針15.2%,采用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顯著減少了非計劃性拔除輸液管,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靜脈通路,減少患者的穿刺等不適刺激,改善了護理質(zhì)量,提升了患者滿意度。
關(guān)鍵詞:靜脈輸液護理;非計劃性拔除靜脈留置針;原因分析;處理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普外科2013年2月~11月對381例患者行B-D公司22、24、26號留置針靜脈輸液,其中男180例,女201例,年齡18個月~80歲,平均年齡60歲為對照組;2014年2月~11月對369例患者行靜脈輸液,其中男191例,女178例,年齡3~87歲,平均年齡62歲為研究組。兩組性別及年齡差異無顯著性。
1.2統(tǒng)計處理 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輸入SPSS12.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jié)果
2.1非計劃性拔除靜脈留置針發(fā)生情況 兩組非計劃性拔管率差異有顯著性(χ2=13.285,P<0.001),見表1。
2.2不同年齡非計劃性拔除靜脈留置針發(fā)生情況 實施有效護理措施前381例患者中有121例發(fā)生非計劃性拔管,60歲及以上老年拔管率68.8%;實施有效護理措施后觀察的369例患者中只有56例發(fā)生非計劃性拔管,60歲及以上老年拔管率55.4%,兩組非計劃性拔管率差異有顯著性(χ2=12.486,P<0.001),見表2。
2.3患者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有4例患者因故未參加滿意度調(diào)查,滿意為100%,基本滿意為80%,不滿意為不得分。見表3。
3 討論
非計劃性拔管定義非計劃性拔管是指患者自行拔管或在護理過程、搬運患者時非患者因素的意外拔管。靜脈留置針非計劃性拔管是其中之一[1-2]。
3.1非計劃性拔除輸液管常見原因
3.1.1意識不清、躁動患者約束不當或無約束措施自行拔出。
3.1.2留置針固定不妥,固定不合適或固定太松,如出汗,膠布粘性降低等,貼膜固定不牢而滑脫,連接處連接不緊密。
3.1.3患者不理解,無法忍受不適。
3.1.4翻身、移動患者時,活動幅度過大,受牽拉。
3.1.5患者穿衣、吃飯、入廁等活動時不小心拔除。
3.1.6導管堵塞堵塞在靜脈留置針并發(fā)癥中發(fā)生率最高,通常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為72~96h,且隨著留置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導管扭曲、打折、藥物結(jié)晶沉積、異物顆粒堵塞等引發(fā)的非血栓性堵塞或血液反流在管腔內(nèi)形成血凝塊和血栓[3]。表現(xiàn)為輸液速度減慢或停止,推注時阻力加大,抽不出回血。
3.1.7可疑導管相關(guān)性感染靜脈炎,多由于無菌操作不嚴或更換敷貼不及時等原因引起。穿刺技術(shù)不夠熟練,反復送管,導管過粗,導致血管內(nèi)膜損傷。
3.1.8護士做其他操作時,無意將管道一起拉出。
3.1.9缺乏有效的護患溝通和知識宣教,忽視了對患者的相關(guān)知識宣教,宣教不到位,自行將管道拔出。
3.1.10對靜脈留置針評估不足,留置針漏氣甚至破裂。
3.2護理(防范措施)
3.2.1意識不清、躁動患者,選用有效的約束方式,予以固定穿刺肢體,并巡視病房,觀察導管固定情況,加強與患者溝通,取得患者合作,給予患者精神支持,用約束帶適當約束雙手。對于煩躁及意識不清的患者,在盡量減少患者不適的基礎(chǔ)上,適當采取肢體約束,松緊度適宜。
3.2.2以穿刺點為中心,無菌透明敷貼無張力橫型固定延長管U型固定,肝素帽要高于導管尖端,且與血管平行Y型接口朝外,方便連接輸液輸液管長短適宜。并妥善固定。護理人員進行維護,更換貼膜時由遠心端向近心端撕下,避免撕貼膜時將導管帶出,記錄導管留置時間,貼膜固定的好壞對于導管的穩(wěn)定性尤其重要。
3.2.3向患者說明靜脈留置針的目的和重要性,積極配合,告訴患者保護導管的方法,脫衣或活動時要特別小心,防止拉出。
3.2.4翻身、移動患者時注意將引流管妥善固定。
3.2.5加強對穿刺者的培訓考核,穿刺前應選擇合適的血管和留置針,避免細血管、粗留置針,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時掌握穿刺技巧,穿刺成功后,按壓穿刺部位上方。進行理療、熱敷、加強局部護理、更換敷貼等,一般無需拔出導管。無論留置針操作過程中還是置管后的留置針護理,都必須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技術(shù),可有效預防感染。
3.2.6靜脈留置針帶來的痛苦不適,意欲拔管時,檢查穿刺位置、深度、留置針粗細、固定方法是否合適,如不合適要設(shè)法糾正。向患者說明留置針重要性及緩解不適的方法[4],并嚴加看護。
3.2.7動靜脈置管選擇注射部位時,避開關(guān)節(jié)活動處;足背動脈留置比橈動脈、肱動脈等處易于固定??蓪⒛z布在導管下做蝶形固定。鋪床、翻身等操作時,應小心,以防將穿刺針拉出。
3.2.8正確的沖管及封管技術(shù)是預防導管堵塞的關(guān)鍵[5]。利用脈沖式的封管方法可使封管液在管腔內(nèi)產(chǎn)生旋流,清潔和漂凈管壁;熟悉所有藥物的PH值及濃度,避免藥物混合后造成結(jié)晶及沉淀;保持導管通暢。同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相關(guān)知識的宣教,避免術(shù)肢活動過多如液體滴數(shù)減慢、沖管阻力加大時,及時處理導管不完全阻塞。一旦發(fā)生導管堵塞,切忌用力推注或沖管,否則會出現(xiàn)導管斷裂或血栓脫落臟器栓塞等更嚴重的后果,應首先檢查體外因素和體位,如系導管扭曲、打折所致的堵塞部位多在導管的體外部分,解除導管的扭曲、打折部分即可解除堵塞,避免盲目拔管造成遺憾。
3.2.9規(guī)范護理操作程序制定有關(guān)導管護理操作的步驟和流程及注意事項,在護理操作過程中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范。加強責任心醫(yī)護人員的粗心,觀察巡視不及時是導管脫落的一個重要原因[6]。因此,護理人員地密切觀察靜脈留置針患者,巡視1次/2h,班班交接,尤其是老年患者。
4 小結(jié)
靜脈輸液治療是現(xiàn)在臨床治療中最常見、最直接有效的治療疾病的方法之一。靜脈留置針又稱套管針,現(xiàn)在靜脈留置針的應用是臨床輸液較好的方法,靜脈留置針可減少對外周靜脈的刺激,保護血管,減少滲漏,減少頻繁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減輕病患的疼痛感,還能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醫(yī)患糾紛。靜脈留置針置管期間需要護理人員細致、有效的維護,充分認識到造成非計劃拔管的原因,加強管理,把握好操作中的每個環(huán),注意各種潛在危險因素,積極尋求有效的護理對策,將非計劃性拔管降到最低限度,確?;颊呱踩瑴p少患者的痛苦和損失。
總之,通過積極采取以上預防干預措施,護理工作時應多巡視、多觀察,及時對老年患者相關(guān)知識有效宣教,保證輸液的正常進行。減少患者的穿刺等不適刺激,降低住院費用,提高了護理質(zhì)量,提升患者滿意度。非計劃性拔除靜脈留置針發(fā)生率明顯下降,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焦劍慧.循證護理在預防ICU患者非計劃性拔管中的應用[J].河北醫(yī)藥雜志,2009(23).
[2]羅德生,王慧,方敏.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ICU氣管插管患者非計劃性拔管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16).
[3]何贊芳,劉閏鳳.過程控制在ICU預防氣管切開術(shù)后非計劃性拔管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3(7).
[4]趙美燕.臨床護理健康教育指導[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58.
[5]陳海霞.深靜脈置管在腫瘤化療中的應用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6(6):5.
[6]王曉紅.靜脈輸液引起并發(fā)癥及處理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388.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