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不同麻醉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的比較。方法 本文選取我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手術患者,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研究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對比兩組患者實施麻醉前后的MMSE評分、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情況。 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情況和病情恢復時間結果分別是16.67%和(16.99±1.44)d,其對應指標結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結果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手術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進行術前麻醉處理后對患者產生的術后認知影響較小,引發(fā)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生率較低,能夠促進患者術后早日康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不同麻醉方式;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結果
術后認知功能障礙是老年患者手術開展后很容易引發(fā)的一種神經系統(tǒng)類并發(fā)癥狀[1],隨著我國臨床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我國當前在手術實施過程中其手術技術不斷取得進步,但是與此同時帶來的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生率并沒有下降,同時也對患者的正常生活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對老年患者的疾病康復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下面本文選取了我院進行治療的60例手術患者,分別進行硬膜外麻醉方式和全身麻醉方式,對比兩組患者實施麻醉前后的MMSE評分、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情況,現(xiàn)資料統(tǒng)計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試驗選取的患者均為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60例手術患者,每組各3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研究組,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72.22±2.35)歲。對照組,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72.23±2.37)歲。兩組患者的手術類型分別是胸部手術15例,腹部手術20例,四肢手術15例,頭頸部手術5例。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相比,無顯著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在分組實施麻醉之前,分別采用咪達唑侖0.01mg/kg,阿托品0.5 mg進行麻醉處理[2]。與此同時,對照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采用芬太尼和異丙酚進行靜脈麻醉操作,芬太尼用量標準為4.0ug/kg,異丙酚用量標準為2.0 mg/kg,在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操作后進一步連接麻醉機,吸入安氟醚后繼續(xù)麻醉處理[3],在手術實施過程中,根據(jù)情況來選擇使用芬太尼繼續(xù)實施麻醉處理過程。研究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在患者手術位置選擇椎體的間隙位置作為麻醉穿刺位置,給予患者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滯方式[4],同時采用芬太尼和異丙酚進行靜脈麻醉操作,芬太尼用量標準為4.0ug/kg,異丙酚用量標準為2.0 mg/kg,在手術操作開始后持續(xù)進行靜脈麻醉處理。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實施麻醉前后的MMSE評分、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情況[5]。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應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實施麻醉前后的MMSE評分結果對比 實施麻醉前,兩組患者的MMSE評分結果對比沒有明顯差異,實施不同麻醉處理后,研究組患者在麻醉6h后、麻醉1d后以及麻醉3d后的MMSE評分結果分別是(22.99±1.13)分、(24.49±1.17)分以及(26.01±1.57)分,和對照組同一時期的MMSE評分結果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情況和病情恢復時間結果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情況和病情恢復時間結果分別是16.67%(5/30)和(16.99±1.44)d,對照組患者的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情況和病情恢復時間結果分別是33.33%(10/30)和(27.72±1.92)d,兩組結果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在麻醉工作開展過程中,當前對于不同的麻醉處理方式有著很大的爭議,并且進一步提出了術后麻醉引發(fā)的認知功能障礙這一個指標,在大量的麻醉藥物使用后,可能會對患者的術后認知功能障礙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在當前國際的一個研究中心中其影響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為25.80%,這說明了使用麻醉藥物會對患者的記憶力等造成很大的損害,因此在臨床實施手術過程中一定要盡可能的選擇對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影響較小的藥物進行麻醉操作。
本文選取了我院進行治療的60例手術患者,分別進行硬膜外麻醉方式和全身麻醉方式,對比兩組患者實施麻醉前后的MMSE評分、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情況,結果發(fā)現(xiàn)實施不同麻醉處理后,研究組患者在麻醉6h后、麻醉1d后以及麻醉3d后的MMSE評分結果分別是(22.99±1.13)分、(24.49±1.17)分以及(26.01±1.57)分,和對照組同一時期的MMSE評分結果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表明了手術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進行術前麻醉處理后對患者產生的術后認知影響較小,引發(fā)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生率較低,能夠促進患者術后早日康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焱捷. 不同麻醉深度對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
[2]馬良,王忠慧,汪亞宏. 不同麻醉方法對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J]. 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09:20-21.
[3]史軍遠. 不同麻醉方式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的對照分析[J]. 現(xiàn)代養(yǎng)生,2014,12:153-154.
[4]王煥彬,陳枝. 不同麻醉方法對老年患者全髖置換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率的比較[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26:118-120.
[5]黃志蓮,張旭彤,劉華程,李軍,連慶泉. 不同麻醉方法對老年患者術后早期認知功能的影響[J]. 溫州醫(yī)學院學報,2006,06:573-575.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