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踝關節(jié)神經阻滯麻醉在中前足急診手術中的應用。方法 對2012年9月~2015年1月 在我院收治的中前足開放性損傷患者在踝關節(jié)神經阻滯麻醉下行急診手術,分析麻醉效果、麻醉時間、麻醉并發(fā)癥及術后隨訪情況。結果 麻醉時間5~25min,平均12min。術中麻醉效果好。23例患者麻醉脛后神經時刺入脛后動脈。2例患者術后脛后神經Tina征陽性。結論 中前足急診手術應用踝關節(jié)神經阻滯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時間短、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
關鍵詞:踝關節(jié)神經阻滯;中前足;急診手術
中前足損傷是急診手術中的常見創(chuàng)傷,所以中前足急診手術中選擇簡單有效的麻醉意義重大,踝關節(jié)神經阻滯麻醉效果明顯,本文選擇2012年9月~2015年1月 在我院急診手術治療中采用踝關節(jié)神經阻滯麻醉進行的中前足手術患者59例,麻醉效果良好,術后恢復理想,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所選59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17例。年齡18~75歲,平均41.6歲。趾骨開放性骨折21例,跖骨開放性骨折9例,中前足皮膚裂傷14例,開放性肌腱斷裂15例。麻醉時間5~25min,平均12min。
1.2 方法 術前患者仰臥位,需要阻滯的踝關節(jié)神經主要有脛后神經,腓深神經,腓淺神經,隱神經,腓腸神經[1]。消毒后需對阻滯支配的神經進行麻醉操作。局麻藥物單足使用10ml注射用水+10ml利多卡因(200mg/10ml)+10ml 羅哌卡因(89.4mg/10ml)。
1.2.1 脛后神經是最難阻滯的神經,也是獲得成功麻醉最重要的神經。在內踝后緣與跟腱連線中點附近可觸及一條索狀物,即為脛后神經,垂直進針刺入此條索狀物后患者足部會有放射痛,回抽無血后注入3~5ml 局麻藥混合液。如刺入脛后動脈,需局部壓迫3~5min。
1.2.2 在足背動脈到達第1~2跖骨間隙處觸及此動脈,腓深神經與之伴行,并支配第1趾蹼間隙,使用一帶針頭的注射器避開動脈于皮下注射2~3ml局麻藥混合液。
1.2.3 在內踝尖與外踝尖經踝關節(jié)前方畫一條橫線,沿此線做局部皮下浸潤麻醉阻滯腓淺神經和隱神經,一般需要局麻藥混合液5~10ml。
1.2.4在外踝尖下方可觸及腓骨長短肌腱,在此處皮下注射3~5ml局麻藥混合液。
1.3 觀察指標 采用面部表情量表(FPS-R)[2]術后對患者術中疼痛情況進行問卷調查,用6種面部表情(微笑、悲傷至痛苦哭泣等)的圖畫表達疼痛程度。0:無疼痛;1:有疼痛;2:輕微疼痛;3:疼痛較明顯;4:疼痛較嚴重;5:劇烈疼痛,但不一定哭泣。其中選擇圖畫0~2者認為麻醉滿意,選擇圖畫3者認為麻醉欠滿意,選擇圖畫4~5者認為麻醉失敗。同時觀察麻醉麻醉時間、合并癥。采用門診隨訪及電話回訪相結合的方式,隨訪時間為術后1個月、6個月和1年。
2 結果
患者均可耐受手術,術后調查患者術中麻醉情況問卷結果顯示,有11人(18.6%)選擇圖畫0;36人(61.1%)選擇l;10人(16.9%)選擇2;2人(3.4%)選擇3;沒有患者選擇4和5。實施踝關節(jié)神經阻滯麻醉行中前足急診手術麻醉滿意達96.6%,只有3.4%患者為欠滿意,無麻醉失敗。麻醉時間5~25min,平均9min。有12例患者訴術后疼痛明顯,給予非甾體消炎鎮(zhèn)痛藥后均緩解。23例患者麻醉脛后神經時刺入脛后動脈,經局部壓迫后無皮下血腫形成。2例患者術后脛后神經Tina征陽性,1例患者6d后脛后神經Tina征陰性,1例患者19d后脛后神經Tina征陰性。1例第5跖骨基底骨折患者和1例踇長伸肌肌腱完全斷裂患者,由于足外在肌肌肉緊張,增加了手術難度,延長了手術時間。
3 討論
踝關節(jié)神經阻滯麻醉具有安全、實用、有效、恢復快、損傷輕等優(yōu)點[3,4]。麻醉成功率在88%~94%[5,6]。本研究術后評估結果顯示麻醉滿意者達96.9%,只有3.4%的患者麻醉欠滿意,無麻醉失敗記錄。2名選擇圖畫3的麻醉欠滿意患者均有長期飲酒史。長期飲酒對麻醉藥物有一定的耐受性,對有飲酒史的患者要給予重視,操作時麻醉藥用量應充分。
在臨床實踐中,踝關節(jié)神經阻滯的選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中1例第5跖骨基底骨折患者和1例踇長伸肌肌腱完全斷裂患者,由于足外在肌肌肉緊張,增加了手術難度,延長了手術時間。因此,對于足外在肌肌腱完全斷裂近端回縮、肌腱止點附近骨折等手術,在選擇麻醉方式時需要謹慎。
中前足急診手術患者采取踝關節(jié)神經阻滯麻醉時應注意:①術前心理安撫十分重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對麻醉的了解可以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增加接受麻醉的信心,與患者的溝通要一直持續(xù)至手術結束。②術前患肢準備很重要。足部由于鞋襪限制,常處于潮濕狀態(tài),有菌群寄居,尤其在趾蹼間。因而患肢術前應使用抗菌肥皂從趾端到膝關節(jié)進行刷洗,尤其重視趾蹼間的刷洗。③建議先阻滯脛后神經,若首先麻醉其他神經可能減弱刺入脛后神經時患者足底的放射痛,從而延長麻醉所需時間。
參考文獻:
[1] 劉俊杰,趙俊,主編.現(xiàn)代麻醉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069.
[2] Hicks CL, von Baeyer CL, Spafford P. The Faces Pain Scale-Revised: Toward a common metric in pediatric pain measurement[J].Pain,2001,93:173-183.
[3] Mendicino RW, Statler TK, Catanzariti AR. Popliteal sciatic nerve blocks after foot and ankle surgery: an adjunct to postoperative analgesia[J].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Surgery,2002,41(5):338-41.
[4] Shah S, Tsai T, Iwata T, Hadzic A. Outpatient regional anesthesia for foot and ankle surgery[J].International Anesthesiology Clinics,2005,43(3):143-151.
[5] Hromadka R, Bartak V, Popelka S. Ankle block implemented through two skin punctures[J]. Foot and Ankle International,2010,31(7):619-623.
[6] Delgado-Martinez AD, Marchal JM, Molina M. Forefoot surgery with ankle tourniquet: complete or selective ankle block[J].Regional Anesthesia and Pain Medicine,2001,26(2):184-186.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