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分析更昔洛韋與阿昔洛韋治療皰疹性咽頰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診治的64例皰疹性咽頰炎患者臨床資料,根據患者的意愿將其分為兩組,每組32例患者。兩組患者分別采用更昔洛韋和阿昔洛韋治療, 同時兩組患者均給于常規(guī)的補液治療,補充維生素治療,有發(fā)熱的患者可以給予降溫處理,白細胞計數(shù)增加的可以給予抗生素治療。治療1個療程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更昔洛韋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阿昔洛韋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兩組患者平均治療天數(shù)和皰疹消失對比,更昔洛韋組明顯少于阿昔洛韋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中治療皰疹性咽頰炎,采用更昔洛韋治療,療效較為理想,不良反應較少,用藥安全,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更昔洛韋;阿昔洛韋;皰疹性咽頰炎;療效觀察
皰疹性咽頰炎是一種特殊性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發(fā)病較急,傳染性強,流行快,尤其是小兒發(fā)病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1]。該病臨床主要癥狀是急性發(fā)熱和咽峽部皰疹,雖然是自限性的疾病,但是由于可散發(fā)和流行,所以如果發(fā)現(xiàn)應該及時治療。如果治療不及時,皰疹會潰爛,增加患者的痛苦。更昔洛韋治療皰疹性咽頰炎臨床效果明顯,起效快,患者在短時間內恢復健康。本文作者結合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間在我院診治的64例皰疹性咽頰炎患者臨床資料,分析更昔洛韋與阿昔洛韋治療皰疹性咽頰炎的臨床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診治的64例皰疹性咽頰炎患者臨床資料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的意愿將其分為兩組,每組32例患者。更昔洛韋治療組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1~5歲,平均年齡(2.5 ±1.5)歲;病程6h~2d,平均病程(1.5±0.5)d,體溫38.0~41.5℃,平均(38.5±1.5)℃。阿昔洛韋治療組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1~7歲,平均年齡(2.5±2.5)歲;病程6h~2d,平均病程(2.5 ±1.5)d,體溫38.0~41.0℃,平均(38.0 ± 0.5)℃。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體溫等資料方面無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臨床癥狀 所有患者檢查均發(fā)現(xiàn)有咽部輕到中度充血,咽腭弓、軟腭、懸雍垂黏膜上可見數(shù)個或數(shù)十個2~4mm大小的黃白色皰疹,周圍有紅暈。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shù)均在3.8~16.4×109/L,均有高熱癥狀,拒絕進食。
1.3方法 兩組患者分別采用更昔洛韋和阿昔洛韋治療, 并且全部給予退燒、補充維生素治療,對于病程大于2d的加用青霉素治療。更昔洛韋的給藥方法是靜脈滴注1次/d,每次5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阿昔洛韋靜脈滴注1次/d,每次10 mg/( 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2]。兩組患者中不能進食,均給于常規(guī)的靜脈補液,有發(fā)熱的患者可以給予物理降溫或者藥物降溫治療,白細胞計數(shù)增加的給予抗生素治療。
1.4 療效標準 顯效:治療2d后患者體溫恢復正常,咽部皰疹變小,食欲恢復;有效:4d內患者體溫恢復正常,咽部皰疹縮小,食欲恢復,沒有發(fā)生潰爛現(xiàn)象。無效:治療5d后患者體溫沒有恢復正常,咽部皰疹沒有變化,甚至有潰爛的趨勢,而且患者不能進食癥狀無明顯緩解。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記錄數(shù)據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采用t進行檢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1個療程(5d為1療程)后,采用更昔洛韋治療的患者組顯效17例,有效13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93.7%。而采用阿昔洛韋治療的患者組顯效10例,有效16例,無效6例,有效率為81.8%。見表1。
注:兩組比較P<0.05。
2.2兩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shù)及皰疹消失天數(shù)對比 治療1個療程后,采用更昔洛韋治療組平均住院時間與皰疹消失時間明顯少于阿昔洛韋治療的患者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
注:兩組比較P<0.05。
3討論
據相關文獻研究顯示皰疹性咽頰炎大多是由于柯薩奇A 組病毒引起,易發(fā)于夏秋季,該病的傳染性極強,流行更快。大多數(shù)的臨床患者會有高熱、咽痛、厭食、咽部小皰疹以及小部分潰爛癥狀,臨床主要給予抗生素治療。但是由于柯薩奇A 組病毒屬于小RNA 病毒,多發(fā)于1~7歲的小兒[3]。
臨床中使用的阿昔洛韋是嘌呤核苷類抗病毒藥,是廣譜抗病毒藥物,對體外和體內的皰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HSV-1、HSV- 2、水痘- 帶狀皰疹病毒(VIV) 、EB 病毒( EBV) 、巨細胞病毒(CMV) 等都有抑制作用,而且不會影響人體其他正常細胞的活動,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4]。隨著抗病毒藥物的研究和開發(fā),出現(xiàn)了更昔洛韋,這是一種廣譜核苷類抗DNA 病毒藥物,可以在細胞內核發(fā)生轉化,轉化成三磷酸型活性物,然而其作用主要是抑制DNA 多聚酶,而且還可以直接深入到病毒的DNA內,終止病毒鏈的繼續(xù)延長。這兩種方法都可以進一步抑制病毒的復制。更昔洛韋是阿昔洛韋的衍生物, 與阿昔洛韋相比其側鏈上多一個羥基,其作用機制與阿昔洛韋相同[5]。
通過本文以上資料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在治療皰疹性咽頰炎時,更昔洛韋的治療有效率高于采用阿昔洛韋的治療有效率,患者在短時間臨床癥狀消失,皰疹全部愈合,極大的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同時在治療期間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s短患者住院天數(shù)的同時,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所以在臨床中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楊錫強,易端,王平著.文兒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305.
[2]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M].2010年版.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0:752.
[3]王卓英,李婭風,李杰.更昔洛韋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臨床觀察[J].兒科藥學,2012,8(4):58.
[4]王磊,王鶯,王義江.更昔洛韋治療皰疹性咽峽炎50例的臨床療效觀察報道[J].哈爾濱醫(yī)藥,2011,29(3):24.
[5]黃峻,黃祖瑚,黃愛軍.臨床藥物手冊[J].4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98.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