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wèi)
摘要: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班主任是班級建設的主心骨。本文根據(jù)中學班級管理的特點,從適應學生,研究學生,大膽管理,并以情感激勵,把握好嚴與活,粗與細的尺度等方面,探索班級管理的方法,以促進良好班級集體的形成。
關鍵詞:班級 管理 方法 探索
現(xiàn)代學校教育,普遍采用班級授課制的基本模式,因此班級管理在學校工作中處于重要地位,樹立良好的班風學風,營造和諧的求學環(huán)境,讓每位學生都能積極進取,健康成長,落實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而班級管理的成敗,主要取決于班主任的事業(yè)心和工作能力。只有班主任對班級充滿信心、奉獻愛心,適應學生、研究學生、積極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團結求實、活潑奮進的班集體才能形成,根據(jù)本人的工作心德認為,良好的班集體的形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言傳身教;以愛心育人
教師職業(yè)“傳道、授業(yè)、解惑”。建立優(yōu)秀班集體,需要管理者提高自身素質(zhì),樹立班級的權威,這種權威不同于上下級之間的行政權力,而是靠人格魅力:知識豐富,能力超群,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讓人敬服的聲譽和威望。有此無形資本,在工作中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
1、用心呵護,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班級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程,管理對象是幾十名思想靈活、有個性的學生,因此班主任必須做到心與心交流。首先要有慈愛之心。把班級的每一名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弟弟妹妹或子女,“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以情感其人”。思想上關心學生,學習上細心指導,生活上熱心照顧,使班級成為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學生都能快樂地學習、生活、成長。良好班集體的形成,每位后進生的轉(zhuǎn)化非一朝一夕之功,盡力適應學生,了解學生的智力發(fā)展、興趣愛好、才能稟賦的傾向。管理上遇到困難不能急躁,根據(jù)班級的具體情況,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苦口婆心,比如:對個性倔強、自尊心強的學生,采取延長教育法,循序漸進,讓他們自我思索,自我對比,自我反省,以達到激發(fā)其內(nèi)在驅(qū)動力目的。
2、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楷模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示范是無言的教導。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前蘇聯(lián)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說:“沒有教師對學生直接的人格影響,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青少年善于模仿,教育者成為楷模,自然會產(chǎn)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潛移默化影響。身教是威信的起點,班主任要表現(xiàn)出長者的風度,言談舉止大方,衣著手勢得體,切忌在學生面前說臟話,或者挖苦諷刺傷其自尊心。“己所不欲,勿施與人”,要言而有信,避免整天在學生面前滔滔不絕地空洞、枯燥說教,或者常板起面孔教訓人,這樣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經(jīng)常有意識的撿撿地上的垃圾,幫學生掃地,關心生病的學生……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教育任務就完成了一半。
3、刻苦鉆研,做知識富有者
學生不會因為教師年齡比他大、信服你、尊重你,而是因為你確實有知識、才華才敬重你。因此班主任首先要當好一名教師,不斷用新知識充實武裝自己,不僅要精通所教學科,還要熟悉所學專業(yè)的一切知識。
另外,班主任還應具備多種能力。如:觀察、分析和判斷能力,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個別談話和談心的能力,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和使用人才的能力,總結工作的能力等,善于體察學生情感需求,捕捉學生的思想信息,啟迪學生心靈。
二、堅持管教結合激發(fā)求知欲望
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是愛,嚴格要求學生也是愛。班級不比家庭,他是幾十位性格各異的學生組成的一個整體,良好的班風來自于班主任的大膽管理,嚴格要求,教學起始年級(初一、高一)更應規(guī)范管理。在班上多講遵守校規(guī)校級的重要性,要求學生背背《日程行為規(guī)范》,引導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班規(guī)。
創(chuàng)設多種激勵機制:(1)目標激勵。有了目標,內(nèi)心的力量才會找到方向。班級要制定發(fā)展目標,每名學生也要積極主動制定出近、中、遠期的奮斗目標,而且以近期目標為起點,如:月考、知識競賽、學校活動等,在班上設立小小的獎勵,鼓勵其做好每一件事情,完成好每一個目標,實現(xiàn)量的積累,提高全面素質(zhì)。(2)情感激勵。如果說嚴明的制度管理,體現(xiàn)一種“剛性”,那么情感激勵則是寬和、善解人意的“柔性”。班主任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力所能及地解決學生的困難,讓他們感到溫暖。堅持多表揚,公開場合少點名批評。善于用充滿期望與激勵的評語,如一個成績中等,學習不刻苦的學生,可以這樣寫:你挺聰明,雖然你不是的尖子生,但你不比他們笨,而是你沒有像他們那樣去努力,只要你努力,你會比他們做得更好。加油吧!告訴自己,你能行,等著你的好消息。這樣怎能不催人奮進呢?
三、粗放管理與細心引導相結合
英國斯賓塞在《教育論》中指出:“記住你的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別人來管的人”。班級管理的粗放,是指班主任提出班級整體要求,具體事物不宜管得太多、太細,對學生不宜太苛求。粗,給人以更多的尊重,更大的自主。能保證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每個學生都留有創(chuàng)造與發(fā)揮的余地,有利于獨特個性的發(fā)展,有利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培養(yǎng)。不包辦,放手讓學生去做,讓學生在學中干,千中學,使班級成為培養(yǎng)各種能力的實驗場所。
當然,“粗”并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班主任抽出更多精力去細心觀察每個學生,了解他們特點、思想和需要,培養(yǎng)他們積極的心態(tài)和成功的信念,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個性得以充分發(fā)展。細心引導,正是在粗框架下的完善與豐富,才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毛病,糾正成長過程中的不良習慣,如:抽煙、賭博、上網(wǎng)、早戀等,便于因材施教。
班級管理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既需要班主任鐵面無私的紀律約束,又需要情感化的軟管理。只有管理者把握好嚴與活,粗與細的尺度,講究方法,堅持不懈,才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自律和諧、有凝聚力的家一一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