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敏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優(yōu)化學生的興趣引導,采取積極主動的措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上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得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貼近生活,完善課堂內容,本文分析了如何借助課堂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興趣,提出了幾點優(yōu)化改善的措施。
關鍵詞:數學 學習興趣 培養(yǎng)
數學是一門具有抽象性和思維性的綜合型學科,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門復雜且抽象的學科,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較多的困難,很難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為此,教師要優(yōu)化課堂的內容和形式,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小學生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為之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在數學課堂上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占據課堂主導的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激發(fā)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當多與學生交流,探究孩子的內心世界,使得小學生更愿意將自己遇到的困難與教師溝通和交流。在數學課堂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調查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以及心情變化,使得教師在課堂上能夠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應,給予一定的關注,基于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優(yōu)化后續(xù)的課程講解,使得小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中發(fā)現(xiàn)樂趣,減少對困難的畏懼心理。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得小學生更愿意將自己的問題暴露給教師,教師可以更針對性地了解小學生的心理、興趣以及愛好,彼此之間互相尊重,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找到一個妥善的溝通方法,建立一個真正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贏得小學生的信任,最終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
二、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依舊停留在“灌輸式”的教學形式下,學生的學習模式一直比較僵化,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應當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的思維,使得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了打擊。為了改善這一問題,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應當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師所使用的教學語言、所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理解學生、支持學生、啟發(fā)學生和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的氛圍使得小學生能夠擺脫僵化的學習思維,走出課本地進行問題的思考,發(fā)散自己的思維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例如:在講授幾何圖形的長寬高的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工具進行測量,認識教材中提出的教學理念,學生可以使用鉛筆、手掌等生活中常見且熟悉的測量工具,讓學生通過自主認可的測量方式來理解教材中提出的理論和概念,通過實踐的探究,學生對理論概念的認識更加深刻,由此來激發(fā)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三、將數學學習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在一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在學習的時候小學生常會遇到諸多的困難,為了改善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態(tài)度,教師可以將數學理論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創(chuàng)造生動和諧的氛圍,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使得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親切感,由此來喚起小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對數學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線段知識的時候,教師讓學生將家庭中應用線條的物品帶到課堂中來,為了完成這一任務,學生會查看教材中關于線段的概念,觀察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設計應用到了線段,完成這樣教學任務的同時取得了良好的課前預習的效果,之后在數學課堂上,小學生向教師和同學展示自己帶來的牙膏盒、藥盒、鉛筆以及鐵絲等等,教師在課堂上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線段的概念,借助學生們熟悉的生活物品來消除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畏懼心理,幫助學生樹立數學知識學習的自信心,通過教學案例的引入,教師幫助小學生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有助于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四、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設置教學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把握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和執(zhí)行,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入一些課堂小游戲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和加入,讓小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積極性大大提升。例如:在熟悉乘法口訣知識的時候,教師設置指令動作的游戲,指定一個學生抽取任意的卡片,回答上面乘法的結果,讓學生在一堆數字里迅速找到正確的答案,做錯的同學要接受懲罰,借助課堂小游戲的形式活躍課堂的氛圍,教師還可以借此機會檢查學生的游戲掌握情況,讓小學生發(fā)現(xiàn)數學學習的樂趣,從游戲中產生游玩的樂趣。通過課堂游戲的形式改變小學生以往對于數學課堂沉悶氛圍的認識,通過簡短的小游戲,讓小學生玩中學,學中玩,通過課堂學習獲取真正的樂趣,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對于數學學科的探究延伸到課外時間。
五、教學中通過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1.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題的習慣
我的主要做法是做題前先讓學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是什么,讓你干什么,并強調審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2.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問題的能力
通常情況下學生對圖形、實驗的觀察比較感興趣,因此我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主動的去觀察,有時我采取一邊讓學生觀察、一邊提問、一邊引導的方法對變化的原因、條件、結果進行討論;有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把學生帶入比較熟悉的環(huán)境中去觀察。
3.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小組討論、組間交流的習慣
我在教學中通過有針對性、合理性的提問,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以便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討論的習慣。
4.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小結的習慣
根據教材的要求,結合自主互助教學模式,我在教學中通常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結評比,從章節(jié)、小節(jié)慢慢過渡到課時小結。由于經常強調學生去歸納、小結,學生養(yǎng)成了學習小結的習慣,記憶效果也明顯增強,學過的知識不易遺忘,進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結語
課程改革的教學背景下,教師的教學動作不僅是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技能,更多的是要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快樂,主動學習,如此來改善小學數學課堂的學習效果,使得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得到切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檀愛澤.淺談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J].學周刊,2015(25):57-57.
[2]劉曼麗.挖掘小學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5(sl).
[3]吳志榮,興趣作伴快樂學習一一淺談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新課程(下),201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