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茂英
摘要: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初中歷史教師在教授知識時往往只是將歷史知識要點進行羅列,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這樣的課堂教學往往枯燥乏味,難以提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從而導致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質量難以提高。而構建生動有趣的初中歷史課堂,能夠讓歷史教學突破傳統教學的瓶頸,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掌握歷史知識。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構建生動有趣的課堂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初中歷史 生動 有趣
目前我國實施的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歷史課程改革應當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將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游罩R;應當有利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突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學途徑,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致勃勃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因此,構建生動有趣的初中歷史課堂,不僅符合我國新課改的要求,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改善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質量。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狀
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當前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們先要去發(fā)現這些問題,才能找到恰當的解決方法,快速有效的解決問題。
1.歷史教學模式陳舊
當前大多數歷史課堂教學仍舊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為了應對考試,教師將大量的歷史知識點總結后讓學生進行高強度記憶,或者干脆照本宣科的要求學生背誦歷史課本中的重點內容。這樣的教學模式往往使得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學生沒有學習歷史的熱情,學習效率無法提高,制約了學生的發(fā)展。
2.教師對與學生的課堂互動重視不足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夠重視課堂中的良性互動。依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跟學生保持頻繁良好的互動。然而,在當前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在課堂十分缺乏良好的交流與互動,課堂教學只是教師主動的講,學生被動的聽,教師并沒有起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的作用。甚至有些教師一味追求教學進度,忽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接受能力,極大的降低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3.歷史知識與實際生活脫節(jié)
最后,由于歷史具有過去性的特點,其教學內容大部分與現實生活是互相脫離的,這種情況就容易導致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感觸不深,無法真正理解研究歷史的意義,更達不到以史為鑒的歷史學習目的。學生學習歷史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無法真正掌握歷史知識,也失去了歷史教學原本的意義。
二、構建生動有趣課堂的策略
1.引入歷史故事,豐富教學資源
歷史故事中很多都是非常有趣的,在課堂教學中巧妙的引入歷史故事,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從歷史故事中受到啟發(fā)。教師在進行歷史課堂教學前,必須要做充分的準備工作,尋找一些與歷史教學有關的故事,將其轉化為教學資源。例如,教師在教學生學習“張騫出使西域”時,可以將搜集整理的當時歷史情景中的有關西域的風土人情和張騫出使西域歸來后大漢百姓生活變化的故事為學生講解,用故事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學生在故事中體味張騫出使西域在歷史發(fā)展中的重大影響。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搜集故事,比如張騫出使西域后百姓生活的變化中還發(fā)生了那些故事,這些故事又體現了什么,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不僅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時引入歷史故事,不僅能夠豐富教學資源,還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同時,教師應當注意的是在引入歷史故事時,一定要保證故事的真實性,不能對故事進行隨意的“篡改”,讓學生能夠通過故事了解到真實的歷史,達到歷史學習的真正目的。
2.引入影視作品,加深學生對歷史的認識
在課堂中引入經典的歷史影視作品構建生動有趣課堂,能夠讓學生通過對歷史事件的直觀感受,理解歷史課本中的知識,掌握教學重點。例如,在學習“漢武帝大一統”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入《漢武大帝》中的經典片段。這部電視劇是根據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改編,很大程度上是能夠將歷史還原的。在劇中我們可以看到感受到漢武帝的雄才大略,這其中包括統一儒家思想、開辦太學、大敗匈奴等偉大舉措。學生在觀看之后,會對漢武帝統一思想,大敗匈奴的歷史功績有更深刻的理解,對掌握漢武帝大一統的歷史知識更加牢固,提高了歷史學習的效率。與此同時,教師應當注意的是,影視作品往往有一定的藝術加工,對歷史的真實性有一定的影響,在為學生選取片段時要仔細篩選,做到最大程度的還原歷史,從而讓學習學習到“真正”的歷史。
3.編排劇本,強化學生歷史體驗
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展開。構建生動有趣的課堂就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初中歷史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將歷史事件編排成劇本,讓學生去演繹,從而對歷史有更加形象直觀的感受,對歷史知識也能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學生在學習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時,教師可以將中共一大的會議內容編排成劇本,讓學生分別扮演各地黨代表和共產國際代表,依據課本知識,模擬大會討論內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交流探討,對共產黨的誕生有更深刻的認識。這種歷史演繹的模式能夠讓學生充分的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同時也能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自然就能體現出來,教學質量也會明顯提高。
總而言之,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再讓歷史課堂是枯燥的說教,讓學生重復的背誦歷史教材,而是要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寓教于樂,充分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的熱情,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提高學生歷史學習的效率,進而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質量,達到讓學生知史、懂史的歷史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林青.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趣味教學的開展[J].學周刊,2014(05):115 -116
[2]趙琴.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3(13):163.
[3]錢瑛.淺探生動有趣的初中歷史課堂建構[J].中學教學參考,2012(2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