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紅麗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開通,我們迎來了一個嶄新的信息網(wǎng)絡時代。我們在享受網(wǎng)絡給我們生活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了信息網(wǎng)絡時代對我們的教育教學理念產(chǎn)生了巨大的沖擊。時下,電影、電視、影像制品、動漫作品以其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和娛樂功能正和我們進行著一場大規(guī)模的爭奪青少年的“生死搏斗”(李白堅《文學與圖畫的“生死搏斗”》)。越來越多的學生丟棄經(jīng)典讀物,一頭扎進那些不必經(jīng)大腦思索加工的動漫音像制品食化的垃圾讀物,我們已然進入了一個與傳統(tǒng)閱讀方式格格不入的“讀圖時代”。在這樣一個“讀圖時代”里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成為擺在我們面前全新課題,也是對我們新時期語文閱讀教學的極大挑戰(zhàn)。
關鍵詞:讀圖時代;文學審美;小說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7-0250-02
在教學中,我對所教的學生進行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令人堪憂,80%學生把看電視、看卡通書當作閱讀??ㄍ〞茐膶W生正常的、連貫的邏輯思維,形成了學生思維的跳躍,造成了學生作文前言不搭后語。且大多數(shù)卡通書內(nèi)容極不健康,色情、兇殺是其主旋律。班級中有一部分學生簡直就是“書蟲”,他們熱衷看言情、武打小說,或熱衷了解“星”,對他們的偶像了如指掌,說起他們的奇聞逸事如數(shù)家珍。熟食化的讀物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直接導致了學生生活無目標,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導致了學生自我中心,個人主義嚴重,缺乏最基本的責任感、義務感,對道德、法紀愚昧無知,常表現(xiàn)為亡命稱霸的英雄觀、無政府主義的自由觀、低級下流的樂趣觀。閱讀這樣的讀物直接造成了他們心理健康不全、生活上自由散漫、勞動觀念淡漠、意志薄弱,自控能力低下等惡果。
面對這種現(xiàn)狀,深感憂慮之余,我想:我們語文教師身上的擔子就更重了。如何盡我們所能引導學生正確閱讀,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來引導他們呢?(英—菲爾丁語)卷是要多開的,且要開好卷,好卷多開方能有益。所以閱讀的首要任務是選擇讀物。在教學中,我努力遴選出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有益的、貼近時代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來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這些優(yōu)秀的作品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靈魂,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充分挖掘文學作品的美育功能。語文教學肩負著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任務,是勿庸置疑的,這是由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及其本身具有的審美價值所決定的。在閱讀中,小說有著得天獨厚的美育功能,小說是一種集大成的文體,它包含了詩歌的真摯和抒情、散文的灑脫和自由、戲劇的凝練和沖突……而它自身又具有故事情節(jié)生動曲折、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環(huán)境設置典型的審美特色,再加上精妙的語言,獨特的構思,小說具有令人陶醉的藝術魅力,成為深受讀者喜愛的文學形式。在教學中,我嘗試用小說教學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了解作家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和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提高學生的認知層次、思想道德水平和審美能力,從而在“讀圖時代”,在文字與圖畫空前激烈的爭奪戰(zhàn)中,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中來。我們知道《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牛虻》、《青年近衛(wèi)軍》等一大批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曾深遠地影響著幾代人為理想而前仆后繼的斗爭。讀懂一部小說就能讀懂一個時代,讀懂一個情節(jié)就能懂了社會的一個側面。
一、語文能力,“讀”占螯頭
語文教師均知道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語文中的“語”即言語,指人類的有聲語言,它的作用就是通過聲音的抑揚頓挫、疾急徐緩來表情達意,同時又輔以“容”(神態(tài))、“形”(體態(tài))等無聲語言,將所要表達、傳達的內(nèi)涵,真實、貼切、深刻、生動地渲染出來,帶有濃郁的人類生活情趣和個體色彩。在教學中,我結合人教版九年級第五單元小說學習任務(“在把握情節(jié)的前提下,著重欣賞人物形象),讓學生鑒賞小說以人物為中心,借助人物形象去了解生活,探尋生活本質(zhì)。語文能力,“讀”占螯頭。朗讀是入情的最好方式,在小說教學中朗讀尤為重要,下面以“變色龍”的教學設計為例進行說明(我校的林老師的一節(jié)市級公開課)。
(一)導入,以蜥蜴的畫面進行導入
(二)分角色演讀1~19段
將學生分成三大撥兒,一撥兒讀警官奧楚蔑洛夫的話,一撥兒讀受害者赫留金的話,一撥兒演其他角色及讀旁白。要求讀準人物說話的語氣和語調(diào),特別要注意語音的停頓和省略號的用法。這三部分學生試讀兩遍,然后師生共同評說。
1.旁白:有的舒緩,有的低沉。
2.警官奧楚蔑洛夫的語言:飛揚跋扈,在百姓面前大耍威風,欺善凌弱;對上司則奴顏媚骨、趨炎附勢。
3.赫留金的語言朗讀時有乞求,也滲透著巴結、討好。
(三)讓學生將20~29段改編為課本劇,林老師采用了男女競編競演競讀的方式
聽課老師認為:教法新,效果好,值得借鑒。的確,通過演讀,學生對警官奧楚蔑洛夫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詼諧的笑語聲中滿足了學生的審美需求,擯棄了不良習氣,提高了認知水平。小說教學中重視朗讀,學生親自參與能更深刻、更立體地理解作品感情、人物性格、作者思想等,小說教學就能產(chǎn)生無窮的藝術魅力。
二、潛移默化,提升審美
細節(jié)是小說故事內(nèi)容和情節(jié)的最小組成單位,通常包括人物言談舉止細節(jié)、生活情景細節(jié)、自然景物細節(jié)等。小說是用形象來反映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沒有細節(jié)描寫就沒有藝術形象。細節(jié)是典型的,能以一當十的反映生活和表現(xiàn)人物性格。我在教學“孔乙己”一文時,我抓住孔乙己把茴香豆分給孩子們這一細節(jié),從孔乙己用手罩住碟子這一細節(jié)來看,學生不難得出孔乙己既天真又迂腐、既善良又小氣的性格特征。
環(huán)境描寫,包括社會背景、自然環(huán)境和人物活動的場所。環(huán)境是為人物而設置的,人物的性格通過環(huán)境得以凸現(xiàn)。如在“孔乙己”中,孔乙己周圍的人們就是他的社會環(huán)境,咸亨酒店就是他的具體環(huán)境,他的性格就是靠走近咸亨酒店表演并和周圍人互動來顯現(xiàn)的。endprint
語言描寫,包括人物獨白和人物對白的描寫。人物語言描寫要求個性化和本質(zhì)化,即在用詞、腔調(diào)、表達方式上顯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文化水平、思想修養(yǎng)、職業(yè)身份、內(nèi)心世界等。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在描寫人物的獨白、對話時,常適當加入一些關于人物的心態(tài)、聲調(diào)和口吻的提示。如孔乙己的語言是獨一無二的,他的“多乎哉?不多也”、“竊書不能算偷”,打上孔氏其人的鮮明烙印;咸亨酒店掌柜重復的“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也打上了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的鮮明烙印。
這幾種描寫都以人物描寫為依托的。讓學生借助于它們,能更好地品味人物,欣賞各種各樣美、丑的人物,這樣通過美感作用提高他們的精神境界,凈化靈魂。如“最后一課”的主人公韓麥爾先生是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在關鍵的時刻,作者通過他的衣著、言行、心理的描寫來表現(xiàn)他在民族危亡時堅強不屈的性格。接到柏林改教德語的命令后,韓麥爾先生懷著沉重的心情上了最后一堂法語課。他穿上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領結,戴著那頂鑲邊的小黑絲帽。這種特殊的打扮表現(xiàn)了他對上法語課極其虔誠的心情。作為一個法國教師,在法國的講壇上講法語,是最神圣、崇高的,這身打扮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自尊。課結束時“他轉(zhuǎn)身朝黑板,拿起一根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寫完后他只是用手勢示意這一課結束。學生能從這些極有個性的動作,感受到他含蓄深沉、不屈不撓的性格美,受到強烈的震撼,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三、延伸拓展,潛移默化
文學作品的閱讀就是讀者對文學作品的二次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的藝術形象具有間接性的特點,欣賞者在閱讀中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把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再現(xiàn)于自己的腦海,即根據(jù)作品的藝術語言聯(lián)想想象到與詞語有關的表象,并按照作者的描述進行表象的組合來感受到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
在許多小說中,人物的思想性格、行為活動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往往在外部形象上是簡潔的或完全是空白,而欣賞者的心理總是企盼對一個人的了解和認識是里里外外的、全面完整的,尤其對小說中理想的人物,更是迫切想感覺他們的英姿俊貌。這種完美觀的完形心理正可以調(diào)動并配以豐富的想象,獲得更好的效果。魯迅的《藥》中的夏瑜、葉圣陶的《夜》中的革命夫妻,雖然他們都在暗線中表現(xiàn),但他們的英雄行為、剛毅性格、愛憎分明的品質(zhì)得到了間接表現(xiàn)并深深感染著讀者。小說獨特的構思藝術決定了人物外部形象的空白虛化,而讀者多么渴望一睹這些革命者的英姿,使自己認識的是一個活生生的立體化、有血有肉的英雄。由于作品已比較系統(tǒng)地刻劃了英雄的思想性格,含蓄卻很深刻,間接但很清晰,就具備了完形心理完成的主要條件,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經(jīng)驗,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風格去補充和完整這些英雄的外貌形象,或濃眉大眼,或秀外慧中,或弱不禁風,但剛毅溢于言表,或孔武有力而書卷氣十足……從而既豐富了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又很好地把握了典型形象。
學習小說時,對人物賞析像這樣深入人心,并引進生活的源頭活水,這些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的人物形象無疑給學生樹立了一個個榜樣,在榜樣力量的感召下,在熏陶漸染之中,學生的心靈和人格必然會得到塑造。
運用小說中典型人物的形象進行審美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能喚起學生對美好的追求和對丑惡的憎恨,讓學生具體感知人物的思想行為,并在學生心靈上引起共鳴,產(chǎn)生巨大的藝術感召力,使學生思想得到凈化,進而升華至精神美的境界。
要讓心靈的田園不致于荒蕪,長滿蒿草,最好的方法莫過于在心靈中播撒下美的種子,讓美在我們心中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在“讀圖時代”里,要改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模式,最佳的途徑就是用至善至美的文學作品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去影響他們,潛移默化地去陶冶他們的靈魂,從而讓他們的田園逐漸枝繁葉茂、廣袤芳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