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曉麗 狄霜
摘 要:隨著現階段網絡的飛速發(fā)展,互聯網技術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網絡系統(tǒng)的便捷性促使社會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但由于網絡自身的虛擬性、對信息轉載的自由性、平臺的廣闊性等特點引發(fā)了一系列問題。隨之,網絡上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增多,有關網絡著作權的糾紛接連不斷。網絡著作權保護的現象日益嚴重,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因此,在促進網絡技術進一步發(fā)展的同時,逐步完善我國的著作權制度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網絡著作權;法律保護
一、網絡著作權的概況
(一)網絡著作權的概念
我國《著作權法》中提到,著作權,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享有的財產權利和精神權利的總稱。著作權是基于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產生的權利。許多學者對網絡著作權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學者認為:“網絡著作權是指著作權人對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在網絡環(huán)境下所享有的著作權權利?!币灿械膶W者指出“網絡著作權就是因網絡而產生的作者及其他權利人對其文學、科學、藝術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總稱?!本W絡著作權是著作權的一種新形式,作品以新的表現形式和新的傳播方式向大眾傳播。
(二)網絡著作權的特征
1.無國界性
由于國際互聯網的世界性使知識在互聯網上無國度的公開,實現了資源共享,這與傳統(tǒng)的著作權存在很大的區(qū)別。在網絡上運行的信息無法判斷適應哪國法律、在哪國生效。所以網絡作品的地域性特征實際上已不存在。網絡作品只要在網絡上發(fā)表就在世界范圍內公諸于眾。
2.極易復制性
作品只要在互聯網上發(fā)表,用戶就可通過網頁下載作品,所以網絡作品的復制極為容易,而且?guī)缀鯖]有成本,這使得網絡作品著作權的保護十分困難,對網絡作品著作權的侵權隨時隨地可能發(fā)生。網絡作品可以無限制地復制使得網絡著作權難以適用傳統(tǒng)的著作權的權利用盡原則。網絡用戶脫離了有形載體,與傳統(tǒng)著作不同,網絡用戶可以將得到的作品載發(fā)送出去,所以不適用發(fā)行權一次用盡原則。
二、網絡著作權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一)網絡著作權人和使用人之間的矛盾
網絡著作權保護是為了在虛擬空間中調整法律關系,使得著作權人的利益不至于因新的網絡環(huán)境的傳播而收到影響。在此同時能夠使大眾更加真實客觀的看到網絡作品。在此情況下,網絡著作權與使用人之間就存在一定的矛盾。然而這種矛盾并不是不可調節(jié)的。它可以通過雙方的利益均衡調整和相互妥協從而達到一定的平衡點通過“合理利用”它既能保護著作權人對作品利益的享有,又能夠共享作品帶來的精神成果。
(二)網絡著作權侵權行為的層出不窮
一般網絡用戶侵犯著作權的行為與一般的著作權侵權行為相類似,都是對著作權人身權利的侵犯,還表現在對著作產權的侵犯。這些事件層出不窮。
(三)網絡著作權糾紛的舉證因素
網絡著作權的特性使得網絡的舉證因素困難,一旦發(fā)生糾紛,其舉證難度將加大。當主體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特設義務時,才構成侵權。因此網絡服務者和用戶應當積極履行義務。
三、網絡著作權的保護和防范措施
(一)加強網絡道德建設,樹立版權意識
從外部來說,單純依靠法律和技術條件加強對于網絡著作權保護,很難有所成效,我們必須借助道德的力量去約束年輕人的行為。再者,從內部因素來看,導致網絡缺失還有一重大原因是網絡社會整體道德缺失。在網絡社會中人們的言論的隨意擴大,有時候會忽略到法律規(guī)范和道德規(guī)范。因此,應該加強公民的道德建設,精神文化建設的指導方針。進行思想教育,建立有序的網絡著作權環(huán)境。
(二)完善相關立法,改善配套司法機制
權利的擴張與權利相輔相成。著作權在增強信息傳播權、技術設施等的同時,卻沒有增加相應的限制權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著作權立法存在很大的失衡與缺陷。同時,法律在賦予著作權人網絡新權力的同時,相應的賦予網絡使用者和傳播者新的權利。這需要對網絡著作權的實踐情況加以改善。
(三)采用技術手段加以保障
技術手段也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來保護網絡著作權。采取一定的技術手段去限制信息的膨脹和傳播,減少對著作權人造成的損失。
(四)加強網絡著作權的集體管理,培養(yǎng)專業(yè)管理人才
網絡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在經過授權后,可以集中行使著作權人權利。這樣提高著作權人作品使用效率,提高作品宣傳。促進集體發(fā)展,促進著作權規(guī)范有序發(fā)展。
網絡著作權的法律保護,不僅需要相關的專業(yè)知識,還要求對法律知識的精通。所以對網絡著作權的保護應該響應時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