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困生”的學習心理障礙與教育對策
張雪玲
【摘要】英語“學困生”是教育對象中的一個特殊群體,產生“學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心理障礙。影響或造成英語“學困生”的學習心理障礙的原因有兩大類:內因——學生自身方面;外因——教材,教師,家庭,社會。針對英語“學困生”的學習心理障礙提出教育對策,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英語“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教育對策
學生學習英語越來越辛苦,英語教師教得越來越沒信心,是學生自身造成的,還是教師的教學引起的?是教材?是教法?是學法?這些問題值得每位英語教師思考,為此我們課題組成員精心設計問卷調查問題,提煉出確實可行的調查表,在我校(陜西省渭南市隴海中學)2017級(現在的高一年級)中抽取50名英語“學困生”展開英語學習心理障礙成因調查,共發(fā)問卷150份,有效問卷150份,調查時間為2015年4月。
調查問卷結果小結如下表1:
表1:高中英語“學困生”心理障礙成因調查問卷結果統(tǒng)計
英語“學困生”是教育對象中的一個特殊群體,英語學習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探討英語“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這一問題,并針對英語“學困生”的學習心理障礙提出教育對策,具有現實指導意義。本次調查有34個問題,影響或造成英語“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的因素有兩大類:一是內因——學生自身方面,學習興趣,學習品質,學習策略,自信心,性格;二是外因——教材,教師,家庭,社會。
英語“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分析:
開始學英語,學生是帶著好奇和新鮮感的。隨著詞匯量、閱讀量的增加,教師單一的教學方式,加之由初中升入高中課程劇增,每天要做大量的作業(yè),對有些學生來說,要學會并記住多個單詞無疑是紙上談兵。久而久之,生詞便堆積如山,語法一塌糊涂,
上課聽天書,這些學生慢慢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課堂上一竅不通,課后也不積極請教老師或同學,從而對英語產生畏懼、厭惡心理,英語“學困生”便產生了。
(一)自卑和惰性
中學生的年齡集中在13~18歲之間,處于少年向青年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中學生有強烈的逆反心理。(葉一舵2008)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有它的學科特點,即知識點繁多,單詞短語鋪天蓋地,學習過程緩慢枯燥。同時,一些教師功利心強,對“學困生”疏遠、冷漠甚至嫌棄,批評多,鼓勵少,這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逆反心理,使他們喪失自信心、自暴自棄,消極對待英語;有些學生不具備良好的學習品質,缺乏毅力,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他們更是信心不足,想著放棄,這樣懶惰的心理開始滋長,時間一長便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二)英語學習零興趣,缺乏恒心和毅力
高中英語“學困生”的學習困難點之一就是英語語言積累量微弱,而且英語學習興趣缺乏。其實,意志薄弱是這種欠缺的罪魁禍首?!皩W困生”中有的是不明確學習目的,有的是對英語沒興趣,有的是學習情緒不穩(wěn)定,有的是缺乏好的學習品質。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成功的體驗,沒有成就感,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結果導致討厭英語,沒了上進心,甚至破罐子破摔。隨著年級的增高,課程難度的加大,學習內容的增多,成績一滑坡就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念頭。
(三)英語學習品質差,學習方法、策略零技能
英語“學困生”多沒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上顯得盲目無助。部分“學困生”照搬初中的學習方式,導致高中不適應。凡事要講究方法,方法不當,事倍功半??伞皩W困生”從不預習新課,課堂上膽怯,幾乎不參與語言實踐活動,課后從來不翻英語書,不及時復習鞏固,更不要說獨立按時完成作業(yè)和運用多種方法記單詞。英語綜合能力的形成是反復、枯燥、長期的,“學困生”本來就意志薄弱,缺乏恒心毅力,并且沒有掌握英語學習的關鍵和要點,英語雙基不扎實,他們很難聽懂教師講解的內容,沒有把主要精力用在英語學習上,無法形成語言技能。
(四)沒有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學困生”大多從不讀單詞,不念課文,不背句型,不做英語題,懈怠、依賴是他們的好友,他們學習缺乏主動性,對教師課堂上的提問和任務布置漫不經心、充耳不聞。對教師布置的練習、作業(yè)馬虎應付,抄襲了事,沒有語言積累,單詞永遠都是第一單元,課外從不做與英語無關的事,哪怕是聽英文歌曲,看英文經典原聲電影。
(一)知識銜接缺失
相對初中階段,高中階段英語教材的詞匯量、閱讀量、難度系數均有增強。多數英語“學困生”的初中英語基礎薄弱,學習相當吃力。假如他們沒能掌握初中英語的知識,就沒有足夠的底氣應對高中英語,更沒有信心學好它;如果他們不對以前的學習進行查漏補缺、及時補救,則新舊知識無法銜接,無法形成知識體系,學得越多學得越差,逐漸變?yōu)橛⒄Z“學困生”。
(二)教育的誘因
1.不良師生關系?!坝H其師,信其道”,高中生對老師的仰慕、依賴遠遠不及初中生,但是老師的言行舉止對高中生依然有深遠的影響??墒窃谄綍r的教學中,部分成績好的學生是老師關注的焦點;“學困生”極少被關注,他們成為被冷落群體,逐漸失去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師對“學困生”漠然的態(tài)度激起他們對英語的消極、抵觸心理;課堂上批評指責多是“學困生”,自習輔導幾乎不會靠近他們,更別提關心和理解。教師對“學困生”缺乏愛心,會造成“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他們不能從失敗中站起來是因為缺乏溫暖和關愛。
2.教學方法。教學有經驗的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總是要周密地考慮,他所講授的知識將在學生的頭腦里得到怎樣的理解,并根據這一點來挑選教學方法(B·A·蘇霍姆林斯基2000)。高中生正處于青春年少、思想活躍、對新生事物充滿好奇、心理趨向求新求異的時期,他們討厭單調枯燥、陳腐俗套。但我們的教學方法形式單一,教學缺乏激情熱情,課堂沒有新意,長此以往,學生英語學習興趣銳減。
3.教材方面。我們學校采用的是高中英語人教版教材,這套教材相對其他版本詞匯量大,閱讀難
度大,內容多,任務重。我校雖在渭南市內,但是生源多來自農村,學生接觸英語較晚,基礎比較薄弱,加之高中英語教學任務重,老師多迫于應對考試,教學進度快,學生對英語只能望洋興嘆。
(三)家庭和社會因素
1.家庭的消極因素。部分“學困生”的家庭屬問題家庭(父母離異,夫妻不和,留守兒童,隔代撫養(yǎng)等等),在問題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有心靈創(chuàng)傷,所以比較壓抑、孤獨,學習上沒有老師的鼓勵和幫助,生活上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理解,缺少朋友,沒人理解、同情、關愛。由于自身因素,個別家長不能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不注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這樣,在學校得不到關愛的“學困生”,又失去家庭的溫暖,更加大了他們學習的心理障礙。
2.父母愚鈍的教育方法。個別家長教育孩子簡單粗暴,對孩子缺乏了解,不關心孩子的成長,忽視他們的學習過程,只關心學習的結果。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不是提供必要的幫助,而是責怪孩子,甚至惡語相加,致使孩子對待學習與失敗的信心嚴重受挫。
3.社會環(huán)境的因素。智能手機、網絡的普及,低頭族隨處可見,很多中學生淪為“屏奴”一族。“學困生”上網,真正學習的較少,主要是玩電子游戲、聊天,他們更愿意在虛擬世界中尋找自己在學校中沒有的成就感和快樂。
(一)幫助“學困生”重塑自信,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教師要幫助“學困生”重塑自信,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張引、羅俠2008)。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要提高,要與時俱進。作為一位英語教師,必須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熟練自己的操作技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積淀一定的教育智慧。要用英語課堂傳遞自己對英語、對人生、對生活的愛,讓課堂充滿激情和熱情,喚醒學生內心對生活的熱愛、對成功的渴望,并愿把自己最真實、最美麗、最陽光、最獨特的一面展現出來,從而內化為學習的動力;要用我們的教學藝術、專業(yè)知識、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遠大理想。我們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具備的品質是:求知的愿望,認識的需要,使自己今天的精神生活比昨天更加豐富(B·A·蘇霍姆林斯基2000)。對于“學困生”,與其說是幫助他們戰(zhàn)勝自我,不如說是引導他們成長為一個自信、堅毅、陽光的人。
(二)培養(yǎng)“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怎樣恰當地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問題,越來越引起我們的重視(B·A·蘇霍姆林斯基2000)。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困生”把英語學習當成一種樂趣,他們才能快樂、輕松地學;只有“學困生”自己愿意學習,有學好的渴望和動力,他們才能學好。教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與“學困生”站得更近,和“學困生”有更多的目光交流,更直接、更熱情地對“學困生”指導,保護他們僅有的一點積極性。要在課外鼓勵“學困生”多參與英語社團組活動,如經典英文原聲電影賞析、英語課本劇表演、唱英文歌等,讓他們體會英語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培養(yǎng)良好的自我意識。
(三)理解、幫助“學困生”,加強學法指導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fā)展,這種和諧發(fā)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B·A·蘇霍姆林斯基2000)?!皩W困生”因為自身學習成績不好變得自卑。因為他們有意疏遠教師、同學,要尊重他們更難,然而,他們渴望得到教師、同學的理解、尊重和信任。課堂上教師要更頻繁地向“學困生”提問,允許他們用更長的時間回答問題,給予“學困生”更多的鼓勵、更多的表揚、更加理性的評價。讓“學困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和期望。利用早讀、課間、輔導時間了解他們學習上的困難,與他們溝通交流,多表揚鼓勵,多關心愛護,決不能鄙視、放縱他們,只有觸動“學困生”的心靈,他們的興趣重燃才有可能。
(四)發(fā)揮家庭對“學困生”教育的潛力
“學困生”在學校有教師的關心和愛護是遠遠不夠的,在家庭還要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合力(B·A·蘇霍姆林斯基2000),發(fā)揮家庭對“學困生”教育的潛力(張引、羅俠2008),實現家庭和學校的有效溝通。教師要了解“學困生”的家庭,與“學困生”家長建立聯(lián)系,指引家長對孩子做公正客觀的評價,幫家長分析“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配合家長耐心對“學困生”進行心理疏導,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和自尊。當學校、家庭、學生三種力量有效地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