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世友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服裝教學信息化建設也逐漸成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本文對服裝教學信息化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一些改進方案。即在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添置更加完善的設備的基礎上,以優(yōu)化服裝教學管理流程作為保障,進一步推進服裝教學信息化建設。
關鍵詞:信息化 服裝教學 在線操作 管理流程優(yōu)化 校企合作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今天,加強服裝教學信息化勢在必行。傳統(tǒng)教學傳授的信息量、傳播手段與直觀性多已落后,不能滿足人們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新需求。而服裝教學信息化的管理流程系統(tǒng)龐大而復雜,它涉及人、設備、技術、教學實踐等各個方面。只有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不斷完善信息化技術管理,才能有效地進行服裝教學的信息化改革。
一、傳感技術在服裝教學中的應用
在進行公共授課時,授課教師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當教師在講臺上講授服裝工藝技能時,學生因為無法看清而往往擁擠在講臺周圍,外圍的同學沒辦法看到老師的操作,授課教師只能給外圍的學生再重新操作一次,保證所有學生都能看見。
在信息化服裝教學改革中,引進了傳感技術,包括攝像技術、信息傳遞技術和再生信息的處理技術。教師通過攝像技術將服裝工藝的操作手法和講解通過攝像頭和麥克風記錄下來并保存,利用信息傳遞技術,通過局域網將信息傳遞出去,學生便可在自己操作臺的顯示屏上清晰地看到服裝工藝教師的操作手法和流程。最后,使用再生信息處理技術,服裝教師可將同一類服裝的不同處理手法在課前錄制下來,并傳送給學生,有些細節(jié)便可利用再生手法進行處理,讓學生接收到更細致的信息。
二、新老教師合作發(fā)展,互利共贏
服裝教學的參與人員由兩部分組成,即教師團隊與學生集體。
在服裝教學過程中,教師團體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國家為各級服裝骨干教師建立了有效的溝通交流平臺,為更好地交流服裝教學提供了便利,更將各個地域的教師聯(lián)系在了一起,建成了一個龐大的信息網。然而,信息網中教師的信息化操作水平參差不齊,年輕教師信息化技術操作熟練,接受新事物快,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技能都很高,但是缺乏服裝教學經驗;老教師雖然服裝教學經驗豐富,但信息化技術操作水平卻很低,無法將自己的經驗通過信息化平臺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健全服裝教師團隊非常重要,不僅可以提高新教師的專業(yè)水平,也可以帶動老教師不斷學習信息化技術,不斷進行自我完善。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設備的應用,使課堂變得更加靈活生動。
在現代化教學中,學生已經不是狹義課堂里的學生,而是擴展到了社會的各個層面,可以是服裝公司的員工、服裝學院的學生,也可以是非服裝行業(yè)的人員。他們可以通過上網下載學習資料或購買光盤進行學習,而這些學習資料都是服裝教師團體教學實踐的總結。
三、充分引進服裝教學輔助人員
服裝教學輔助人員是服裝教學信息化建設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許多服裝類院校卻并不重視這方面專業(yè)人員的引進與培養(yǎng)。服裝教學輔助人員能發(fā)揮很多作用,他們不僅負責多媒體教室的維護,還要保障學校網站的正常運行和安全維護。優(yōu)秀的信息技術人員是服裝教學信息化建設的一大助力。
四、加強企業(yè)與服裝院校的信息交流
只有優(yōu)化服裝教學管理流程,才能保障服裝教學信息化建設的有效實施。實訓基地的建設要考慮四個方面:一是要保證現有實訓設備得到充分利用?,F有部分實訓設備已經老化,所以要提前做好設備的整合工作,舊設備可以用來讓學生學習設備拆裝等。二是在購置新設備前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計劃購置的新設備一定要具備先進性,并且要與社會的生產力發(fā)展相適應。例如,服裝職業(yè)院校主要以培養(yǎng)實踐技能型人才為主,那么所購置的新設備一定要具備工藝性、設計性和生產加工性這些教學功能。三是要加強與企業(yè)的對接,創(chuàng)建校辦企業(yè),實現校企共贏。這樣做除了能為學校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還能增加學生實習就業(yè)的機會,讓學生學到更實際的工作技能。四是制定校企合作方案,建設校外實習基地。服裝學院雖然也要加強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但是若購置全部設備,學校就會變成一座工廠,設備的閑置則會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而學校這樣做無異于閉門造車,缺少了與外部企業(yè)的交流,學生不僅沒有學到實際的工作技能,還會與社會脫節(jié)。所以,服裝院校需要與企業(yè)交流合作,把握市場的發(fā)展方向。
五、小結
當前服裝類院校在信息化教學方面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并制定了比較完善的服裝教學信息化管理流程。從傳感技術在服裝教學中的應用到與企業(yè)合作,服裝教學信息化正在不斷改進與完善,服裝教學信息化的建設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作者單位:日照農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