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wèi)國 李常磊
【摘要】針對電梯部件難以進行安全風險評價的問題,提出基于模糊評價法的電梯安全風險評價方法;論述電梯安全風險評價的內(nèi)容,建立模糊法電梯安全風險評價的數(shù)學模型,得到電梯部件的安全風險,并劃分為3個風險類別;實例評價結果表明,模糊評價法能夠科學地評價安全風險,具有很好的實際應用價值。
【關鍵詞】電梯安全;模糊法;風險評價
中圖分類號:TU 875
1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電梯已成為城市居民日常工作、生活中幾乎隨時都能接觸到的設備。作為運送人員、貨物的連續(xù)輸送機電設備,電梯被廣泛應用于公共場所、商務樓、旅館等處。截止到2014年底,我國電梯保有量約為300.93萬臺,在未來一段時期內(nèi),我國電梯保有量將持續(xù)增長。同時,電梯安全事故的日益增多,不斷觸動人民的“安全神經(jīng)”,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
目前,我國電梯的檢驗和驗收過程中實施的電梯定期檢驗制度和監(jiān)督檢驗制度,是對電梯日常運行過程中的安全裝置和運行情況進行的有效性驗證,僅可以保障電梯最低的安全性要求,缺乏對電梯的隱患和質量狀況可能產(chǎn)生的安全風險進行分析驗證。通過電梯安全風險評價的研究,彌補電梯定期檢驗的不足,以達到預測、預防電梯可能存在的風險的目的,從而盡量避免電梯事故的發(fā)生。
2 電梯風險評價與模糊評價法
電梯風險評價是通過對電梯的各種潛在的安全隱患予以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從而把損失降到最低,最終實現(xiàn)預防事故和控制風險,達到最低損失、最少事故率和最優(yōu)的安全投入產(chǎn)出效益的目的。
電梯風險評價基本原則是科學、公正和合法,通過對電梯風險的分析和預測,對導致電梯設備失效的可能性和失效后可能帶來的后果進行綜合評價,以設備運行和使用狀況、失效概率、管理水平、價值取向等為技術核心,進而建立等級劃分和相應的評分體系。
模糊評價法是指對系統(tǒng)各要素進行綜合分析,把可能存在安全風險的項目作為一個系統(tǒng),從全局的高度對整體進行分析、評價。系統(tǒng)評價作為安全評價研究的一種方法,在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找出問題本質,找出原因并作得出結論,幫助評價組在復雜的問題和環(huán)境中作出科學評價。
模糊評價法根據(jù)各個電梯的相關因素逐級、逐項作出風險評價,該評價依據(jù)的是國家標準、電梯檢驗規(guī)程和相關條例;該方法適合于電梯的各個過程,主要用于電梯檢驗機構的定期檢驗和監(jiān)督檢驗。
3 電梯安全風險評價的內(nèi)容
綜合影響電梯安全的因素,可分為:電梯設備、使用環(huán)境、維保管理和相關人員等因素,如圖1。
根據(jù)電梯風險評價的要求,將電梯安全因素具體分為:電梯資料、曳引機、聯(lián)軸器、電動機、制動器、警示標志、層門與門鎖、供電設備、曳引機與導向輪、井道、對重、運行區(qū)域的安全防護、導軌、懸掛裝置、轎廂、底坑、運行性能、控制屏等十八個因素。對電梯進行安全風險分析時,分別評價這十八個因素。本文以某一個電梯部件為例,論述模糊評價法在電梯安全風險評價中的應用。
4 構建模糊法電梯安全風險評價的數(shù)學模型
5 電梯風險的類別劃分
由式(1)知,電梯部件的風險 由風險傷害程度 和發(fā)生的概率 確定。電梯部件的風險傷害的嚴重程度的劃分,如表1所示。
其中,風險類別I是電梯部件需要采取防護措施以降低風險;風險類別II是電梯部件需要復查,著重考慮可以解決的方案和是否失去應有的社會價值的使用性后,進而確定是否需要采取進一步的防護措施以降低風險;風險類別III是電梯部件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
6 模糊法風險評價的評價實例
(1)評價對象——轎廂的開孔;
(2)原因——設計原因或者破損;
(3)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乘客身體部位可以通過孔伸出轎廂外,可能造成剪切的危險;
(4)根據(jù)模糊法確定風險數(shù)值:由于剪切會對人身體造成嚴重損傷,因此風險傷害的嚴重程度S=2;轎廂雖然有開孔但是一般由于人為故意將身體伸出孔外,因此發(fā)生的概率為偶爾,即P=C。由表3,確定風險類別為I,需采取措施以降低風險。
(5)防護措施:將轎廂開孔封閉。
封閉后發(fā)生剪切的概率為零,因此發(fā)生的概率P=F;傷害的嚴重程度為不可能產(chǎn)生傷害,因此風險傷害的嚴重程度S=4;因此通過模糊法風險評價后,發(fā)生剪切的風險消除。
7 結語
本文論述了模糊評價法在電梯安全風險評價中的應用。從電梯設備、使用環(huán)境、維保管理和相關人員四個方面,將電梯安全因素分為18個;對電梯進行安全風險評價時,分別評價這18個因素;建立模糊法電梯安全風險評價的數(shù)學模型,得到電梯部件的安全風險,并劃分為3個風險類別;通過實例分析,驗證方法的有效性;評價結果表明,模糊評價法可以科學地評價電梯部件的風險,便于提出減低風險的措施。
參考文獻
[1] 史信芳. 電梯技術: 原理. 維修. 管理[M].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1989.
[2] 陳家盛.電梯結構原理及安裝技術[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11.
[3] 國務院. 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條例[M].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9.
[4] Musavi F, Edington M, Eberle W, et al. Energy efficiency in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s: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 front end ac-dc topologies[C]//Energy Conversion Congress and Exposition (ECCE), 2011 IEEE. IEEE, 2011: 273-280.
[5] Cooper D. Energy consumption of various elevator drives[J]. Elevator World, 1987,35(3).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 7588-2003. 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guī)范[S][D]. 2003.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 24803.1-2009. 電梯技術條件[S][D]. 2009.
[8] 王堅. 電梯安全風險評估系統(tǒng)的設計與應用[D]. 浙江工業(yè)大學. 2012
[9] 陳本瑤. 風險評價和風險降低在電梯檢驗中的應用研究[D]. 浙江工業(yè)大學.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