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玲
摘要:隨著教學的改革,高中語文越來越加強的重要性不言而寓。高中語文新課程重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為終身學習和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在教學實踐中,我對于怎樣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克服語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難有了新的思考。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 課程改革 教學方式
新時期,語文呈現(xiàn)出重點發(fā)展的勢頭,教育部改革的重點加強了語文教學,提倡對國學的學習。也對高中語文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教師要重點做好現(xiàn)階段的過渡,為今后高中語文教學的全面提升做好思想基礎(chǔ)和經(jīng)驗基礎(chǔ)?!陡咧姓Z文堂新課程標準》指出:建設高中語文課程,應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按“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重視實踐,全程參與,形式多樣應該是語文教學的健康模式。下面我就高中語文教學來談一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師生互動,采用更靈活的教學方式
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然而長期以來,對教學的評價,往往只重視結(jié)果,不看過程,導致教的過程“走過場”;對學習的評價也只注重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或只注重記住結(jié)果,而忽視親歷親為的重要性,這是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講了兩千多年,“啟發(fā)式”教學早已寫進了語文教學大綱,至今我們也沒有很好地落實。這與我們忽視對教學過程的研究、管理和調(diào)控不無關(guān)系。
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要研究自己的教學行為,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思路,對語文教學過程實施有效地調(diào)控。教師要落實教學的具體環(huán)節(jié),使過程“到位”,每個環(huán)節(jié)中還要選擇適當?shù)姆绞胶头椒?,并做到各種方式、方法綜合貫通,做到教學流程合理。教師要因人施教,走進每個學生的生活世界、經(jīng)驗世界和學習過程,尤其注意使學習的有困難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要使教學內(nèi)容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知識建構(gòu)的需要,循序展開。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評價指向,側(cè)重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
二、營造寬松、民主的的課堂氛圍,彰顯學生個性,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1、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
據(jù)研究表明:一個人在輕松愉快、和諧民主的環(huán)境中,參與活動的欲望就會被激發(fā)起來,表現(xiàn)欲大大增強,思維活躍。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把時間還給學生,并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鼓勵學生要敢于質(zhì)疑,敢于批判,并告訴他們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精神,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探究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人云亦云”,幫助他們確立自主的人格。如我在講馬致遠《天凈沙秋思》這首元曲時,先是讓學生反復的誦讀詩文,然后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動筆畫出曲中所描寫的景物,寫出字里行間所流露作者的情感,班上60位學生在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中,充分的進行想象和聯(lián)想,所畫出的畫個性色彩十足,風格各有千秋,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被調(diào)動,圖畫完了基本上能當堂背誦下這首小曲。這種活躍式的課堂氛圍,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輕松掌握了知識,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2、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在語文課上倡導教學民主,推崇教師“寓教于樂”,學生“寓學于樂”,讓自己成為學生可親、可敬、可信的朋友,對學生不成熟的甚至是荒誕的想法,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給予恰當?shù)目隙ê凸膭?,增強他們的信心。因此,我的課堂總是洋溢著濃濃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shù)氣息。學生思維活躍,想法標新立異,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智慧飛揚的天地,成為學生個性流淌的舞臺,語文課堂的效率得到提升。如我在講完了《羚羊木雕》這一課時,在班上開展了以“金錢和友誼”為主題的辯論會,在論辯過程中,正反雙方唇槍舌戰(zhàn),誰都毫不示弱,充分展示著自己個性風采。通過辯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維得到了鍛煉,同時還讓學生愛上了語文學科,激發(fā)了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而我也由以往的課堂“獨裁者”,退居為課堂中普通的一員,為和諧平等教學氛圍服務,和學生享受著一起辯論的樂趣。
三、加強作文指導寫作,促進語言的形成能力
專家指出: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是一種不太全面、不太科學的方法,它注重的是學生形成文章以"后"的教學輔導工作,而不是學生寫文章之"前"的教學誘導過程。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這種難教、難寫的尷尬和這種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法"馬后炮"的性質(zhì)不無關(guān)系。那么,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對學生進行作文前的指導呢?
一、喚醒學生的寫作欲望
應該說現(xiàn)在的學生接觸的知識面在不斷擴大,然而學生的寫作卻越來越困難,其實學生作文的最大障礙,也許不是無可炊之米,而是沒有想炊之欲。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引導學生去關(guān)注社會,體驗人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長期以來,許多學生寫作前沒有動力,寫完后沒有成功感,作文當然就沒有興趣,創(chuàng)作的熱情就一點點地熄滅。其實創(chuàng)造力是每一個人都具備的,每個人都有創(chuàng)造的可能,只要我們的老師們花心思去鼓勵學生、賞識孩子、支持他們的創(chuàng)作才華,這個寫作的欲望是可以被激發(fā)出來的,孩子是需要引導和賞識的一個群體,老師的贊賞和支持使他們銳意進取和積極創(chuàng)新的源動力!老師可以讓學生訂閱時事新聞報紙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注民生、積極為社會和諧建設諫言獻策!表達對大自然深切雋永的摯愛!表達對時代生活的點滴感悟!熱忱的投身于生活的驚濤駭浪之中,有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和閱讀之后才會有寫作的靈感和表達的欲望!愛寫作的人必定都是愛生活之人!要努力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積極體驗生活享受閱讀的情境!
二、明確寫作要求,設置寫作標準
每次作文前要給學生講清本次作文的具體要求及訓練重點,包括字數(shù)、文體、寫作方法,訓練的是選材、立意,還是結(jié)構(gòu)、語言?讓學生心里有數(shù)。當然指導的方式可以是讓學生討論、發(fā)言,互相啟發(fā)、激發(fā)學生思維。進行頭腦風暴可以極大地觸動孩子們活躍的思維細胞,讓他們打開智慧的閘門,踴躍發(fā)言,互相學習和分享,我手寫我心,我文抒我情!讓孩子們愿意用發(fā)自內(nèi)心最真摯最感人最智慧最美麗的語言去表達、去抒發(fā)、去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成長結(jié)晶!
語文教學,千人有千法,我在此拋磚引玉,也借鑒了別人的經(jīng)驗。在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中,準備階段要把每一步的目標、教學手段等各素盡量細化,但在開始后要盡量化繁為簡,許多的教學工作揉合在了一起,如電光火石 一般閃過,直奔教學目標而去,學生的語文學習也被帶到了另一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