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優(yōu)霞, 汪燕鳴, 孫登明*
(淮北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安徽淮北 235000)
黃芩苷(Baicalin)是從黃芩根中提取并分離出來的一種黃酮類化合物,它具有顯著的生物活性和抗炎、解痙、抑菌及利尿作用,并且還有相對較強的抗癌反應等生理效能。黃芩苷在臨床醫(yī)學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用來治療肝炎。此外黃芩苷還能吸收紫外線,清除氧自由基,抑制黑色素的形成,也是一種功能性很好的美容化妝品原料。因此研究其準確、簡單和高靈敏度的測定方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測定黃岑苷常見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譜(HPLC)法[1]、毛細管電泳(CE)法[2]、近紅外(NIR)光譜法[3,4]、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UPLC-MS/MS)法[5,6]和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LC-MS/MS)法[7,8]等。黃岑苷具有良好的電化學活性[9],但在未修飾電極上的過電位較大,靈敏度一般較低?;瘜W修飾電極可減少過電位,提高測定的靈敏度和選擇性[10,11],而通過金屬摻雜可進一步提高測定的靈敏度,并通過摻雜的金屬提高電極的導電性,減小背景電流等[12]。但摻雜的金屬在測定過程中由于電位的變化,可導致修飾在電極表面的金屬在測定過程中流失,影響測定的精密度和準確度。
本研究將兩種具有催化活性的L-半胱氨酸和Ni通過分層修飾的方法,先將Ni修飾在電極表面,再將氨基酸聚合在Ni表面,制備了L-半胱氨酸和Ni分層修飾電極(PLC/Ni/GCE)。該修飾電極不僅保留了兩者的催化活性,且由于Ni表面聚合了一層氨基酸,使Ni在測定過程中不會因為測定電位的變化而脫落,提高了電極的穩(wěn)定性和測定的精密度。將該電極用于樣品中黃岑苷的測定,獲得了比較滿意的結果。
BAS電化學分析系統(tǒng)(美國,BAS公司);pHS-3C精密酸度計(上??祪x儀器有限公司);Zennium電化學工作站(德國,Zahner公司)。研究用三電極系統(tǒng):PLC/Ni/GCE或玻碳電極(GCE)為工作電極,鉑電極為輔助電極,Ag/AgCl電極為參比電極。
黃岑苷(純度≥98%,上海純優(yōu)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溶液:5.0×10-3mol/L,使用時稀釋至實驗所需濃度,避光冷存;L-半胱氨酸溶液:5.0×10-3mol/L;Ni(NO3)2溶液:1.0×10-2mol/L;HNO3:1.5 mol/L;磷酸鹽緩沖溶液(PBS,pH=2.5~9.0):用0.1 mol/L的NaOH、NaH2PO4、Na2HPO4、H3PO4溶液配制,在酸度計上校正。
將GCE按文獻方法[13]預處理后,放入10 mL含2.0 mL 0.010 mol/L Ni(NO3)2和3.5 mL 1.5 mol/L HNO3的溶液中,采用三電極系統(tǒng),設置電位范圍為-0.4~-0.8 V,靜置30 s,以100 mV/s掃描速率,循環(huán)伏安(CV)法掃描6圈,取出,用水淋洗,濾紙吸干,即制得Ni修飾電極(Ni/GCE)。將該電極作為工作電極放入含5.0 mL 5.0×10-3mol/L L-半胱氨酸溶液和5.0 mL pH=4.0的PBS的聚合溶液中,用三電極系統(tǒng),在-0.9~2.4 V電位范圍內,靜置5 s,再以160 mV/s掃描速率,CV法掃描8圈,取出,用水淋洗,晾干,即制得L-半胱氨酸和Ni分層修飾電極(PLC/Ni/GCE)。
于10 mL容量瓶中,加一定量的黃岑苷標準溶液,5.0 mL pH=2.5的PBS,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轉移到電解池中,以PLC/Ni/GCE為工作電極,鉑電極為輔助電極,Ag/AgCl電極為參比電極,在-0.2~0.9 V的電位范圍內,靜置90 s,利用差分脈沖伏安(DPV)法進行掃描,記錄峰電位和峰電流。每次掃描實驗結束后,把修飾電極放入到空白液中,掃至無峰,即可進行下一次實驗測定。
Ni修飾電極采用循環(huán)伏安沉積法,Ni(NO3)2用量和酸度、循環(huán)電位區(qū)間、掃描圈數(shù)、掃描速率都對黃岑苷的靈敏度、線性范圍有較大的影響。由于是將Ni沉積在電極表面,當沉積條件改變時會影響沉積在電極表面Ni的性質,影響Ni的催化效果。實驗結果表明,Ni修飾在電極表面的最佳實驗條件為:0.010 mol/L Ni(NO3)2的用量為2.0 mL,1.5 mol/L HNO3的用量為3.5 mL,掃描電位范圍為-0.8~-0.4 V,掃描速率為100 mV/s,掃描6圈,靜置時間為30 s。
分層修飾L-半胱氨酸時,聚合液的酸度、聚合電位區(qū)間、聚合圈數(shù)也影響測定黃岑苷的靈敏度和線性范圍。實驗結果表明,將Ni修飾電極放入含5.0 mL 5.0×10-3mol/L的L-半胱氨酸和5.0 mL pH=4.0 PBS的聚合液中,聚合電位為-0.9~2.4 V,掃描速率為160 mV/s,掃描8圈,靜置時間為5 s時,分層聚合修飾電極對黃岑苷的響應電流最大。
分別采用掃描電鏡(SEM)和電化學阻抗技術對修飾電極進行了表征。圖1是GCE、Ni/GCE和PLC/Ni/GCE的SEM圖,從第二幅圖可以看出,Ni均勻的修飾在電極表面,再將氨基酸修飾后,從第三幅圖看出電極表面相對較為光滑,但可以看出聚L-半胱氨酸薄膜內部Ni顆粒的陰影,說明已按設計目標成功地將兩者分層修飾在電極表面。
圖1 GCE、Ni/GCE和PLC/Ni/GCE的掃描電鏡(SEM)圖Fig.1 SEM images of GCE,Ni/GCE and PLC/Ni/GCE
圖2中的曲線a和b分別表示GCE和PLC/Ni/GCE在0.1 mol/L[Fe(CN)6]3-/4-的含0.1 mol/L KCl溶液中的阻抗譜。從圖中可以清楚看出,PLC/Ni/GCE的Nyquist點是直線,說明電極表面是受擴散控制的,GCE有一個圓弧,這是由反應動力學控制。同時,GCE的阻抗大于PLC/Ni/GCE的阻抗,這是因為Ni和L-半胱氨酸分層修飾所起到的效果決定的,同時說明電極分層修飾后增大了電子的傳遞速率。
2.3.1黃岑苷的循環(huán)伏安特性圖3表示濃度為5.0×10-5mol/L的黃岑苷在pH=2.5的PBS中,分別在GCE(1)、Ni/GCE(2)、PLC/GCE(3)和PLC/Ni/GCE(4)上的循環(huán)伏安圖。由圖3可知,在-0.4~1.0 V電位掃描區(qū)間,黃岑苷在GCE上相應的峰電流較小,而在Ni/GCE、PLC/GCE和PLC/Ni/GCE上其對應的峰電流較大。說明這三種修飾電極對黃岑苷都具有催化效果,且PLC/Ni/GCE的催化效果最好,氧化峰和還原峰的電流都達到最大值。在PLC/Ni/GCE上,黃岑苷的峰電位分別為Epa=0.498 V、Epc=0.414 V,△Ep=0.084 V。由此表明Ni和L-半胱氨酸分層修飾在GCE表面后,修飾電極對黃岑苷的催化作用和靈敏度得到了較大的增強。
圖2 GCE(a)和PLC/Ni/GCE(b)在0.1 mol/L[Fe(CN6)]3-/4-含0.1 mol/L KCl溶液中的Nyquist圖Fig.2 Nyquist impedance plots of the bare GCE(a) and PLC/Ni/GCE(b) in 0.1 mol/L[Fe(CN)6]3-/4- solution containing 0.1 mol/L KCl
圖3 黃岑苷在GCE(1)、Ni/GCE(2)、PLC/GCE(3)、和PLC/Ni/GCE(4)上的循環(huán)伏安圖Fig.3 Cyclic voltammograms of baicalin at GCE(1),Ni/GCE(2),PLC/GCE(3) and PLC/Ni/GCE(4) PBS:pH=2.5;scan rate:60 mV/s.
2.3.2底液酸度的影響圖4為改變底液酸度用CV法測得的結果,在pH=2.5~9.0的范圍內,峰電位隨著pH值的增大向負方向移動,并且與pH呈線性關系:Epa(V)=0.6745-0.06513pH,R=0.9964,斜率為65 mV/pH,斜率接近0.59 mV/pH。由此可以說明,在修飾電極上黃岑苷發(fā)生等電子等質子反應過程。當pH為2.5時,黃岑苷在PLC/Ni/GCE的響應電流達到最大值。
圖4 (A)5.0×10-5 mol/L黃岑苷在PLC/Ni/GCE上隨pH值變化的循環(huán)伏安圖;(B)峰電位與pH值的關系曲線Fig.4 (A)Cyclic voltammograms of 5.0×10-5 mol/L baicalin at PLC/Ni/GCE with various pH;(B)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curve between the peak potential and pH pH:1-14: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
圖5 (A)5.0×10-5 mol/L黃岑苷在不同掃速下的循環(huán)伏安圖;(B)lgIpa對lgv關系曲線Fig.5 (A)Cylic voltammograms of 5.0×10-5 mol/L baicalin at PLC/Ni/GCE with various scan rates;(B)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curve between lgIpa and lgv scan rate:a-o:0.02,0.04,0.06,0.08,0.10,0.12,0.14,0.16,0.18,0.20,0.24,0.28,0.32,0.36,0.40 V/s.
2.3.3掃描速率對黃岑苷電化學行為的影響圖5為固定pH=2.5的PBS,僅改變掃描速率進行實驗的CV圖。從結果可知,在20~400 mV/s范圍內,隨著掃描速率逐漸增大,黃岑苷在PLC/Ni/GCE上的響應電流亦隨之增大;但可逆性也隨著掃描速率(v)的增大而變差。以lgI對lgv作圖,線性回歸方程為:lgIpa=-0.3522+0.9700lgv,r=0.9990,斜率值為0.9700,接近1。說明黃岑苷在PLC/Ni/GCE電極上的電化學行為受吸附控制。由吸附量公式[14]計算,在掃速為60 mV/s,pH=2.5底液中,對5.0×10-5mol/L 黃岑苷進行測定,得出黃岑苷在電極表面吸附量Γ為4.31×10-9mol/cm2。
掃速在100~400 mV/s范圍內,Epa與lnv呈線性關系,線性方程為:Epa=0.1045+0.0721lnv,R=0.9908。根據(jù)文獻報道[15],E~lnv方程中的斜率等于RT/anF。其中,電子傳遞系數(shù)a一般取理論值0.5,n為得失電子數(shù),F(xiàn)為法拉第常數(shù),R為氣體常數(shù),T為絕對溫度,求得黃岑苷參與電極反應的實際得失電子數(shù)為0.71,接近1。
采用差分脈沖伏安(DPV)法對5.0×10-5mol/L的黃岑苷進行測定,實驗結果表明,靜置時間對黃岑苷的峰電流影響較大,隨著靜置時間的增大,峰電流也逐漸增大,當靜置時間為90 s時,峰電流達到最大,之后趨于穩(wěn)定,故選擇靜置時間為90 s。
采用DPV法對黃岑苷進行測定。儀器參數(shù)設置如下,掃速:60 mV/s;電位增量:0.006 V;脈沖振幅:0.05 V;脈沖寬度:0.06 s;脈沖間隔:0.2 s;靜置時間:90 s。
采用DPV法對黃岑苷進行測定,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PLC/Ni/GCE有較好的靈敏度和較寬的線性范圍。用PLC/Ni/GCE對5.0×10-5mol/L 黃岑苷進行20次平行實驗,相對標準偏差(RSD)為2.2%。表明PLC/Ni/GCE對黃岑苷的測定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黃岑苷測定的峰電位和峰電流分別為:E1=0.498 V,Ipa1=-20.44 μA,PLC/Ni/GCE在室溫下放置20 d,再次測定時,峰電位和峰電流分別為E2=0.497 V,Ipa2=-20.46 μA:說明PLC/Ni/GCE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
表1 PLC/Ni/GCE測定黃岑苷的結果
取樣品柴黃片,研碎后稱取一定量,用0.1 mol/L NaOH溶液加熱溶解后,用PBS調節(jié)酸度,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定容,按實驗方法取一定量的樣品溶液進行測定,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樣品中黃岑苷的分析結果(n=6)
本實驗制備了L-半胱氨酸和鎳分層修飾電極,通過考察黃岑苷在該修飾電極上的電化學行為,證明了該電極對黃岑苷有較強的催化作用,檢測的靈敏度和精密度高,且電極穩(wěn)定性好,有較好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