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彩霞
【摘 要】21世紀是創(chuàng)新的世紀,是尊重個性、弘揚個性的世紀。個性孕育了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展示了個性。個性化教育是21世紀教育的必然選擇,新課程改革呼喚有個性的語文教師,讓我們站在潮頭之上,積極探索、不斷前行!
【關鍵詞】語文教學;個性化;課程改革
不同氣質的語文教師需經長期的教學實踐不斷完善自己,惟有如此,學生才能在你獨特個性的濡染下走出死氣沉沉的精神洞穴,你才能放眼語文教學世界的天光云彩,使課堂成為展示語文個性化教學的亮麗舞臺。
一個有理想的語文教師只有鑄成自己的教學個性,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體系,才能在眾多流派中自成一家。君不聞“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引申過來也可說“有個性的才是有魅力的”。許多語文教師追隨于名家,模仿于技巧,鸚鵡學舌,生搬硬套,課堂無個性,教學模式化。許多學校集體備課,以致同一年級的許多語文教師在不同班級的語文教學中同科同構,千課一律。
一、語文教學個性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三個方面:
(1)個性化的教學思路。新課程理念的一個核心內容是尊重學生的差異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這就需要教師不拘一格地設計教學思路,盡可能地打破原先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拘泥于教參、名家之言,用自己的個性去演繹作品的個性,“裁剪”方式、取舍多寡均可依據(jù)該班、該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相宜的安排,更可以用自己的個性進行教學組織和課堂教學再創(chuàng)造,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化選擇出發(fā)去拓深、拓寬語文課程的內涵和外延。個性化的教學思路還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發(fā)掘學生身上蘊涵的課程資源,讓學生說有個性的話,說自由的話,說真實的話,讓課堂充滿學生的個性活力。
(2)個性化的教學藝術。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啟發(fā)、引導。教師的職責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導學生如何學。個性化語文教學藝術必須有輕松幽默的一面,輕松的教學、幽默的啟發(fā)能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創(chuàng)設教學的情趣和氛圍,產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歡樂中不失啟發(fā)”的教學效果;個性化的語文教學藝術還必須是有生動、精彩描寫的另一面,引人入勝的細節(jié)描繪與獨特的心靈體會相輔,將學生引入教材唯美的境界之中,引導學生在作品的鑒賞、聯(lián)想、體驗之中融入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從而將教學的情趣、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進而創(chuàng)造“其樂融融”的課堂氣氛。
(3)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個性化的教學風格是獨創(chuàng)的教學方法和與眾不同的教學手段相融合的結果,它的基本特征是開放性。開放性的教學,教師要促進師生雙邊交流,讓學生在多種思想和觀點的碰撞下,觸發(fā)思想火花,產生學習的最大興趣,同時,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批判能力,不迷信權威,敢于發(fā)表不同的見解,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開放性的教學,要開拓語文教學空間,根據(jù)“得法于課內,增益于課外”的原則,開拓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社會接觸面和知識面。
二、語文教師要讓其具有教學個性,需要著力于兩個方面
(1)教學內容的處理表現(xiàn)出獨特性。教材是死的,教者是活的。教師應該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抓住教材的重點,突破教材的難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根據(jù)自身與學生的知識結構補充、拓展和延伸,使教學內容既符合教師個性又能夠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個性,成為教學活動的真正跳板和培養(yǎng)學生個性的有力的憑借。對教學內容的處理主要包括:①還原和活化。還原教材就是把教材的語言文字還原為它所反映的實際事物,通過還原,變抽象為形象,變深奧為淺顯,變枯燥為生動,使知識從書本上“走”出來,變成活靈活現(xiàn)的東西,進入學生的心靈世界。②補充和改編。教材因為受書面形式的限制,總是簡練的,概括的,它存在“空隙”和“短路”,“言雖盡,意未猶”,給學生留下自由想象和推理思維的空間,這是進行個性教學的有利因素,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擴展、推測、想象、填補和描敘。對教材進行改編或改組,旨在改變教材存在的方式,它包括變換體裁、課文重組、變換角度、改變角度、一題多變和一題多解等。通過改編或改組,改變思維方式,培養(yǎng)思維的變通性和靈活性。③質疑和超越。質疑包括對教材的觀點提出不同意見,這既是培養(yǎng)個性的要求,也是教材本身不斷完善的要求。超越是使用教材的最終歸宿,它意味著學生借助教材這塊跳板,已經上升到更高的境界。
(2)教學方法的選用表現(xiàn)出創(chuàng)造性。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教學目標而采用的具體方式和手段,是最能體現(xiàn)教學個性的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有效的引導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關鍵。
三、如何培養(yǎng)語文教學個性
(1)熱愛生活。語文的全部外延等于生活,生活處處有語文。現(xiàn)代生活的日新月異、高新技術的層出不窮,社會信息的瞬息萬變,世界發(fā)展的風起云涌,這些足以豐富閱歷的知識,既能拓寬課程的外延,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觸發(fā)教師的激情,增添他的教學風采,提升課堂教學的魅力和品位。相反,如果一個語文教師對生活無動于衷:春暖花開、北雁南飛視而不見,人情世故、世態(tài)炎涼充耳不聞,安于現(xiàn)狀、沒有理想、沒有追求,封閉的心靈就激不起一絲漣漪,更不會有激情四射。著名的語文教育專家李海林老師說:“只有把教學帶入一種生活情境,教師的個人魅力才有意義,教師的個人魅力就是生活的魅力,只有生活的魅力才是教學的魅力?!?/p>
(2)熱愛職業(yè)。教書育人是一項神圣的職業(yè),從淺層處講,它是塑造人的工程,從深層處講它則是肩負著繼往開來、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重任。只有熱愛自己的職業(yè),才能對自己的工作抱有積極的態(tài)度;對自己的職業(yè)充滿敬重的情感,才能維護它、成就它,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幸福;對自己的職業(yè)精益求精,才有可能獨辟蹊徑、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
(3)熱愛語文。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你得愛語文。只有愛語文,你才會去鉆研每一篇文章,揣摩每一節(jié)課,這樣的課堂才可能具有足夠的空間和情感。所謂“鉆研”教材,就是在每一篇文章投入你的七情六欲,把每一篇課文當作你排演戲劇的腳本,全身心的體驗文本,隨課文或悲或喜或怒或憂,要真真切切的嚼出課文的味道來,這樣才能感染學生,感染課堂。
(4)熱愛學習。語文教師要有扎實的語文功底和文史知識。第斯多惠說過,自己沒有的東西,就不可能給別人。沒有厚實的專業(yè)知識積淀,是不可能在教學中厚積薄發(fā)、處處得心應手、左右逢源的;也不可能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樹立自己的教學個性。語文教師還應當具有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所需要的拓展性知識。不僅要具備一定的美學、哲學、倫理學等方面的知識,還要及時了解和掌握一些與語文相關的邊緣學科知識,比如自然科學、時事政治等等。教師要始終保持自我知識的不斷更新和積累,在這些新鮮的知識滲透到課本知識中的同時,教師的魅力就會得以彰顯、個性就會得以張揚!
教學個性是教師個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與探索中逐漸形成的具有個人特色的教育教學能力,是教師個人氣質、性格、閱歷、興趣和知識結構等在教學活動中的綜合反映和表現(xiàn)。它源于教師高尚的職業(yè)修養(yǎng)、強烈的敬業(yè)精神、廣闊的知識視野和執(zhí)著的業(yè)務追求,需長久積累,要終生探究,其特點當是“唯我獨有,他人不有”。
參考文獻:
[1]寧寧.張之洞早期外交思想述論——以伊犁事件為中心的考察[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2]潘涌.外國教育思潮與漢語文教育的價值嬗變[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3]林杰.知識論傳統(tǒng)與學術自由的合法性[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1期
[4]陳于武.重新認識嚴復的自由主義者的特質[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