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
音樂是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藝術,這與語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語文教學中,把音樂與語文有效地結(jié)合起來,將大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記憶,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使語文課更具魅力。同樣,在音樂課堂中增加語文知識的積累,也必然能提升學生對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達到相得益彰的理想效果。
一、利用音樂,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莎士比亞曾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睍r下的學生,學習生活更加多元化,興趣更加廣泛,早已經(jīng)脫離了“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學習狀態(tài)。而音樂幾乎是所有的學生都喜歡的,學生對音樂的喜愛甚至已經(jīng)超過了對語文知識的渴求。將音樂與語文結(jié)合,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對新的教學方法的探索,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都是有益的。
二、音樂對語文學科的作用
1.利用音樂,能增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記憶。
偉大的德國作家歌德說過:“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痹诮虒W活動中,有的語文教師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同一個時間段教的語文知識,過一段時間進行復習時會發(fā)現(xiàn),對其他知識的記憶或許已經(jīng)模糊,但是聯(lián)系課文所教的歌曲以及與歌曲有關的語文知識卻記得很清晰。例如,在教學《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時,教唱《陽光三疊》這首歌,不但可以增強學生對本文內(nèi)容的記憶,還能幫助學生更快地進行背誦。
2.利用音樂,導入新課,可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好的課堂導入是教學成功的一半,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相機導入或輕快、或喜慶、或抒情、或悲傷的音樂,使學生很快地進入文本情緒中,渲染課堂氣氛。例如,在教學《二泉映月》這篇課文時,可在導入新課時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教師再配樂簡介阿炳的生平,一定能使學生更快地進入課堂。在教學《天安門廣場》這一課時,可以在導入時播放音樂《我愛北京天安門》,既可以抒發(fā)愛國的思想感情,還可以根據(jù)這首歌曲進行提問:我為什么愛北京天安門?使學生更快地進入課堂學習的氛圍,理解天安門為什么是全國人民最向往的地方,是我國的象征?
3.利用音樂,可以進行有效朗讀和理解課文。
音樂,有著優(yōu)美的旋律與美好的意境。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配上音樂來朗讀課文,即可以營造特定的情境,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愉悅學生的心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
自流行音樂盛行以來,很多古代詩、詞、曲、散文譜上曲或經(jīng)過改編后再寫上曲譜,早就傳唱到大街小巷了。教學這類課文時,可讓學生學唱相關歌曲,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例如,在學習《但愿人長久》這篇課文時,就可以把傳奇歌后王菲演唱過的歌曲《明月幾時有》進行課堂音樂播放,讓學生跟著學唱。這樣,不但體會了蘇軾的《水調(diào)頭·明月幾時有》的創(chuàng)作背景,也為將來初中學習這首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語文在音樂課堂中的作用
1.利用語文,可以增強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化的理解,進而更好地理解古代名曲的意境,提升音樂教學的效率。
2.古典詩詞和現(xiàn)代詩歌的音樂性特質(zhì),可以讓音樂與語文進行無縫銜接。如,教授詞作家李叔同名作《送別》時,可以先讓學生閱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結(jié)合魯教版語文六年級《爸爸的花兒落了》一課,增強學生對《驪歌》的理解?;蛘卟シ拧冻悄吓f事》的電影片段,渲染學生的音樂情感,進而更好地理解《送別》一課的歌詞和音樂內(nèi)涵。這樣,學生既能很快領悟名曲的意境,又能產(chǎn)生一種熟悉而新奇的感覺,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總之,音樂和語文教學的相互作用是相輔相成的。一位教學大師應該觸類旁通,能將多種學科及時融會貫通。平時應注意積累教學素材,并對素材進行分析、分類、整理,以優(yōu)盤、光盤、影音資料等形式存放在電腦上。必要時,還可對它進行改造,以方便使用。語文和音樂學科之間的融合,能夠增強學生的樂理知識和文學知識,能夠強化學生的感性思維,讓學生更好地去認知自己熟悉的身邊事物,也必然會實現(xiàn)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