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 要: 科藝繪本闡釋了“科學也美麗”的事實,要以問點睛,運用有效的提問策略,從而發(fā)揮科藝繪本的科學與藝術的價值,讓孩子們開心讀繪本,快樂學科學。
關鍵詞: 科藝繪本 有效提問 繪本閱讀
“繪本閱讀”作為一種新的課程模式正逐漸走進幼兒園、走近孩子,也為我們所慢慢熟悉。其中有一些繪本富含科學奧秘,通過精美的圖畫闡釋生活中的科學小知識,把它們稱為“科藝繪本”??扑嚴L本很好地闡釋“科學也美麗”的道理,是幼兒園中深受幼兒喜歡的繪本,對促進每個幼兒的審美能力、科學素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等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常言道:“畫龍點睛?!闭n堂提問是組織集體活動的重要手段,有效提問能夠發(fā)展幼兒的思維,那么在科藝繪本中,我們應該以問點睛,運用有效的提問策略,從而發(fā)揮科藝繪本的最大價值,促進幼兒發(fā)展。
陶行知先生說:“創(chuàng)造始于問題。”設計精當,運用恰當?shù)恼n堂提問,在科藝繪本活動中可以激發(fā)幼兒閱讀科藝繪本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繪本中的科學奧秘。那么如何才能“以問點睛,深入繪本”呢?
一、提問適宜,啟發(fā)思維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眴栴}是思維的向?qū)?,只有把問題設計得巧妙,幼兒才會深入繪本,積極思考。課堂中教師的提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封閉式的,如“對不對?”“好不好?”答案是單一的,不需要深度思維就能回答;一種是開放式的,沒有既定答案,如“你有什么好辦法?”“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會怎么辦?”等等。很多老師偏頗地認為封閉式提問是錯的,過于提倡開放式提問,認為只要答案豐富多彩,就問對。在進行科藝繪本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繪本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的不同,綜合運用多樣化提問方式?!鞍棕埡谪垼茏ダ鲜蟮木褪呛秘垺?,只要啟發(fā)幼兒思維的提問就是適宜的提問,而不應單一執(zhí)著于哪種形式的提問。
適宜的提問應該有多種方式,而且要注意方法,注意運用得當,以提高科藝繪本閱讀的有效性,從而發(fā)展幼兒的思維。
“有效”指的是促進幼兒思考,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望,及時反饋,從而幫助幼兒理解繪本中蘊含的科學寓意。那么,老師在針對科藝繪本進行設計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整體把握繪本,精心設計提問點??扑嚴L本中涉及的科學點,從哪個角度切入,如何提問,是設計提問的重要方法。適宜的提問一方面要突出科藝繪本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另一方面是“幼兒的興趣點”、“幼兒的知識水平”、“繪本的科學點”、“思維的發(fā)散點”,只有在這些點上設計問題,才能抓住繪本的科學靈魂,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才有可能使提問有效。在繪本《魯班造鋸》中,繪本的科學點是仿生,幼兒的興趣點是葉子的尖銳邊緣,因此我們設計以葉子導入,直接提問:“這片葉子的邊緣有什么特別?讓你想到什么東西?”幼兒的知識水平是對生活中常見物體有一定認識,但是對于仿生不太了解,因此設計的提問是:“老師準備一些物體,它們和鋸子一樣,是模仿其他物體發(fā)明出來的,請你仔細觀察左邊這些物品,你覺得它是模仿右邊什么發(fā)明的,并說說為什么?”思維的發(fā)散點是:“看看老師準備的東西,你覺得它們是模仿生活中什么東西發(fā)明的呢?”
2.抓住提問時機,留繪本思考時間。適宜的提問時機需要教師課前預設和課中及時把握,提問時機包括提問的課堂時機和提問后的等候時間。有些教師有效地設計提問,但是常常缺乏耐心,還不等幼兒仔細思考做出反應,就開始著急,有些會重復這個問題,有些教師干脆重新加以解釋,要么叫別的幼兒回答,根本不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要足夠時間思考、形成答案并做出反應。如繪本《魯班造鋸》在點出模仿葉子尖銳邊緣制作鋸子后,教師提問:“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品也是模仿其他物體發(fā)明出來的么?”由于問題包含信息量大,直接提問后回答有困難,這時就可以先引導幼兒之間進行討論,然后回答。適宜提問要抓住適宜的時間,包括留出思考的時間,這樣才能讓幼兒更好地理解科藝繪本,并逐步激發(fā)出幼兒關于生活的觀察和思考。
有效提問包含平等。集體活動中的提問應該是大家都有思考、都有回答的機會。關于提問的平等,也是有效提問的一個方面。平等性——就是說提問時要面向全體幼兒,充分體現(xiàn)“幼兒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讓思維水平高的幼兒積極思考,讓思維水平一般的幼兒思考并回答,讓每個幼兒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體驗參與和成功帶來的喜悅。平等有效的提問應該兼顧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二、適當切入,以點帶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一句名言:“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备挥兴囆g性的課堂質(zhì)疑,不僅有助于教師順利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zhì)量,而且有利于發(fā)展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因此,教師深入挖掘科藝繪本的課堂提問切入點很重要。
1.在知識點上提問。這里所說的“知識點”,就是繪本中的科學內(nèi)涵。在科藝繪本教學中,我們不要求孩子會說多少華麗的詞語,不需要孩子們復述整個故事,而是引導幼兒首先對故事里的科學現(xiàn)象或奧秘感興趣,即所謂的知識點。如《小紅小蘭》的知識點就是色彩的混合奧秘;《蜈蚣爺爺?shù)男印返闹攸c是色彩的有序排列;《小水滴旅行記》的重點是水的三態(tài)變化。
2.在興趣延續(xù)點上提問。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生來到學校里,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重要的為了變得更聰明?!彼?,繪本閱讀中的提問要用延伸法在興趣點的延伸處進行提問,通過提問,一方面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另一方面通過提問激發(fā)幼兒對該興趣點的持續(xù)興趣,從而激發(fā)幼兒對某個問題的理解進行拓展和延伸,聯(lián)系現(xiàn)實或其他因素引出新的知識、不同的看法。即訓練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讓幼兒大膽地發(fā)揮想象,只有幼兒有了持續(xù)的興趣,才能更投入科藝繪本的閱讀,讓小繪本讀出大知識,甚至是“大未來”。
在科藝繪本教學過程中有了精心設計的提問還不夠,關鍵在于在組織閱讀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能否根據(jù)幼兒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地組織和引導,相信只要不斷思考和努力,通過有效提問,就能讓繪本傳達出“科學也美麗”的信號,讓科藝興趣不斷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