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 劉康華 盧豫
摘 要: 國際金融課程是高等院校經濟類專業(yè)的一門核心課程,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金融在經濟中占據核心地位,這使得國際金融課程在高校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文章根據兵團高校的辦學定位和培養(yǎng)目標,對國際金融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革方案,以期扎實學生的基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yǎng)適合兵團發(fā)展的應用型經濟類人才。
關鍵詞: 兵團高校 國際金融 教學改革
國際金融是一門難度較大的課程,其理論性強、涉及面廣,學生容易對其產生畏懼。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的距離感,使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深入地理解國際金融的熱點問題,從而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國際金融基礎知識和較強的分析能力,為兵團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經濟類人才,一直是兵團高校教學改革的核心。
一、兵團高校辦學特點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
石河子大學是兵團高校的代表,始終堅持“立足兵團、服務新疆、面向全國、輻射中亞”的辦學定位,以培養(yǎng)高素質復合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構建“多樣化、高素質、強應用、重創(chuàng)新”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并堅持“以服務為宗旨,在貢獻中發(fā)展”的辦學理念,積極為邊疆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形成“以兵團精神育人,為屯墾戍邊服務”的辦學特色。兵團高校主要是為兵團經濟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人才,因此,培養(yǎng)目標應定為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更好地貼近市場需求,服務兵團經濟社會的發(fā)展。
二、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
(一)課程特點。
國外和國內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內容有很大不同,在國外,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內容根據所述學院的不同講述的側重點不同,主要分為“國際財務管理”和“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兩個層次,而國內開設的國際金融課程則融匯兩個層次的內容,并且以后者為主。國際金融課程有三個特點:1.難度高。該課程內容涉及面廣,綜合性強,要求學生具備會計學、西方經濟學、國際貿易學、金融學及扎實的數學功底;2.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國際金融學概念抽象,理論內容必須在現實問題中得到檢驗,學生才可以認識深刻、具體;3.具有較強的時代性。教學內容與當今世界金融發(fā)展中的現實問題和金融發(fā)展趨勢緊密聯(lián)系。
(二)教學要求。
學生要對西方國際收支理論及我國國際收支狀況、西方匯率理論及人民幣匯率改革、外匯管制目的及意義、外匯風險管理辦法、國際資本流動及金融危機的相互關系等有所了解。理解固定匯率制度與浮動匯率制度各自的優(yōu)缺點、常用外匯交易的特點與用途及保值增值的原理等。重點講解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制原理、國際收支平衡表的主要項目及國際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外匯交易的各種方式、各種外匯風險的概念、種類、外匯管制的概念及內容;我國利用外資的方式、金融危機的類型及危害等內容。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利用相關數據庫、政府網站和學校圖書資料等查找教師布置的課外學習材料,結合國內外及兵團現實情況,應用國際金融的知識和理論,剖析當前重大國際金融問題產生的背景和原因,引導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兵團高校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是以應用性為目的,幫助學生認識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宏觀經運行,要求學生重點掌握外匯、匯率、國際收支、國際貨幣制度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在實踐中運用;了解國際金融宏觀理論,學會解決說明和解決當前國際金融領域中的實際問題,把握國際金融與國內經濟的相互關系,為國際經濟合作奠定理論業(yè)務基礎。
三、兵團高校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1.理論內容。在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增加現實中的熱點問題,比如熱錢流入的途徑及盈利模式、資本外逃的方式及危害、貨幣國際化路徑等,同時還應詳細介紹學生理解困難的知識點,比如貨幣升值的定義、匯率變動幅度的計算、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計算和區(qū)別等。
2.案例內容。在國家金融的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對現實問題的分析,引導學生以相關理論為基礎,站在國際金融的視角認識國際金融運行的特點,從金融的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途徑,采用“小知識”模塊方式將國際金融的原理與當前的熱點問題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對典型案例的閱讀、分析與討論,提高學生學習國際金融課程的興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播放視頻資料,選取專業(yè)的視頻資料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激發(fā)學生在教材中尋找理論依據的熱情。比如《貨幣戰(zhàn)爭》視頻介紹了人民幣、英鎊、美元、日元等發(fā)展歷史,內容豐富,學生可以通過觀看該視頻輕松掌握國際貨幣的發(fā)展史,初步了解國際貨幣體系。
(二)教學方法及手段。
1.開展討論課。學生對國際金融課程具有畏懼感,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消除距離感,快速進入新的情景,是高校教師一直關注的問題。高校教師可以采取關注當前金融熱點,在相應章節(jié)開始前提前布置辯論主題,一個教學班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一個觀點,學生通過課前查閱資料,課中由教師主持開展辯論或討論,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充分共享網絡資源。學生可以通過查閱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了解國際收支的知識點,通過瀏覽金融機構的網站查看人民幣匯率行情了解外匯與匯率的知識點等。
3.課中采取互動方式。教師可以采用提問式教學方式,先讓學生回答,再根據回答情況將知識點逐漸展示出來。提問式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引申出來的知識比講述出來的知識更能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現實問題的洞察力。
(三)拓展學習空間,注重實踐環(huán)節(jié)。
教學不應只是課堂上的90分鐘,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應該包括提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后實習。課前預習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該課程的主動性,課堂學習主要是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介紹應掌握的理論基礎知識,而課后實習是拓展學生學習空間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要高度關注和探索課后學習的有效方式,對一些重點章節(jié)可以布置一篇論文,要求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收集數據、形成觀點并書寫成文。
課外多開展社會實踐教學。高校應多建立實習基地,與銀行、證券公司、期貨交易所等金融機構簽訂實習協(xié)議,還可以積極聯(lián)系企業(yè),特別是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y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和課外活動,通過成立課外活動小組利用和利用假日參與社會調查,深入企業(yè)單位學習,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學習,同時邀請校外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金融主管開展講座。
(四)考核方式改革。
課程考核是課程評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進行考核改革是促進教、學、管等過程的全面變革,從而保障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重要途徑。教師不應局限于試卷考試,過程化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課堂、論文、實踐三方面建立立體化、過程化的考核模式,這樣有利于加強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控制,實現由“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
四、結語
國際金融課程以其特有的理論性、綜合性和時代性,決定了該門課程的教學方法必須靈活多樣。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兵團高校的辦學定位,將課程的知識點和當期熱點問題緊密聯(lián)合,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為兵團培養(yǎng)優(yōu)秀經濟類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全意,邱冬陽.對國際金融教材的比較研究[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0(1).
[2]姜波克.國際金融新編(第四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3]楊勝剛.國際金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陳雨露.國際金融[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5]王小軍.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與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J].金融經濟,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