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虹
摘 要: 詞匯學習貫穿語言學習的全過程,大學英語教學應重視詞匯教學。作者從詞匯學習的重要性和現(xiàn)狀入手,指出可以從詞匯的深度、廣度,口語詞匯及文化三方面嘗試,帶領學生進入詞匯學習的廣闊天地,感受語言的精彩,提高學習的自信。
關鍵詞: 詞匯教學 深度 廣度 文化
一、詞匯學習的重要性和現(xiàn)狀
語言專家認為,詞匯習得是第二語言習得的核心,貫穿語言習得的全過程。 詞匯學習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毋庸置疑,Wilkins在《語言教學理論》就曾指出,沒有語法能傳達一些意義,可是沒有詞匯就無法傳達任何信息。
那么學生的詞匯學習現(xiàn)狀如何呢?筆者在所教的大一四個班級進行隨機抽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在所使用的新視野第一冊第一單元的text A羅列出來的33個生詞中,會計專業(yè)學生最多的認識其中的30個單詞,最少的認識20個,平均認識26個;而在營銷專業(yè)班級,學生也是最多認識其中的30個單詞,最少的16個,平均25個。這就意味著生詞表里76% 的單詞學生在高中階段就已經(jīng)接觸過。而在text B中的情況是,40個生詞中學生平均認識30個,占75%。嚴格來說,學習者學習一個新的單詞應了解的詞匯知識包括:詞的口頭形式、書面形式、語法形式,以及搭配、頻率、語域、概念意義和聯(lián)想,但對很多學生來說,認識一個詞就等于掌握了這個詞。這樣課堂上老師的詞匯講解就會缺乏新鮮感,詞匯學習缺乏挑戰(zhàn)。然而,學生在口頭表達時捉襟見肘,明顯詞匯不足,書面表達時離準確表達還有一段距離,很難有出彩的地方。根據(jù)大學外語指導委員會的一項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感到不滿,對口語和寫作能力則更為不滿”。那么如何解決教材詞匯與高中重復較多,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嘗試和努力。
二、對策
1.在詞匯的深度、廣度和寬度上做文章。
很多學生會在口語和寫作中傾向于用一般用詞(general words),具體用詞(specific words)積累不夠。例如:讓學生說出常見的犯罪行為,大部分學生只知道中學的詞匯stealing,robbery,killing,shooting 等一般用詞,詞匯非常有限,很多同學說不出或不知曉theft,burglary,mugging,assault,smuggling,trafficking,kidnapping,fraud,hijacking,vandalism,blackmail等其他具體詞匯。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適當介紹詞匯方面其他普及性知識,如輸入性詞匯、產(chǎn)出性詞匯、積極詞匯、消極詞匯等,讓學生對詞匯學習有全方位的、新的認識。
在詞匯講解上,教師應突出學生容易誤用的詞語,引導學生關注容易在理解上、搭配上、文體上等使用出錯的地方。大學階段的詞匯教學更應重視一詞多義現(xiàn)象,尤其是以前就認識的詞匯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重點講解新的用法。如:“apply”一詞,可拓展applied linguistics,be applicable to,應用程序applications(APP)。再如:intelligence一詞,除了“智力”的意思外,其還有“情報”之義,是在新聞報道中很常用的詞匯。教師應鼓勵學生勤查字典,避免望文生義,如:game reserve(野生動物保護區(qū)),criminal law(刑法)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英語里很多詞匯詞性很靈活,這是大學階段英語詞匯學習應該特別引起學生重視的地方。
有的時候要注重詞匯拓展,有時可以對一個詞的講解事無巨細、細致入微。如:名詞單復數(shù),一些詞復數(shù)用法詞義會發(fā)生變化,pay attentions to(獻殷勤),make eyes to sb(拋媚眼)。一些詞恒用復數(shù),如:findings。 一些名詞既可作單數(shù)又可作復數(shù)理解,如:statistics,ethics。詞匯教學中通過比較近形詞,加深記憶,有助于語言使用的準確性。如:prescribe,describe,ascribe,inscribe,subscribe,幾個字母之差,意思相去甚遠。
教師在講解新的詞匯時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歸納和總結,并鼓勵學生課后也這么做。如:show up,stay up,sit up,step up,speed up,back sb up,stand sb up,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還可拓展介紹 push-up(俯臥撐),pull-up(引體向上),sit-up(仰臥起坐),讓詞匯學習更接地氣。
鼓勵學生在書面表達中詞匯有多樣化表達,通過一些經(jīng)典的例子和閱讀材料,讓學生意識到并且學會欣賞英語詞匯的豐富性。如:在講到 “優(yōu)勢”時,除了 advantage,還有cutting edge,“越來越多的”a growing number of,an increasing number of。
一篇課文的單詞講解應有所取舍,重點講解高頻詞,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學的東西很實用。用法要典型,能帶來舉一反三的效果,真正起到老師導學的作用。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僅依賴于一本教參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參考書里的例句總是無法激起人學習的熱情,教材配套的課件也只是備課時的一個額外參考,對重點詞匯的選擇,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其實對例句的選擇是很講究的,應更接地氣,更貼近學習和生活實際。如:可適當選擇一些諺語:“A young idler,an old beggar.”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蔽覀儾辉摶乇苓@樣 一個基本事實:學生愿意學并能夠記住他們認為將會有用,并與他們有重要關系的詞。
2.積累口語詞匯。
學生的書面語詞匯相對豐富,口語詞匯相對貧瘠,教師在課堂上不妨介紹一些結合生活實際和社會熱點的詞匯。如:“宅男宅女”(homebody,shut-in),“糾結”(torn),“潛規(guī)則”(hidden rules)。這些詞匯往往適當脫離字典意思,有助于學生學會更靈活地處理詞義,培養(yǎng)英語思維的習慣??谡Z中的“我挺你”有多種表達方式:(1) I will support you.我會支持你的。(2) I’ll back you up.我會挺你的。(3) I’m on your side.我站在你這邊。學會一個意思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注重平常的積累,使口語表達更流暢。
遇到酷暑難耐的日子,天氣熱到不能忍,此時不妨教學生學會用scorching hot或stifling(悶熱的)。有了真實的語境,又能邊學邊用,當是事半功倍了。順便提醒學生千萬不能說I’m hot,否則恐怕要鬧笑話的。
新聞中的詞匯有了很好的語境,學起來會更快一些,因此在課堂上通過新聞學詞匯也是不錯的選擇。如:凱特王妃再次有喜,威廉王子夫婦即將迎來第二個孩子。女王和其他家庭成員都很高興(immensely thrilled)。與上次懷孕一樣,凱特再次出現(xiàn)嚴重的晨吐現(xiàn)象,其中“晨吐”為 morning sickness。新聞中的詞匯遠比教材里來得生動有趣。再如:一則有關結婚的報道就為了多個表示結婚的詞:get hitched,tie the knot,make a big commitment,walk the aisle,學生通過這個例子可以非常直觀地感受英語語言的多樣性。
3.學習詞匯,了解文化。
學習外語的目的之一是了解相關文化,語言與文化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理解語言必須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須了解語言。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如穿插文化的相關介紹,則能更好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別人打了個噴嚏,英美人士可能會說“God bless you!”,關心對方是否感冒了。人們普遍認為“God bless you”這一短語起源于六世紀黑死病泛濫時期,出自羅馬教皇格雷戈里之口。打噴嚏是這種瘟疫的一種明顯征兆,他們認為打噴嚏這個瞬間,靈魂通過鼻子會出竅,惡魔就會乘虛而入。當別人跟你說“Bless you”的時候,你一定要說:Thank you,以表示禮貌,如果不知道,或者真的不懂文化,對方很可能誤認為你沒有教養(yǎng)、不友好,或者不尊重他。
在學習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第三單元“跨國婚姻”這一主題時,文化類的詞匯拓展和習俗介紹就顯得很有必要。上課時教師不妨介紹英文報紙的一欄“hatches,catches,matches and dispatches”(出生、 訂婚、結婚 和死亡)。學生也樂于了解 “a confirmed bachelor”(終身不娶的單身漢)和 “an eligible bachelor” (鉆石王老五),“prenuptial agreement”(婚前協(xié)議)等。“hen party,wedding shower和 stag party”這樣的派對活動也是英語學習者應該了解的文化和掌握的詞匯。結合文化,詞匯教學和學習就不會像很多人抱怨得那么干巴巴和枯燥。老師精彩的講解無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詞匯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給學生課外詞匯學習提供很好的示范和引導。
三、結語
詞匯是有溫度的,有厚度的,也是有質(zhì)感的。大學英語教學應重視詞匯教學,學習者只有積累了一定廣度和深度的詞匯,才有可能在語言運用過程中做到自如、自信和自然。讓我們帶領學生進入詞匯學習的廣闊天地,發(fā)現(xiàn)英語語言之魅力,感受語言的精彩。
參考文獻:
[1]Wilkins,David 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MA:MIT Press.1972:111.
[2]濮建忠.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類聯(lián)接、搭配及詞塊 [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3(6).
[3]汪榕培.英語詞匯學:歷史與現(xiàn)狀[J].外語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