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換換
摘 要: 近年來,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必要組成部分,翻譯教學被提到了更為重要的位置。但是公共英語,尤其是藝術專業(yè)學生的翻譯教學往往處于被忽視的地位。文章結(jié)合教學實際中出現(xiàn)的問題,分析了高校藝術生翻譯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了影響翻譯教學的因素,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提高翻譯教學質(zhì)量的方法,旨在實現(xiàn)高校藝術生英語翻譯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 高校藝術生 翻譯教學 影響因素
引言
翻譯作為一種現(xiàn)象或活動,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很遠。自從有了語言,不同的語言群體之間就有了交流的需要。近年來,隨著國際全球化的日益推進,翻譯教學在今天的大學英語教學中也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針對高校藝術類學生普遍缺乏英語翻譯的學習興趣,如何提高他們的翻譯水平成了值得關注的問題。
盡管在國家出臺的高校藝術類專業(yè)招生政策中提到,提高藝術類專業(yè)文化成績要求已是大勢所趨,但是近幾年藝術類專業(yè)往往文化課成績要求偏低,藝術類的分數(shù)線是二本錄取線的65%,藝考絕對是考生高考升學的捷徑。恰恰如此,造成許多學生對于文化課成績不那么重視,文化課基礎差,進入大學后,對于英語這門必修課是又怕又恨,學習起來甚為吃力,更不用說英語翻譯的學習了。
一、藝術生專業(yè)學生學習的現(xiàn)狀
與其他專業(yè)的學生相比,高校藝術生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優(yōu)勢,從而為其自身的學習提供了機遇和挑戰(zhàn)。對于藝術這種動態(tài)的文化,他們需要大量的時間學習和訓練,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只重視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而忽視了基礎知識學習的情況。另外,受高校藝術類專業(yè)招生政策的影響,藝術類大學生普遍英語水平較低,基礎性較差。與此同時,藝術類大學生個性突出,形象思維活躍,創(chuàng)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強,但缺乏條理性。面對英語這門嚴謹?shù)膶W科,他們特殊的思維方式、積極性與心態(tài)決定了他們在接收語言信息方面的能力要比其他非藝術類院校的學生遲緩(青鵬,2011)。
二、影響翻譯教學的因素
1.雙語水平差
翻譯是語言之間的交際能力,要求譯者能夠完美地在兩者之間進行語言和意義的轉(zhuǎn)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在翻譯過程中欠缺基本的英語詞匯,習慣性地把不會或者不懂的事物用漢語表述。筆者在對所教的周口師范學院2013級音樂專業(yè)的200名學生的翻譯作業(yè)進行抽樣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在對比較常見的詞語“早讀”(morning reading)、“晚自習”(self-study at night)、“元宵節(jié)”(lantern Festival)進行翻譯時,出現(xiàn)了“zao du”,“wan zi xi”,“yuan xiao jie”這樣令人匪夷所思的翻譯。一些學生在母語的表述上似乎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例如,學生在對句子“... the little man in rags who gave his creator permanent fame.”中的“l(fā)ittle man in rags”進行翻譯時,有以下幾種翻譯:“小男人在破布中”、“破布中的小男人”、“小男人穿著破布”、“小男人衣褸闌珊”、“小男人穿舊衣”、“勤儉節(jié)約的小人”,等等。事實上,這個短語的意思是說穿著破舊的小人物,可譯作“衣衫襤褸的小人物”。撇開譯文不說,單看許多同學的漢語表述,就足以讓人啼笑皆非。
2.學習態(tài)度不認真
在翻譯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于英語學習本身不重視。例如,在課堂上明確講過拇指(thumb)、食指(index finger)、中指(middle finger)、無名指(ring finger)、小指(little finger)的表述,而在一周后學生的翻譯作業(yè)中發(fā)現(xiàn)了big finger(拇指)、food finger(食指)、noname finger(無名指)、small finger(小指)這些匪夷所思的翻譯結(jié)果。筆者在課下得知,只有75%的學生上課會認真聽講,而這種學習每周不超過3個小時。另外,僅僅20%的學生會在課下復習所學習過的內(nèi)容,且每周不超過5個小時。據(jù)研究表明,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投入的時間與目前英語水平成正比,不能保證充分的英語學習時間,英語水平自然而然就無法得以保障。
3.教師教學方法單一
在與同行的交流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教師在翻譯的講授過程中,只是對應參考譯文,僅找出翻譯文本中對應的固定句型或者短語進行講解,偶爾涉及翻譯方法,也只是粗略提及或只字未提,久而久之,學生就覺得翻譯就是對應參考譯文死記硬背就行了。對于翻譯過程中所使用的翻譯方法一無所知,翻譯理論自然更是聞所未聞。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如此講授方式,教師很難將語言與文化結(jié)合起來,繼而產(chǎn)生文化缺失這一新問題。在2013年12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翻譯題中,中國四大發(fā)明(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China)被翻譯為“star farming”,火藥(gunpowder)被翻譯為“TNT”,指南針(compass)被翻譯為“GPS”等,這樣的翻譯不在少數(shù),由此可以看出這正是典型的文化缺失現(xiàn)象。
4.教學內(nèi)容缺失
從現(xiàn)階段該專業(yè)所使用的教材中,我們不難看出,翻譯這一板塊的內(nèi)容是少之又少。只是在每個單元的課后習題中出現(xiàn)兩道英漢互譯的題目,并且是句子的翻譯,所涉及的翻譯也是針對于課文中的短語和句型進行生搬硬套而已。例如:連貝多芬的父親都不相信自己兒子日后有一天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愛迪生也同樣如此,他的老師覺得他似乎過于遲鈍(《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冊,第一單元SectionA課后習題漢譯英練習)。在習題的后面注明(discount;be true of),意思為運用這兩個短語。事實上,學生在本單元的課文中即可找出相應的句子,把后面這兩個短語用進去就行了,然而,類似這樣的練習對于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毫無作用。
5.學校重視力度不足
中國現(xiàn)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聲稱培養(yǎng)的是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因此,閱讀理解便被當做最重要的基本功,課堂教學也主要是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的,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處于一種完全被忽視的地位(王紅,鄢婧莉,2009)。對于非英語專業(yè)尤其是藝術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學校在課程上每周只安排3節(jié)的英語課,而在課時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教師基本上要帶領學生完成將近40個生單詞和一片近1000字的文章的學習。據(jù)筆者統(tǒng)計,大部分教師每周進行翻譯教學的時間大致不超過20分鐘,沒有充分的學習時間為前提,翻譯教學質(zhì)量就很難得到保障。
三、提高翻譯教學質(zhì)量的方法
1.夯實雙語知識,融入文化意識
扎實的雙語基礎,是學好翻譯的前提。語言的運用能力在極大程度上制約著學生的翻譯水平,而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孤立存在的,是與其他能力息息相關的。因此,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翻譯能力的同時,應該關注其聽、說、讀、寫這些基本能力。另外,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在一定程度上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對于文化的解釋,陳宏薇認為:文化知識包括以下概念,一指相關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涉及歷史、地理、風土人情、自然風貌、文學藝術、文化傳統(tǒng)、宗教信仰等各個方面。二指英漢兩種語言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異的差異(陳宏薇,2004)。鑒于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帶領學生欣賞一些能夠反映相關國家文化風情的語篇,有意識地對比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同時,可以推薦好的書目、網(wǎng)址、網(wǎng)站,供學生課下學習。
2.營造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diào)動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能夠使教學的效果事半功倍。與其他系相比,藝術系學生在剛?cè)雽W時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缺乏英語學習主動性。因此,教師應該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加強學生對英語翻譯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故事性較強的文本,以電視、電影、畫報、報刊中的故事為題材,在班級里分組進行翻譯,繼而進行角色扮演展示。另外,選擇學習型較強的電視、電影,還可以補充一些與其專業(yè)有關的材料進行翻譯練習。
3.提高教師的翻譯素養(yǎng)
針對中國大學翻譯教學中的師資問題,羅選民指出:“大學翻譯教學缺少高質(zhì)量的教科書,缺少大量合格的教師,缺少研究機構(gòu);目前沒有一所大學公開表示他們要做有關大學翻譯教學方面的研究,也沒有要培養(yǎng)從事大學翻譯教學的教師的打算。”(江有君,2010)由于專業(yè)分類的不同,很多高校教師自身對于翻譯理論及翻譯技能了解不足,在教課的過程中不能很好地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對學生進行指導。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接受相關的培訓,加強翻譯基礎知識和理論知識的學習,具備必要的翻譯教學資質(zhì)。此外,教師還應該注重翻譯教學方法和技巧的提高與改善,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4.創(chuàng)建語境,邊學邊用
學校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時間和教學方案。同時,應該因材施教,根據(jù)各個專業(yè)各個年級段的不同情況,制定合適的教材和教學大綱,循序漸進,促進學生翻譯水平的提高。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給藝術專業(yè)的學生設置翻譯課程,尋找針對性強的教學內(nèi)容,鼓勵學生敢想敢做,提高學習興致。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定期開展英語翻譯比賽,設置藝術性較強的翻譯小活動。同時,在翻譯考試的評價方式上可以進行改進,讓學生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結(jié)語
藝術生翻譯教學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艱辛的過程,還需要學校、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與時俱進,從而在有限的學時內(nèi)使藝術生的整體翻譯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宏薇,李亞丹.新編漢英翻譯教程.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江有君.關于高職英語分層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0(100):101.
[3]青鵬.藝術類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研究[J].廣西教育,2011(30):27-28.
[4]王紅,鄢婧莉.淺談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9(22):93-94.